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路路基工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问题,处理的质量与选择的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公路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使用,因此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对公路建设十分重要。首先阐述了软土地基尤其是公路软土地基的特点,并且主要阐述了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中挤密砂桩的软基处理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2.
采用挤密砂桩处理软基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力触探与标准贯入两种试验方法,测试处理软基的砂桩与桩间土,获得了挤密砂桩处理软土地基的试验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两种测试方法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判断挤密砂桩密实程度的界定值,为采用静力触探快速检测砂桩施工质量,加快软基处理的施工进度与监理工程师确认砂的密实度,找到了一种快速可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振动式挤密砂桩配合土工布加固软弱地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际特点,介绍振动式挤密砂桩配合土工布加固软弱地基的施工工艺及要点,并根据得出的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挤密砂桩配合土工布在处理软弱地基处理方面的一些效果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夯扩挤密碎石桩在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夯扩挤密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是目前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理较为常用的处理技术之一。分析介绍了夯扩挤密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机理、步骤及施工工艺要点,另外结合工程经验论述了夯扩挤密碎石桩施工控制以及选用夯扩挤密碎石桩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分析了夯扩挤密碎石桩施工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高速公路南段挤密砂桩施工实践,从施工前准备工作、现场工艺性试验桩等方面,阐述了挤密砂桩的施工工艺,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并对其挤密砂桩质量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2005,3(4):13-13
《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05MR301是根据《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鳓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等规范编制的,给出了道路软土地基处理和加固的方法。地基处理包括垫层法,抛石挤淤法,排水固结法,粒科桩、加固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等处理方法;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分别对桥头加固和路段加固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7.
介绍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法,包括竖向排水法、挤密桩法和加固土桩法。  相似文献   

8.
在公路工程中,有各种各样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而灰土或土桩挤密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处理,不但能够起到消除土的湿陷性作用,还是提高整个地基承载力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灰土或土挤密桩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在成孔的过程中起到横向的挤密作用,迫使桩孔内的土向周围挤压,从而桩间的土得到挤密。  相似文献   

9.
以盘锦辽滨疏港高速公路为例,详细阐述挤密碎石桩施工工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以此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抗滑能力,从而减少软土路基沉降量,并为以后辽宁省高速公路建设软土路基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挤密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的原理,发展及应用,并对在我省港口地基处理中首次应用的成功经验进行了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A set of self-developed apparatus for foundation physical model were utilized to conduct model tests of the multi-element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a steel pipe pile and several gravel piles. Some load-be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lti-element composite foundation, including the curves of foundation settlement, stresses of piles, pile-soil stress ratio, and load-sharing ratio of piles and soil, were obtained to study its working performances in silty sand soi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ulti-element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steel pipe pile and gravel pile contributed more than the gravel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in improv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ilty fine sand.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强震作用下群桩基础抗液化性能优于单桩基础的具体表现形式,依托海南省海文大桥工程,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开展单桩、四桩、六桩基础处理液化地基的差异性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工况下饱和粉细砂土层中孔压比、桩身加速度和弯矩时程响应差异及其三者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0.35g地震动荷载作用下,3种工况均产生液化现象,饱和粉细砂土层深处的孔压比开始增长时刻及稳定时刻均滞后于浅层;六桩基础完全液化耗时比四桩基础延缓4.41~4.82 s,四桩基础完全液化耗时比单桩基础延缓4.00~4.42 s;随着桩数的增加,同一深度处饱和粉细砂土层中桩身最大加速度及其放大系数均逐渐减小,桩身最大加速度出现时刻逐渐滞后,且随着孔压比的增大,桩身加速度逐渐减小;六桩基础最大弯矩较四桩基础小25.95%~43.50%,四桩基础最大弯矩较单桩基础小28.80%~33.10%,单桩基础最大弯矩出现时刻比四桩基础早1.22~1.27 s,四桩基础较六桩基础提前0.66~0.72 s,且桩身弯矩随孔压比的增大逐渐衰减,说明液化前饱和粉细砂土层具有软化减震作用。可见,六桩基础抗液化性能优于四桩及单桩基础,在液化土层桩基础抗震设计中,可通过群桩基础形式提高其抗液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位于液化土层桥梁桩基的抗震性能, 基于三向六自由度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 分析了地震波作用下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加速度及弯矩等动力响应, 并研究了地震波加载后桩基的损伤。试验结果表明: 在地震波作用下, 随着液化层埋深的增加, 土体液化后产生的侧扩效果逐渐减弱, 因此, 桩顶水平位移峰值逐渐减小, 但是当地震加速度超过0.6g时, 桩顶水平位移峰值不受液化层埋深的影响; 因地震荷载作用下粉细砂土层液化, 桩身加速度在该土层位置明显增大; 上部覆盖层压力作用使土层抗剪强度增大, 因此, 桩顶放大系数随着液化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且桩顶放大系数在Kobe波作用下最大, 5002波作用下最小, 砂土液化同时造成土层强度降低, 从而使桩身加速度在该土层出现放大效应; 桩身弯矩最大值均出现在液化层和非液化层分界处, 且在相同强度地震波作用下, 桩身弯矩最大值随着液化层埋深的增加呈增大趋势, 当地震加速度从0.30g增大到0.35g后, 桩身弯矩增幅为33.3%, 增幅最大; 不同类型地震波对桩基的破坏程度并无差异, 在加速度0.35g作用下, 桩基基频无变化, 但当地震波强度超过0.40g时, 桩基基频从1.65 Hz突降到0.45 Hz, 因砂土层液化产生侧向位移, 桩身剪切变形, 最终导致桩基损坏。综上所述, 当液化层较浅时, 应重点考虑地震波作用下过大的桩顶水平位移; 在桩基抗震设计时, 必须考虑液化层和非液化层分界处桩基的抗弯能力和液化层埋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湿陷性黄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理, 开展了现场原型试验, 分析了桩身和桩间土的应力在不同荷载与深度下的变化规律; 通过与刚性单桩的对比, 总结了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桩土相互作用特点; 结合已有文献,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与软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在力学表现上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 湿陷性黄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柔性桩的主要作用是挤密桩间土, 消除其湿陷性, 试验场地处理后湿陷系数基本小于0.015;由于柔性桩的挤密作用, 桩间土的承载力得以充分发挥, 刚性桩的荷载传递能力得以增强; 软土地区柔性桩的荷载分担率一般大于桩间土, 由于黄土的承载力较高及柔性桩与桩间土的模量比小, 湿陷性黄土地区桩间土的荷载分担率稳定在26%左右, 远大于柔性桩的7%;复合地基中的刚性桩属于端承摩擦桩, 随着荷载增加, 刚性桩的荷载传递能力逐渐强化, 荷载分担率逐渐增加, 最终稳定在67%左右; 刚性桩荷载传递能力的增强并不利于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充分发挥, 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对纯摩擦桩有效桩长的影响, 以及对端承摩擦桩桩端土体承载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桩土复合地基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应用广泛。介绍了桩土复合地基的概念、分类及桩体的主要作用,简要回顾了桩土复合地基的发展历程,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并结合桩土复合地基研究中通常采用的试验、理论、数值模拟三种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桩土复合地基技术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海南东环铁路美兰机场隧道在厚砂层微承压水情况下的深基坑工程,因受复杂地质条件限制,将原设计围护结构中的3道钢支撑,通过试验优化为桩锚+钢支撑围护,主要介绍了锚索试验段的试验方案、试验过程及锚索应力与桩顶位移等监控量测情况,并结合施工过程介绍了止水帷幕漏水、涌砂处理等。试验说明采用桩锚结构可行,加大了作业空间,提高了施工效率,简化了隧道施工工艺,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7.
由于桩帽的存在,PTC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规律与一般的复合地基的变形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解带帽PTC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掌握其沉降变形、承载特性、荷载传递、桩土应力比及桩土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了带帽PTC桩复合地基现场足尺试验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有益的结论,将对其设计优化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采用粉喷桩处理呼绥高速公路泥河段软土地基的情况,并对沉降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从不同角度论证了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所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依托含易液化粉土夹层软基加固实体工程,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旋喷搅拌桩加固含易液化粉土夹层软基的适用性和加固效果;通过钻孔取芯和静载试验测量分析了旋喷搅拌桩在含易液化粉土夹层软基中的成桩质量和桩芯强度;监测了路堤荷载下旋喷搅拌桩加固含易液化粉土夹层软基典型断面的施工期间及工后的地表沉降、深层水平位移、桩体荷载分担比、...  相似文献   

20.
从复合地基承栽力、工后沉降量并考虑成桩效应综合分析,提出相应的CFG桩复合地基桩间距设计计算方法,在进行复合地基桩间距的设计时,应保证复合地基承我力满足设计要求,加固后地基土的工后沉降量应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为确保施工质量,还应充分考虑打桩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