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3篇
综合类   14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丁潇潇  钱勇生  曾俊伟  魏谞婷 《公路》2022,67(3):254-260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多指标体系,以综合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赋予指标权重,通过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城市交通进行综合评价,结合k-means聚类法对城市分类,以分级色彩图的形式呈现出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上海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其次分别是浙江、江苏和安徽,都市圈内各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普遍较高;(2)各城市交通发展状况与其规模和功能地位等密切相关;(3)不同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城市交通存在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的差异。因此,各城市加强新型城镇化与城市交通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提高二者的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采取无过错责任方式,认为驾驶员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承担者,对行人法律责任的认识不足等问题,文中给出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法律责任的科学判定流程,对目前存在的行人任意横穿马路、闯红灯等违章造成的交通事故中行人法律责任判定的难题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轨道交通放射线为研究对象,考虑客流时变需求和高峰期乘客滞留现象,以乘客等待时间、列车运行时间和车辆走行公里最小为目标,以发车间隔、列车满载率及其均衡性、发车比例为约束,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列车时刻表优化模型.运用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方法,建立基于乘客活动和列车运行过程的动态仿真模型,并将其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计算机仿真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时刻表可以使运力与客流需求更加匹配,有效降低了高峰期乘客拥挤程度,并提高了各次列车满载率的均衡性.在企业运营成本相等的情况下,优化后的乘客等待时间减少了1 266.2 h,降幅达16.5%.  相似文献   
14.
徐宿淮盐铁路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徐州、宿迁、淮安以及盐城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徐州作为重要的枢纽,合理规划徐宿淮盐铁路引入徐州枢纽是该铁路建设的重点.概述了徐州枢纽既有铁路和在建及拟建铁路,通过分析徐州枢纽的总图规划及其客货运量,确定该线接入徐州东站,并与郑徐客专形成贯通的思路,重点研究了相关车站的设计,提出了徐州东站的改建方案.相关建议有助于完善徐州枢纽的总体规划,对相关车站的完善和改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车辆获取的信息更加完善。为研究考虑前车安全速度效应条件下自动驾驶车辆对高速公路交通流的影响,以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为基础,建立考虑前车安全速度效应的跟驰规则和换道模型。利用MATLAB数值模拟高速公路异质交通流,分析考虑前车安全速度效应的自动驾驶车辆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并分析车辆的拥堵情况和换道情况。研究表明,考虑前车安全速度效应的自动驾驶车辆可以显著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全自动驾驶车辆可达全人工驾驶车辆交通流的近似2倍;考虑前车安全速度效应的自动驾驶车辆的增加可以降低道路拥挤程度,全自动驾驶车辆比全人工驾驶车辆发生拥堵的临界密度提高了20 veh/km;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的增加会增加相应的换道次数,全自动驾驶车辆情况下,自动驾驶车辆基本不发生换道行为,同时智能网联车辆可以减小暴露碰撞安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比例关系,划分了2种典型的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比例; 基于跨交路乘客对直达列车的选择偏好与换乘行为,提出了2种开行比例模式下乘客的广义出行费用计算方法; 考虑共线区段列车运行间隔的匹配关系,计算了运营车底数量; 以乘客出行费用和企业运营费用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适用于多编组的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并针对开行方案编制流程和模型特点,设计了开行时段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以上海地铁8号线为例,研究了全日列车开行时段划分及其最优开行方案; 考虑固定编组和多编组与大小交路的组合运营模式,分析了单一交路运营与组合运营模式下的最优方案及其运营指标; 研究了乘客选择偏好和时间价值对开行方案和小交路折返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交路运营模式相比,大小交路运营模式下的乘客候车时间成本增幅超过11%;固定列车编组条件下,开行比例1:1模式下的小交路长度比开行比例2:1模式下的小交路长4个区间; 多编组运营的早高峰系统总成本降幅超过1.87%,比固定编组运营更具优势; 乘客对直达列车的选择偏好对多编组开行方案的影响较固定编组更大,当选择偏好概率大于0.3时,多编组开行方案的小交路折返站位置向外围延伸; 当时间价值增至原来的1.8倍及以上时,固定编组的运营模式由大小交路变为单一交路。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西部地区综合交通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动态协调关系,首先利用多因素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长期处于中度协调状态。然后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协整检验定量分析两者之间短期和长期关系及作用方向。结果显示,在短期,综合交通一体化对新型城镇化为正向冲击,作用明显,新型城镇化对综合交通一体化的冲击作用不明显,两者处于动态协调状态,未达最优;在长期,两者存在均衡关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推动西部地区综合交通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交通方式的合理比例分配问题,提出了交通级配的概念,构建了城市交通级配体系,并基于对西部河谷型城市道路网络特征的分析,以兰州市为例,提出了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为城市绿色交通建设的实现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通过能力日益紧张的青藏铁路格拉段,提出一种基于闭塞制式改变的扩能方案,将原有的自动站间闭塞改为准移动闭塞,并提出此种扩能方案存在的技术壁垒以及解决措施,同时根据准移动闭塞的特点,对定位方式进行改进,使用北斗卫星替换GPS进行厘米级的高精度列车定位.目前针对基于北斗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关键设备已进入试验阶段,为此种扩能方式的实现增加了可行性,此种改造不仅可以实现通过能力的提升,对于完善CTCS列控系统,为全国的路网互联互通上也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交通在新型城镇化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分析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十分重要.以西部地区为例,构建交通系统和城市系统两个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两系统的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在2008—2017年不断上升,但上升速度减缓,未来城市系统的发展将超越交通系统,交通建设会成为未来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点.西部地区两系统发展不均衡,呈现出南强北弱、东快西慢的发展特点,西部地区整体发展勉强协调,但西北多数地区仍处于发展不协调状态,缩小地区内部区域间发展差距是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