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34篇
  免费   884篇
公路运输   10856篇
综合类   4449篇
水路运输   3866篇
铁路运输   5132篇
综合运输   515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496篇
  2022年   580篇
  2021年   669篇
  2020年   784篇
  2019年   635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379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641篇
  2014年   1067篇
  2013年   1138篇
  2012年   1244篇
  2011年   1358篇
  2010年   1341篇
  2009年   1424篇
  2008年   1508篇
  2007年   1302篇
  2006年   1138篇
  2005年   1043篇
  2004年   924篇
  2003年   1001篇
  2002年   787篇
  2001年   725篇
  2000年   491篇
  1999年   385篇
  1998年   378篇
  1997年   383篇
  1996年   401篇
  1995年   343篇
  1994年   286篇
  1993年   269篇
  1992年   244篇
  1991年   228篇
  1990年   226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由于便携式称重仪具有便携性、灵活性、可移动性、可拆卸性等优点,以及可满足不同轨距、轴距、定距使用要求,使其在某些工况下可替代固定式称重试验台。本文主要介绍便携式称重仪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为同类轨道交通测量称重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43.
王姝  赵轩  余强  余曼 《中国公路学报》2022,35(1):334-349
为了使双电机驱动电动车在车辆稳定性控制过程中能够精确解读驾驶意图,使车辆实际行驶状态与驾驶意图期望的车辆行驶状态尽可能相符合,提出一种基于驾驶人意图辨识的稳定性控制策略。利用基于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得到的特征参数构建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的驾驶人转向意图辨识模型;基于转向意图识别结果,以方向盘的扭矩和角速度为计算参数,利用转向急迫程度系数建立考虑驾驶人转向意图的车辆稳定性控制修正参考模型,基于滑模控制理论构建车辆稳定性控制上层控制器。以车辆轮胎工作负荷率平方和最小为优化目标,考虑轮胎附着条件、电机及制动系统性能、电机运行状态的约束条件,构建车辆稳定性控制下层控制器。最后利用基于A&D5435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双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试验平台,在双移线工况、单移线工况下进行实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双移线工况下在稳定性系统的作用下横摆角速度最大值为-18.953(°)·s-1,与无稳定性控制相比减小了39.87%,质心侧偏角最大值为4.568°,与无稳定性控制相比减小了54.08%;单移线工况下在稳定性系统的作用下横摆角速度最大值为21.76(°)·s-1,与无稳定性控制减小了65.3%,质心侧偏角最大值为5.208°,与无稳定性控制减小了92.6%。;提出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策略能够正常工作,有效改善了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44.
45.
以河北沧州地区盐渍土为对象,研究无机改良材料生石灰、粉煤灰及水泥不同掺量配合比下改良盐渍土的击实及溶陷特性。结果表明:单掺生石灰时,掺量增加,氯盐盐渍土最优含水率增大,溶陷性减弱,当掺量超过8 %,对最优含水率的影响变小;在双掺生石灰和粉煤灰时,掺量增加,最优含水率增长率降低,最大干密度减小,生石灰掺量2 %~8 %时,溶陷性随掺量的增加而减弱,当生石灰掺量超过8 %时,溶陷性开始增大;在三掺条件下,最大干密度得到显著提升,溶陷性也有一定的减弱,当生石灰、粉煤灰和水泥掺量分别为3 %、3 %、4 %时,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6.
47.
齿轮传动系统应用于低地板轻轨车转向架,起到传递扭矩和转速作用,是其核心部件。本文介绍了70%低地板轻轨车齿轮箱的结构和功能,对齿轮传动系统进行总体方案设计,通过仿真计算校核箱体等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并进行样机试制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齿轮传动系统温升、密封等效果良好,整体性能稳定,可进一步装车试运行。  相似文献   
48.
49.
《水道港口》2019,(5):593-599
通过现场试验探究了真空预压技术在低渗透性软粘土中的处理加固效果,设计了6组试验组次共4组对照试验,分析了膜下处理方式、排水板深度、排水板类型和排水板间距对真空预压处理效果的影响。对于该工程中的超低渗透性软粘土,试验结果表明:排水板间距为0.8 m的分布型式优于间距为1.0 m的分布型式;采用长短板相结合的分布方式较单一长度的排水板处理方式,可有效提高真空预压的处理效果;采用较大的滤膜等效孔径可有效提高排水板真空度的传递效率,从而加强真空预压效果;传统铺设砂垫层的膜下处理方式虽然效果最佳,但考虑到施工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因素,可采用三维排水网+直排式处理的方式进行替代。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