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解决绿色服务区内涵认识不清、评价指标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将高速公路服务区解析为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生态系统理论,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绿色服务区评价指标体系。以绿色服务区评价为目标层,构建场地环境、房屋建筑、资源能源系统、环保设施、人性化设施、加分项6个系统层指标;选取突出“资源节约、能源节约、绿色环保、服务便捷”特征的22项评价指标作为指标层;采用问卷调查、专家打分的方法确定指标评分办法及指标权重。为验证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对某典型绿色服务区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优秀”等级,与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2.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和提高单向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建立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评价模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确定了单向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评价指标,然后将路网结构和路网运行状况分别作为输入与输出变量建立了评价模型,选择路网级配水平、非直线系数、路网密度等指标作为投入指标层,路网平均饱和度和车辆绕行时间作为产出指标层。基于该运行效率评价模型对南京市某街区的单向交通网络运行效率进行分析,发现所提供的组织方案可实现该路网运行效率最优。最后,通过Vissim 数据显示功能对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案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Z形和C形走向的交通组织方案可使模型的运行效率达到最佳;适当提高支路网密度可使区域单向交通组织得以有效优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港口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和港口功能的拓展,港口竞争力所涉及的范围也日益变化,在此背景下,对港口竞争力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对港口竞争力进行分析,本文针对港口指标多输入多输出的特点,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别引入C2R和C2GS2模型,对中国主要港口竞争力进行评价,以期找出非有效性的港口,并对其提出改进建议。作者根据实际港口输入输出数据指标,对10个港口进行了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DEA用于港口竞争力评价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决策单元综合决策过程的复杂性问题及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无法对有效率单元(效率值为1)再排序的弊端,首次将SE-DEA模型引入农村公路建设评价领域,提出建立基于SE-DEA模型的多属性多目标的农村公路建设单元综合决策体系,并给出一套综合评价指标集,通过合理选择并处理输入、输出指标,形成完整的综合决策方法,根据综合产出与综合投入的效率评价值实现对农村公路建设决策单元的综合排序和选优。实例结果表明,该综合决策体系理论清晰、计算方便、结果直观,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DEA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信息熵分析和优化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的C2R模型.以广州地铁一号线为例,应用该模型对历年运营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运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了求解.根据计算结果,在产出指标确定的情况下,对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的输入指标进行了有效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物流企业运输环节移动源燃烧碳排放量,定义消耗电量转换法测算仓储环节固定源燃烧碳排放量;选取资本存量、劳动力、能源消耗作为碳排放效率评价的投入指标,产值作为期望产出,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Super-SBM模型(Super-efficiency Slack-based Measurement Model)得到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这3个指标值,用以评价物流企业碳排放效率,以顺丰股份有限公司2013—2020年的营运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6年、2020年的技术效率均大于1,表示资源分配达到最优状态;2017—2019年均小于1,主要是因为规模效率值偏低,2017年起顺丰提升运输业务量,逐渐调整规模效率,2020年的技术效率有了提升,找到了相对合理的平衡点。2013—2020年的纯技术效率值均大于1,近些年顺丰不断寻求技术提升以提高生产效率水平。结果表明,所提物流企业碳排放量测算方法可行,采用的Super-SBM模型能有效评价物流企业碳排放效率。最后提出物流企业需要从创新生产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提升碳排放效率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疏导我国大中城市中心区的密集车流,近年来陆续有城市建成了停车换乘设施。通过对重庆市轨道停车换乘站场设施的调查,进行了停车换乘效率影响因素分析。选取换乘步行距离、停车泊位数、换乘费用、发车间隔作为输入指标,换乘时间、换乘客流量作为输出指标,在数据包络法的基础上,确定停车换乘效率评价模型。对重庆市5个典型轨道交通停车换乘设施,运用DEA模型进行停车换乘效率评价。所建立的停车换乘设施效率评价模型对目前的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聚类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深入研究了道路交通安全的评价指标确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聚类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对神经网络输入、输出指标属性值的量化方法进行了讨论,建立了道路交通安全的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最后,介绍了该模型在各省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高速公路对路衍经济的带动效用,研究既有营运服务区区域融合的适应性水平,针对性提出开放发展路径。在系统分析服务区与地区耦合效应基础上构建“CRITIC-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营运服务区区域融合的耦合协调度。运用评价结果,反向溯源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空间,提出与不同服务区适配的开放提升路径,确定开放实施的必要性、方向以及着力点。对鹤壁和周口东服务区进行实证分析,首先评价得到其耦合协调度分别为严重失调和初级协调,内部条件水平系数均低于外部环境水平系数,由此明确开放的必要性;其次,相关过程性指标表明鹤壁服务区宜开放发展商贸和物流功能,而周口东服务区宜发展客运接驳功能;最后,结合上述开放方向对两座服务区提出具体的实施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以高寒地区自然环境因素、设计因素、冻土因素三类致灾因子指标作为输入变量,根据模糊推理规则构建路基纵向裂缝评价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通过对输入知识的预处理和输出知识的后处理,将模糊逻辑推理融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计算中,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以青藏公路典型路段K3+020段为例,基于11类致灾因子评价该路段纵向裂缝的危险度为2级。结果表明:高寒路基纵向裂缝危险度模糊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模型可用于评价纵向裂缝的发育程度,经济性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服务的网格服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Web服务和网格服务的理论.分析Web服务机制,并根据OGSA结构对网格服务的特点进行描述.从而建立了基于Web服务的网格服务的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旅游服务中.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Web Service的关键技术,分析了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和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Web Service的面向服务架构的实现方案,并结合实例对企业应用集成的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乘客服务设施是公共汽电车站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乘客在公交出行过程中的空间需求与特性是乘客服务设施设计的基础。根据国内外对乘客基本特性的研究,提出适应公交乘客服务设施的标准乘客特性,并给出主要乘客服务设施服务能力的设计方法,可为乘客服务设施设计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乘客服务设施是公共汽电车站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乘客在公交出行过程中的空间需求与特性是乘客服务设施设计的基础。根据国内外对乘客基本特性的研究,提出适应公交乘客服务设施的“标准乘客”特性,并给出主要乘客服务设施服务能力的设计方法.可为乘客服务设施设计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论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分析了当代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内涵,指出个性化服务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并结合我国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建设是高速公路发展的手段,提供服务才是发展的目的.认清高速公路服务的本质,分析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的特点,建立服务质量的评价框架,是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实现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为完善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标准,更好地指导设计人员选择合适的设计指标,以单车道匝道基本路段为研究对象,对互通式立交匝道服务水平及服务交通量的含义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单车道匝道基本路段车流运行特征,提出以相对延误率作为服务水平的评价划分标准,从理论分析和实际调查两个角度,确立了相对延误率的计算方法;结合匝道设计速度,以相对延误率分别为30%、60%、80%、100%作为匝道四级服务水平划分标准,并建议以二级服务水平作为匝道的设计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职图书馆创新服务工作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育具有高等专业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因其读者有独特的定位和鲜明特色,所以在服务内容上就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  相似文献   

19.
水上巴士交通服务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个重大机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与公交三个不同的视角对水上巴士交通服务的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发展进行定位,进一步明晰了不同主体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关系。水上巴士交通服务系统的发展目标定位于适当缓解中心区的交通压力,服务世博密集交通,并逐步融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20.
地面公交作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在城市交通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机动化、城市化不断发展过程中,地面公交系统应承担起短距离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和对骨架交通网络的辅助和补充作用。而目前我国地面公交系统并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求,服务效能的提升迫在眉睫。鉴于此,从地面公交结构、地面公交服务质量、地面公交运营机制三方面,结合具体实例城市,分别阐述了地面公交服务效能提升策略,可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