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当前对于个人外出活动的研究较为深入,而家庭为单位的活动研究存在不足. 为了确定假日家庭活动安排的影响因素和不同活动之间的影响关系,本文以家庭为单位,使用2009年济南居民出行调查数据,选取6个家庭因素作为外生变量;以生存性活动、维持性活动和自由活动——活动持续时间、活动次数为内生变量,考虑家庭的成员属性和经济属性,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重点分析了家庭人口因子和家庭经济因子对三类活动因子的影响关系和各类活动之间的关联性. 结果表明家庭人口因子和家庭经济状况因子对于三类活动的决策有显著影响. 同时三类活动之间根据活动本身的弹性,影响关系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节假日出行活动与日常出行活动差别较大,从而节假日交通与平日交通相比呈现出明显的不同于平日的特征和规律。本文通过北京市黄金周出行问卷调查结果,构建节假日出行的活动模式,采用交叉列联分析方法探讨节假日活动模式与个人属性相关性,分析个人属性中的性别、职业、年龄、是否拥有小汽车、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所引起的个体活动模式的差异,并对比个人属性对节假日出行和日常出行典型活动模式选择影响的差异。得出个人属性与节假日出行典型活动模式选择的相关性和各属性下的显著影响活动模式,为节假日交通对策的制定提供给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识别出行者选择不同出行方式的差异,将多重对应分析法应用到行为领域进行出行人群分类。根据北京市居民日常出行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选择出对出行方式影响比较显著的变量,分析出行人属性、出行属性、出行偏好和出行方式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选择出来的指标把出行人群划分成5个类别,分析每类群体所倾向的出行方式并针对不同群体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引导居民出行。  相似文献   

4.
交通出行生成模型作为“四阶段法”出行的第一步,出行模型的精度将直接影响了整个四阶段法模型的结果;现行的居民出行生成预测模型主要有生成率法、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没有从根本考虑到各种影响出行生成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而这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会直接影响居民的出行特征,同时,常用的回归分析法中,由于最小二乘法的局限,往往会丢失变量或者出现负变量,而这些变量在交通出行中明显会产生出行量,这就和实际的交通出行特征有了背离。本文提出了在回归分析法之前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各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成分方程,进而在根据主成分方程和调查数据之间的回归分析来构建出行生成模型。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有效的保护变量的非负性和体现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对出行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Logit类模型的局限性,以出行链为分析单元,构建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首先,依据已有研究基础及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特征,确定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3类因素,建立影响因素与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辨识与修正,最终得到了个人与家庭属性、土地利用、出行链等各类因素对出行方式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研究结果对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出行信息的搜寻与获取是驾驶员出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为获取驾驶员的出行信息搜寻行为特征,以昆明市412个样本数据库为基础,建立驾驶员出行信息搜寻行为的因果和过程结构方程模型(SEM),并拟合各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其中,驾驶员出行信息搜寻的因果结构方程模型重点分析个体属性、信息源因素及环境因素与搜寻行为之间的关系;驾驶员出行信息搜寻的过程结构方程模型则模拟驾驶员的出行信息搜寻过程.结果表明:驾驶员由于自身属性的不同在信息源与搜寻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搜寻行为中驾驶员对出行信息的认知及信息源的选择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驾驶员出行信息搜寻过程模型主要受到个体属性与信息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错峰出行是解决出行时间集中引起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 本文以节假日游客错峰出行行为为研究对象,探究心理潜变量对其错峰出行意向及行为的影响机理.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同时考虑节假日旅游满意度,构建节假日游客错峰旅游出行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 定量研究了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节假日旅游满意度4 个心理因素对游客节假日错峰旅游行为意向及行为的影响. 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4 个潜在变量对节假日错峰旅游出行行为意向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知觉行为控制是关键因素且影响最大,节假日旅游满意度对节假日错峰出行行为意向及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 本研究可为节假日游客错峰旅游出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L模型的基本理论与建模方法,利用2009年济南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影响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特性变量,建立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ML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与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和出行属性之间有较稳定的关系,通过对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可控影响因素进行引导和调整,可以达到优化和调整交通方式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多方式交通信息是影响节假日出行重构规律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节假日活动链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层决策理论探究多方式交通信息下节假日活动链的重构机理.利用 2012 年节假日出行行为调查数据,综合考虑出行者个人属性、信息属性及活动-出行行为的历史依赖性,构建了基于节假日活动链重构机理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多方式交通信息对节假日活动和出行行为有显著的负效应,出行者受信息影响越大,活动链的时空复杂性和结构复杂性越低.在多方式交通信息的作用下,节假日活动链的重构方向并不是随机变化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过去的行为习惯,并朝着与之相关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错峰出行是解决出行时间集中引起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 本文以节假日游客错峰出行行为为研究对象,探究心理潜变量对其错峰出行意向及行为的影响机理.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同时考虑节假日旅游满意度,构建节假日游客错峰旅游出行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 定量研究了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节假日旅游满意度4 个心理因素对游客节假日错峰旅游行为意向及行为的影响. 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4 个潜在变量对节假日错峰旅游出行行为意向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知觉行为控制是关键因素且影响最大,节假日旅游满意度对节假日错峰出行行为意向及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 本研究可为节假日游客错峰旅游出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Previous researches in activities-decision have more in-depth study in context of individuals, while less work has been done within household activity decision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three household activity categories on holiday using data from 2009 Jinan travel survey. Six attributes were first chosen as exogenous variables for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Meanwhile, six activity characteristic indexes were selected as endogenous variables including activity duration time and activity times in three kinds of activity, hereby Subsistence activity, maintenance activity and discretionary activity. respectively. Then, the paper attempted 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of all types of activities behavior through analyzing not only the influence of household economics and family members factors on activity but the correlation of holiday activiti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complex relationships among composition of the family, economic status, and activities-decision can be captured by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tructure. Specif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flexibility of three categories activities will affect the activities of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12.
家庭内部的交互制约机制是解读个体活动—出行决策行为的重要视角.本文关注城市家庭多个成员间活动出行的互动关系,引入时间地理学制约观,认为家庭活动决策是"多人、多活动"交互制约下的决策行为,提出个人"活动制约度"和家庭"活动制约位"概念来描述家庭活动决策,并基于出行日志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侧重分析家庭成员间活动出行互动机理.结果表明,成员间的交互制约不仅影响个体活动出行选择,还会在个体之间相互传递并扩散到家庭活动模式上.家庭内部通过替代、互助等协作形式动态地平衡成员间的制约程度,最终确定出总体制约度最小的家庭活动出行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系统获取考虑定制出行后儿童通学方式选择的行为模式,在系统选取影响儿童通学方式决策变量的基础上,集成结构方程模型和离散选择模型,提出儿童通学方式选择的混合选择模型(HCM),以云南省昭通市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HCM模型相比结构方程模型和离散选择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优度,更适用于儿童通学方式选择行为分析;与小汽车出行方式相比,行为意向对家长选择定制出行方式的影响更大,定制出行方式的普及更多取决于家庭的接受和依赖程度;时间和成本并非是家长选择定制出行方式的首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层面居住区位对公共交通出行行为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群体动力理论,构建涵盖居住区位与心理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个体层面与社区层面变量对出行选择的影响,利用Mplus软件标定模型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层面变量对出行行为意向的影响存在差异.个体层面变量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居住区位(0.665)、主观规范(0.664)、行为态度(0.577)、知觉行为控制(0.547).社区层面变量的影响程度为:行为态度(0.736)大于居住区位(0.646).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层面居住区位对公共交通出行行为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群体动力理论,构建涵盖居住区位与心理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个体层面与社区层面变量对出行选择的影响,利用Mplus软件标定模型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层面变量对出行行为意向的影响存在差异.个体层面变量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居住区位(0.665)、主观规范(0.664)、行为态度(0.577)、知觉行为控制(0.547).社区层面变量的影响程度为:行为态度(0.736)大于居住区位(0.6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