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58篇
综合类   76篇
水路运输   69篇
铁路运输   52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沉船沉物打捞问题一直是困扰海事管理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分析国内外沉船沉物打捞立法现状入手,对沉船沉物强制打捞的相关责任主体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船舶管理人、责任保险人、货物所有人、肇事船方、光租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货物所有人、肇事船方、光租人应作为广义的责任主体的结论意见,并分析了各自所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旅客列车影响区和非影响区进行了分析,进而确定了非影响区及影响区内可铺画的货物列车数,提出了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分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职业人群调查表明,棉尘对工人肺功能影响以急性改变为主,且棉尘浓度与危害成正比。此外,内毒素水平、特异体质、棉花抗原提取物以及吸烟也与工人肺功能受损有关,但是这些毒作用因素尚无特异性,有待更深入地探索。  相似文献   
4.
以某动车段化粪池实际出水为原水样本,采用SBR工艺重点对COD、氨氮的去除效率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列车集便污水活性污泥法好氧处理曝气时间、DO值、进水主要污染物指标浓度范围等参数。试验表明SBR工艺对列车集便污水化粪池出水中的COD仅有50%的去除效果,曝气时间超过8 h对COD去除效果的提高作用不大;集便污水NH3-N浓度在1 500 mg/L以上时,停留时间为24 h,曝气时间达到12 h,去除率可以达到70%左右;NH3-N浓度为500 mg/L时,曝气8 h,可达到80%的去除效果;SBR反应器对TP的去除率在10%~40%之间。当进水为吹脱稀释原水,COD浓度在1 000~1 500 mg/L,保持DO值在2~3 mg/L,反应周期8 h,能够达到SBR反应器的最佳运行工况,COD去除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5.
针对扣除系数法在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上存在的问题,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从需求的角度分析高速铁路通过能力与既有线的差异,明确了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概念.分析扣除系数法的思想本质并从3个基本假设入手分析其思想本质上的适应性.对扣除系数法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提炼出其方法本质即时间占用的重叠关系,归纳出了4种基本情况,采用算例对其方法本质进行验证,结合高速铁路特点,对其方法本质存在的3个问题进行概括.研究证明了原有的扣除系数法已不适应我国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并在最后给出了进一步研究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散粮输送行业中常见的工艺设备进行探究,分析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散粮系统工艺设计及工程运行提供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在船舶外场涂装阶段除锈和拉毛施工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设计一款用于船舶甲板的智能抛丸机器人。简介该型机器人系统组成,阐述其抛丸分系统、除尘分系统和越障辅助机构的硬件设计及其软件设计,并设计手动遥控和自主导引操作方式。实船测试结果表明,该型机器人可满足船舶甲板除锈清理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8.
某船右主机主润滑油进口温度出现较大范围波动由来已久,由于其温度波动在许可范围内.未引起足够重视.后经故障机理分析.解决了存在达12年之久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由于隧道施工断面大、在开挖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难以通过施工通风排除的问题,对秦岭天台山隧道(双向6车道)施工过程中钻孔、爆破、出渣、喷浆等不同工况下的隧道粉尘质量浓度进行现场实测,并根据现场实测结果,对隧道内各工况施工粉尘分布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提出适合于大断面隧道施工的粉尘控制措施。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出渣和喷浆工况下,粉尘质量浓度超过规范要求数倍。通过数值模拟得到: 1)靠近掌子面40 m区域内粉尘质量浓度不稳定,下降趋势不明显; 2)在布置风管时,风管末段至掌子面距离建议取为60~80 m,以保证新鲜风以较大的喷射面抵达掌子面; 3)建议采用附壁风筒降尘+车载除尘方案,除尘效率达95%,能有效处理隧道各区域粉尘,且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汾柳高速公路在征地拆迁中如何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地方政府与当地老百姓的密切联系、配合、协调。以及解决征地拆迁中的问题等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