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20篇
  免费   354篇
公路运输   18562篇
综合类   14688篇
水路运输   1912篇
铁路运输   1980篇
综合运输   2432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447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429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409篇
  2016年   471篇
  2015年   858篇
  2014年   2286篇
  2013年   1888篇
  2012年   1969篇
  2011年   2128篇
  2010年   2104篇
  2009年   2616篇
  2008年   2481篇
  2007年   2034篇
  2006年   1774篇
  2005年   1999篇
  2004年   1921篇
  2003年   1681篇
  2002年   1625篇
  2001年   1673篇
  2000年   1251篇
  1999年   1020篇
  1998年   765篇
  1997年   749篇
  1996年   757篇
  1995年   660篇
  1994年   478篇
  1993年   372篇
  1992年   375篇
  1991年   342篇
  1990年   266篇
  1989年   3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65年   6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指导桥梁墩柱加固设计,研究不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加固措施对钢筋混凝土(RC)墩柱轴压性能的影响,以加固方式(全高加固、非全高加固)、加固层材料(素UHPC、UHPC+钢筋网、UHPC+内FRP网格、UHPC+外FRP布)为参数,设计15根矩形RC墩柱试件(1个未加固试件、7个全高加固试件和7个非全高加固试件)进行轴压试验,分析其破坏模式和损伤机理,以及RC试件在轴压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刚度及延性等。结果表明:与未加固试件相比,全高加固试件、非全高加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提高率分别为142%~183%、28%~57%,但全高加固试件表现为脆性破坏,而非全高加固试件表现为延性破坏,宜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采用合理的加固方式;采用不同加固层材料的加固效果为素UHPC、UHPC+内FRP网格、UHPC+外FRP布、UHPC+钢筋网依次递增,宜采用UHPC+钢筋网作为加固层材料。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聚氨酯预聚体对水性环氧树脂相关性能的改善效果,优选NCO-含量分别为2.0%、4.0%和5.0%的丙烷型端羟基聚醚型聚氨酯(TDI-PPG)对E-51和E-44型环氧树脂进行复合改性,制备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系统研究了两种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为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在道路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根据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强度形成时间,建议采用15 d强度和伸长率对其性能进行评价;NCO-含量越高,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越好;聚氨酯掺量过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拉拔强度均会下降,建议聚氨酯掺量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3.
秦宇健  折胜军  李曙光 《公路》2022,67(3):272-276
针对公路沿线交通标志牌和户外广告牌是否可以被驾驶员有效识别问题,给出一种公路沿线相关标志牌视觉有效性评估流程方法。模型可以根据相关标志牌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方法获取标志牌的文字信息,并根据文字信息特征以及户外标志牌的设置位置与大小,自动分析所设计的标志牌在相关位置是否可以被相关人员认读,通过相关公路标志牌的检测表明:本文设计的方法可以有效确定相关标志牌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5.
6.
7.
近10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出行方式,高铁正在成为大众出行的首选。本文从高铁发展对综合客运结构影响的角度入手,依据参加交通运输部专题调研获取的数据,深入分析了高铁对公路营业性客运、民航客运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对并行公路客运班线带来了巨大冲击,很多线路出现停运;对并行的中短距离(1000km以内)民航客运影响较大,部分航线也出现了停运,但对长距离(1000km以上)民航客运影响相对有限,民航在长距离出行领域仍具备较大优势。最后,提出了3条措施建议,以便为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感应充电技术(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为主要特征的充电路面(Electrified Road,e-Road)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可为行进中的电动汽车进行动态无线充电,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过长、续航里程不足等问题,是支撑未来公路交通电气化发展的重要储备技术。详细介绍了IPT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并总结了已有e-Road试验段的充电性能参数和技术就绪度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基础设施角度剖析了e-Road目前存在的主要工程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内容包括:①深入分析了IPT系统工作时因高频磁场通过介电性路面材料所引起的电磁损耗对IPT系统充电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②针对充电模块与普通沥青路面存在的力学兼容性问题,从结构受力原理、材料损伤特性等方面总结了e-Road复合结构产生力学损伤加剧效应的原因,并提出了耐久性优化措施;③针对e-Road环境可持续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评估并对比了e-Road与传统道路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效益,指出了e-Road环境性能研究对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估算的重要性。此外,还从政策支持、安全性、价格因素等角度对e-Road进行了综合可行性评估,并对充电路面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智能化展望,提出了e-Road与其他新型智能道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水泥稳定碎石(CSG)基层在交通荷载反复作用的情况下不出现疲劳开裂,提出了基于结构与材料一体化控制的CSG材料强度标准的确定方法;研究了CSG基层的力学特性和疲劳特性,建立了力学强度增长模型、力学指标间的关系模型和疲劳方程;推荐了四川省典型沥青路面抗疲劳断裂的CSG基层强度标准。研究发现:CSG的各项强度指标都随养生龄期呈非线性增长,采用骨架密实结构有利于提高CSG的力学强度。提出的力学强度增长方程可以准确预估不同龄期CSG的力学强度;提出了控制疲劳开裂的CSG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与7天劈裂强度标准的确定方法,该方法能实现结构与材料一体化设计,可进一步提升CSG基层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半刚性基层裂缝修补困难现状,采用有机材料注浆非开挖技术进行基层裂缝修补,依托某高速公路进行了注浆试验段实施,开展了注浆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研究。采用探地雷达和现场取芯检测手段,对修补效果进行验证,注浆修补后水稳基层芯样劈裂强度达到1.13 MPa,表明注浆非开挖修补半刚性基层裂缝具有较好的效果,且与传统局部开挖铣刨回填方式相比,非开挖注浆技术具有施工快速、修补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