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电动转向系统提出了基于电机的主动转向和助力转向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主动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算法和电机驱动电路,并对实验车进行相应改造,进行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动转向系统能够实现主动转向和助力转向的功能,所设计的主动转向控制算法能够准确跟踪控制目标,所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算法能够为驾驶员提供感觉良好的转向助力。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助力转向系统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越来越普及开来,为了提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系统动态性能,同时驾驶员也能获得良好的操纵手感,需要具有惯量小、阻尼小和摩擦小等特点的电机。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电机的惯量、阻尼和摩擦不可能无限度的降低。我们就电机惯量补偿控制、电机阻尼补偿控制和电机摩擦补偿控制等三种控制形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PWM控制模式及其在EPS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学武  李兵  张德新 《汽车工程》2007,29(9):791-795
针对直流电机脉宽调制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受限单极和双极脉宽调制控制模式应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机驱动时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半双极"控制模式及该模式下占空比的修正方法。分析表明,该模式更适合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机驱动,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半双极模式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正>一、液压式和电动机械式助力转向系统的区别液压式和电动机械式助力转向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产生助力力矩的方式不同。液压转向系统的特点在于通过内燃机的皮带传动机构或电气方式驱动助力泵。助力泵在液压系统内形成用于产生转向助力的压力或体积流量。电动机械式助力转向系统(EPS)直接通过一个电机产生转向助力,电机将其力矩施加到转向柱或转向器上。因此该系统通常还需要附  相似文献   

5.
电助力转向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助力转向系统得到发展,并已用于产品车上。系统中的CPU对输入的车速及转向扭矩信号进行计算,控制驱动电机辅助司机转向,该文中将描述整个系统,着重描述系统的将来,主要元件及所希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一汽-大众公司生产的速腾轿车采用双齿轮式电子机械转向助力系统。双齿轮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由两个能够向转向拉杆提供足够转向力的齿轮(转向齿轮和驱动齿轮)组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能根据驾驶员的转向要求,由转向控制单元控制电动机工作,进而起到转向助力的作用。系统通过“主动回正”功能将转向轮置于中心位置,使车辆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获得良好的平衡性及精确的直线行驶稳定性。直线行驶稳定功能可以帮助驾驶员在车辆受到侧向风作用时,或在上下颠簸的路面上行驶时,更容易控制车辆保持直线行驶。  相似文献   

7.
电动助力转向是汽车助力转向的发展趋势,本文设计了ATMEGA16单片机控制系统,利用PWM技术、MOSFET驱动电路和MOSFET桥式电路控制转向电机电流的大小和流向,进而控制助力的大小,利用PID控制算法实现转向电机电流的反馈控制。并分别介绍了系统结构和软件流程图。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助力。  相似文献   

8.
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EPS概述按照转向动力源来分,目前汽车转向系统分为纯人力转向和动力辅助转向,后者又经历了机械机构助力转向、液压助力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3个阶段。目前,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alPower Steering,EPS)已部分取代液压动力转向(Hydrau licPowerSteering,HPS),正成为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的热点。EPS是一种直接依靠电力提供辅助扭矩的动力转向系统,它用电动机提供助力,助力大小由电控单元(ECU)控制,系统主要由扭矩传感器、转角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可与其他系统共用)、电动机、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装在转向器上…  相似文献   

9.
阐述采用MSC1210Y3单片机控制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硬软件开发,对电机的双H桥驱动电路硬件以及车速和发动机转速测量软件等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0.
汽车转向系统发展至今,已经历了机械转向、液压助力转向、电控液压转向、电动助力转向、主动转向、后轮随动转向、线控转向和操纵手柄式转向等形式。本文对各种助力转向系统技术及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为转向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款锐志乘用车装备的是目前较新型的电动转向装置。现代汽车的动力转向,有液压式和电动式两种类型,绝大多数汽车采用液压动力转向。由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一系列的优点,所以在现代汽车上使用日益增多。电动助力转向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电液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锐志乘用车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由电机提供动力。该电动转向的结构比较复杂,技术含量较高。本文对该系统的结构及基本原理及其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希望对同行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已经获得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从扭矩传感器、电机、ECU等方面,论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硬件的发展趋势;从舒适性功能、安全性功能方面,论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软件的发展趋势;从结构、工作原理、功能、可靠性方面,介绍了未来助力转向系统--线控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飞速发展,助力转向系统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和更新换代,从最初的机械助力转向,到液压助力转向,再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尤其是随着当前汽车行业智能驾驶和车联网的发展,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高级功能开发和技术进一步提速,通过冗余设计从而来支持整车自动驾驶技术。  相似文献   

14.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行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由控制器、转向盘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在控制器内)、助力电机及减速机构、机械式转向器、蓄电池等组成。EPS的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传感器及信号处理电路、助力电机及驱动电路等组成。控制算法由电机助力控制算法和电机转矩控制算法两部分构成。该方案易于实现,同时又能保证转向控制系统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5.
<正>车型:江淮瑞风S5,装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行驶里程:7000km。故障现象:一辆2013年3月出厂的瑞风S5,车主反映有一次在发动机打火时,转向系统失去助力,第二次转向系统失去助力是在车速为20~30km/h的时候,驾驶员打转向盘的时候突然失去助力。失去助力后熄火再重新点火,助力即可恢复。故障诊断:接车时助力转向表现正常,故首先用诊断仪对EPS控制  相似文献   

16.
汽车动力转向装置亦称转向助力装置。它是在传统转向装置中增设了一些动力装置.在驾驶员的操纵或控制下。借助于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并将其转换为液压或气压来驱动转向轮偏转。从而达到汽车转向更加灵活省力的目的。也就是说,汽车在停车或低速行驶时转向,动力转向装置能够提供较大的转向助力.使操纵力减小(转向轻便),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转向助力较小,使操纵力增大(转向沉重),避免方向“发飘”。  相似文献   

17.
邓娥  赵燕  吕旺 《重型汽车》2013,(6):27-29
引言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缩写EPS)是一种直接依靠电机提供辅助扭矩的新型动力转向系统.EPS汽车转向系统作为汽车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能关系着整个汽车的性能质量,同时又是维持汽车平稳、安全、可靠行驶能力的基本保障.因此,研制精确度高、实时性好的EPS试验台对保障EPS的性能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性能试验台测控系统,通过模拟汽车转向时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的工作状态,并在此状态下测试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8.
方向盘助力的作用主要是协助驾驶员减轻打方向盘的用力强度。汽车转向时,转向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传送的转向盘力矩和拟转方向等信号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动作指令,电动机根据需要输出相应大小的转动力矩,从而产生了助力转向。使用电动助力转向,驾驶员开车时方向感会更好,高速时方向会更稳定。1.故障症状1辆2010年产宝马F02型车—BMW740Li,行驶里程2.5万km,发动机型号为N54,变速器型号为071486WOQ,排量3.0L,带双涡轮增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助力电机电流的准确跟踪控制,以纯电动大客车EPS为研究对象,结合模糊自适应整定PID和实时小波去噪方法,设计了基于实时小波去噪算法的新型模糊自适应整定PID助力电机电流跟踪控制器.仿真试验表明:这种新型控制器能够实现助力电机输出电流对目标电流的准确跟踪,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同时有效地抑制电流信号中的噪声,能减小直流电机的转矩波动和转向盘抖动,改善驾驶员手感.  相似文献   

20.
齐伟 《汽车维修》2014,(8):11-13
<正>2013北美车展上,英菲尼迪Q50(图1)正式发布,该车率先搭载了线控主动转向系统,开启了汽车驾控新时代。线控主动转向系统(DAS——Direct Adaptive Steering)是继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转向系统,它具有比EPS系统更好的操纵稳定性。在DAS系统中,转向盘和转向轮之间不再采用机械连接,摆脱了传统转向系统固有的限制,给驾驶员带来方便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