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某港口1997-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为原始数据,建立了回归分析、3次指数平滑及灰色系统方法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单项预测模型。鉴于单项预测模型的局限性,以误差平方和极小化为最优化准则,进行了多模型组合预测,并辅以实例进行分析和验证,通过误差的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改善预测精度,可以作为未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误差,提高预测精度,文章通过分析传统的灰色预测模型和 BP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优缺点,构建了灰色神经网络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充分发挥了灰色模型所需初始数据少和 BP 神经网络非线性拟合能力强的特点。以实际数值作为初始数据,各种灰色模型的预测值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值,神经网络的输出值为组合预测结果。通过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预测结果比较理想,优于单一预测模型,因此,该模型用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以某港1998-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为实测数据,建立其集装箱吞吐量的灰色理论、三次指数平滑、三次多项式等预测模型,在MATLAB下,对比该港集装箱吞吐量各模型预测拟合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单一预测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组合预测法.其预测误差明显低于其它单模型.运用组合预测模型,可降低误差,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张欣 《水运工程》2007,(4):31-34
建立时间序列和二元线性回归的组合预测模型,对上海内河港口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货物吞吐量水平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组合预测模型相比单个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较准确地预测上海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  相似文献   

5.
组合预测模型在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口吞吐量预测是港口规划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港口规划的科学合理性。本文根据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历史数据,建立了时间序列的三次指数平滑模型、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等单项预测模型。鉴于单项预测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组合预测模型,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确定其最优组合的权重,并对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加以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嵩  肖青 《水运工程》2011,(4):54-57
根据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的历史数据,分别建立有关该港吞吐量的回归预测模型、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以及组合模型。通过比较3种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可以证明组合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运用组合模型预测港口吞吐量可以降低误差,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宁波-舟山港港口吞吐量预测需要,引入指数平滑法的应用,提出了在二次指数平滑、对数二次指数平滑和三次指数平滑模型中,采用两层不同步长搜索算法,选取出使误差最小的平滑系数,对宁波-舟山港2009-2011年港口吞吐量进行预测建模。通过前三年预测结果和实际误差的反馈分析,加权确定了预测模型中的平滑系数,建立了基于三次指数平滑的预测模型,对2012-2014年港口吞吐量进行了预测。根据2012年该港实际港口吞吐量进行比较,该预测方法比较精确。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船舶港口建筑工程造价预测误差、准确度低的缺陷,设计了基于贝叶斯回归算法的船舶港口建筑工程造价预测模型。首先对当前船舶港口建筑工程造价预测现状进行分析,分析船舶港口建筑工程造价预测误差大的原因,然后根据船舶港口建筑工程造价数据,引入贝叶斯回归算法对船舶港口建筑工程造价的变化态势进行拟合和预测,最后通过船舶港口建筑工程造价预测的仿真实验分析预测效果,本文模型很好把握了船舶港口建筑工程造价变化规律,船舶港口建筑工程造价预测精度超过95%,船舶港口建筑工程造价预测的训练和测试时间短,船舶港口建筑工程造价结果要明显好于其他模型,为船舶港口建筑工程造价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9.
组合预测技术在港口吞吐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港口近15a的货物吞吐量作为原始数据,在采用回归分析法和3次指数平滑法预测今后10a港口吞吐量的基础上,以“误差绝对值之加权和最小”作为最优准则,建立组合预测模型,用单纯形表法解出加权系数,得到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组合模型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英会  李伟 《中国水运》2007,7(10):35-37
以某港1990~2003年集装箱吞吐量为实测数据,建立其集装箱吞吐量的和灰色系统等预测模型。对比该港2004~2006年集装箱吞吐量各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单一预测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组合预测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法。对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作为未来对港口岸线资源有效的开发利用,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建设以及港口功能拓展的依据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是一种进行港口吞吐量预测的有效方法。但是,当港口吞吐量按照“S”型曲线增长或增长处于饱和阶段时,采用灰色模型进行吞吐量预测的误差较大,预测精度不能满足实际要求。根据港口吞吐量的增长规律,通过典型实例提出了基于时序残差的港口吞吐量预测Verhulst模型,用于中长期港口吞吐量预测。应用结果表明,本模型对于那些暂时处于快速增长而从长远看按“S”型曲线增长的港口吞吐量预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同时保留了灰色预测方法的原有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组合预测模型在港口货物吞吐量预测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估计误差的方差极小”作为最优准则,建立港口货物吞吐量的组合预测模型,并以天津港货物吞吐量预测为例,在回归分析法和3次指数平滑法预测的基础上,采用组合预测模型对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发展进行预测;最后比较了3种预测方法各自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船舶交通流组合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船舶交通流预测的研究能为港口设计及船舶通航安全管理提供基础性数据.基于港口特征、船舶行为和船舶交通流的历史数据,建立了一种改进的船舶交通流变权组合预测模型,较好地解决了现有船舶交通流预测算法中存在的预测精度不高、依赖于经验的不足.以天津港主航道连续9年的历史观测数据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组合预测模型能够减小单一模型预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了整个预测系统的精度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面向设备维修时间预测的组合优化模型,即首先利用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估计灰色模型参数,然后结合线性回归方法推导得到可以补偿灰色预测模型误差的设备维修时间预测模型,同时以船用柴油机汽缸的维修时间预测为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优化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可以有效减小数据波动引起的误差,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误差绝对值之加权和最小的组合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基于误差绝对值之加权和最小的组合预测模型,并应用灰色预测法和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法两种单项预测法建立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组合预测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2000~200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吞吐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许长新  严以新  张萍 《水运工程》2006,(5):26-28,40
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港口吞吐量预测模型。考虑了各种主要因素对港口吞吐量的影响,较好地解决了港口吞吐量预测方法中考虑系统因素较少的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确定性等影响港口吞吐量预测所产生的误差问题。采用宁波市港口各相关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和验证.结果证明该模型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7.
组合预测在港口吞吐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超 《港工技术》2006,(3):10-12
以某港口1998~2004年吞吐量为原始数据,按照“误差平方和最小”的准则,把移动平均法和GM(1,1)模型组合起来,对某港口2006~2010年的港口吞吐量进行了组合预测。  相似文献   

18.
杨姝瑶 《集装箱化》2007,18(1):17-18
根据青岛港集装箱吞量的历史数据,分别利用指数趋势模型、改进的GM(1,1)残差模型及组合预测模型对青岛港的集装箱吞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青岛港集装箱吞量预测方面,组合预测模型具有前两种预测方法的优点,可以降低误差,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港口吞吐量概率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模拟港口重叠腹地货运流向情况,并对新建港口吞吐量进行合理预测,引入了概率交通方式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改进,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负指数货运量概率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徐州地区新建港区的货运量分析,预测结果表明新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为港口规划和建设规模的确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寻求更高精度的预测方法预测长江经济带未来一段时间的集装箱需求量,从经济总量水平、产业结构、国际国内贸易发展等方面提取长江干线港口集装箱需求预测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基于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GA-SVM)的预测模型对长江干线港口集装箱需求量进行预测,提高货运量预测精确度。结果表明:此模型对长江干线港口集装箱需求量的预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长江干线港口集装箱需求预测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