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化学氧化法制备盐酸掺杂态聚苯胺乳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苯胺为主要原料,盐酸作掺杂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出导电聚苯胺.讨论了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和溶液pH值对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并用FT-IR对聚苯胺进行了表征.最后用乳化剂OP-10进行乳化得到聚苯胺乳液.  相似文献   

2.
项目类型:面上项目 项目编号:20873013 项目摘要:本课题利用环境友好的离子交换树脂,制备高分散的Pt-CeO2-ZrO2/MgO催化剂,运用多种现代技术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测试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能,考察其对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催化活性.通过系统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50802010 项目摘要:本项目拟通过静电纺丝技术与乳液聚合法相结合制备高效的、化学稳定性好的稀土纳米晶-聚合物、稀土配合物-聚合物复合发光纤维及由其组成的纳米结构.选用适宜的高分子母体与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差、易团聚、发光量子效率低的稀土纳米晶进行复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种简单低成本的方法,以蔗糖作为碳源,在氮气气氛下以不同温度焙烧合成纳米SnO2/C复合材料.并对所得样品进行XRD,TEM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XRD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碳是无定形的.透射电镜(TEM)结果显示SnO2平均粒径为10nm左右,并被碳均匀包裹.纳米SnO2/C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呈现高的库伦效率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聚乙烯醇负载Keggin结构杂多酸光催化降解水中苯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化学自组装法制备聚乙烯醇负载Keggin结构的H3PW12O40和H4SiW12O40复合物膜并对水中苯酚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对复合物的结构及光色性质进行表征,讨论了复合物膜的组成、用量、光照时间与TOC及苯酚去除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以PW12/SiW12/聚乙烯醇制成的复合物膜,其组成为1:2(质量比)、用量为5g/L,光照2h,10mg/L水中苯酚去除率可达到50%左右,TOC去除率可达到30%-40%.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步固相法,制备出以富铁空心微珠为基、稀土掺杂纳米铁氧体为壳的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对所制备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磁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样品的晶粒粒径为30 nm,复合材料两相的交换耦合作用增强,剩磁与矫顽力有所改善,提高了复合材料对重金属阳离子的吸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对Cr3+离子的吸附性能,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该复合材料对含铬重金属的吸附率达到98%以上,有较好的吸附能力,适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将稀土氧化物制备成纳米管的方法进行综述,介绍了激光烧蚀法、溶胶-凝胶法、碳纳米管模板法、固相法、表面活性剂模板法、水热法等各种方法的特点,并简要介绍了稀土氧化物在发光、磁性、催化等各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将稀土氧化物制备成纳米管的方法进行综述,介绍了激光烧蚀法、溶胶-凝胶法、碳纳米管模板法、固相法、表面活性剂模板法、水热法等各种方法的特点,并简要介绍了稀土氧化物在发光、磁性、催化等各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最终失效强度的层合板结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的最终失效强度,并以此对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层合板结构同时承受面内和面外载荷,每个单层板考虑基体失效和纤维断裂两种失效模式.当某一单层失效后采用比率退化法计算结构新的刚度,然后重新进行结构分析,直到求得结构的最终失效强度.以纤维方向角和层合板厚度作为设计变量,以最终失效强度为目标,对结构进行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Al2O3(20%V)/Al-12Si复合材料并采用透射电镜动态拉伸技术对复合材料的裂纹形成及微观断裂过程进行了原位观察,发现该复合材料的纤维/基体界面是破坏路径之一,并发现了纤维中裂纹形成及扩展至纤维完全破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利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Al2O3(20%V)/Al-12Si复合材料并采用透射电镜动态拉伸技术对复合材料的裂纹形成及微观裂过程进行了原位观察,发现该复合材料的纤维/基体界面是破坏路径之一,并发现了纤维中裂纹形成及扩展至纤维完全破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20机油摩擦条件下,采用环状试验块、AlSi7Mg1、10SiCp/AlSi7Mg1和 25%SiCp/AlSi7Mg1的复合材料滑动摩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无论在低载荷或在高载荷时都比没增强基体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两种体积率复合材料的磨损速度是其基体的 1/8.应用 SEM、 EDXA观察摩擦表面以研究其机理.  相似文献   

13.
以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以对甲苯磺酸(TSA)为掺杂剂,通过快速混合法合成出对甲苯磺酸掺杂的导电聚苯胺(PANI/TSA)材料.以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扫描电镜(SEM)对对甲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材料进行表征.分别测定了不同掺杂量的聚苯胺的导电率,结果发现对甲苯磺酸与聚苯胺的摩尔比为0.5时,该复合掺杂材料的电导率达到最高,其电导率为0.27 S/cm.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对甲苯磺酸掺杂后的聚苯胺为片状结构,平均大小在200~300 nm左右.  相似文献   

14.
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和双纤维模型研究了δ-Al2O3,短纤维增强Al合金复合材料在室温下的热残余应力的分布及其对复合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计算了体积分数为20%的3种δ-Al2O3/A1合金复合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并与实验结果比较.纤维间相互作用使复合材料基体中的热残余应力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对其空间分布规律没有影响.对于体积分数为20%的短纤维增强δ-Al2O3/Al-5.5Mg和δ-Al2O3/Al-5.5Zn复合材料,用双纤维模型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计算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曲线符合得较好,但δ-Al2O3/Al-12 Si复合材料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森林资源日益短缺和南方盛产竹子等特点,提出一种新型三维复合材料结构,即竹/玻璃钢复合材料结构,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经实验测试表明,该材料结构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因而不仅可以作为承力件,而且还可同时作为覆盖件。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 20机油摩擦条件下,采用环状试验块、AlSi7Mg1、10SiCp/AISi7Mg1和25%SiCp/A1Si7Mg1的复合材料滑动摩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无论在低载荷或在高载荷时都比没增强基体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两种体积率复合材料的磨损速度是其基体的1/8.应用SEM、EDXA观察摩擦表面以研究其机理.  相似文献   

17.
笔者对密度试验的砂锥法和核仪法进行现场对比试验研究和应用评价,其工程背景为台湾台北市新店地区的路堤工程质量检验项目.采用现场密度试验的砂锥法、核仪法、及室内Proctor夯实试验等手段对其路堤一个施工段的多种辗压工况进行试验,获得了各个方法的试验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施工路堤土密实度之大小与辗压机重量、频率及次数以及填土租颗粒含量等相关:砂锥法、核仪法都是路基的密实度检测的可行方法.值得指出的是,核仪法之量测精度难以反映填土颗粒不同所致的密度差异现象,且与压实时最佳碾压次数的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8.
货车提速后,制动梁可靠性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接触问题基本原理和数值仿真关键技术。采用MSC Marc/Mentat的直接约束法对最新研制的组合式制动梁进行接触分析.在可靠性已被试验验证的接触模型基础上,对多种改进方案进行数值计算,尤其是新方案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当吻合,从而有效地指导了新型制动梁的设计.数值仿真既节省了成本又缩短了研制时间.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光催化还原法、浸渍法和水热法分别制备了Ag/BaTiO3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手段对改性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掺杂Ag的不同制备方法、催化剂的载Ag量对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BaTiO3对亚甲基蓝染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能力有明显提高,采用光催化还原法制备的Ag/BaTiO3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载Ag量为1.0%的Ag/BaTiO3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果最好,紫外光照射4h后降解率为95%.  相似文献   

20.
采用概率逐步失效法评估带有初始缺陷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承受轴向载荷时的可靠性.初始缺陷和强度参数为设计变量,采用一阶矩法计算单元层的失效概率.在某一单元层失效后修改层合板的刚度,然后重新分析直到结构最终破坏,得到系统的概率失效序列.系统的失效概率通过主要失效序列来评估.数值算例说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