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间冷循环燃气轮机总体对动力涡轮的设计要求为目标,进行了间冷循环动力涡轮气动方案改型设计研究。计算采用成熟的轴流涡轮一维气动设计软件Concept NREC Axial,在一维气动损失模型的选用方面,通过对某型机性能复算进行了验证。方案改型计算在满足间冷循环燃机总体对动力涡轮的参数进行大规模调整的前提下,以尽量保留原型机的高可靠性为目标,并综合考虑了性能与改型难度的平衡,完成了多个方案的计算。结果表明,经过改型设计的涡轮可以基本满足间冷循环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船用间冷循环燃气轮机供油规律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热力系统机理建模的方法建立燃气轮机的完全非线性数学模型,考虑了对燃气轮机系统影响较大的转动惯性、容积惯性及中间冷却器的热惯性,基于Matlab/Simulink对船用间冷循环燃气轮机进行动态性能研究.针对分段线性的供油规律对间冷燃气轮机进行变工况性能仿真,得到间冷燃气轮机在加速过程中的最佳供油规律。  相似文献   

3.
对发展大功率船用燃气轮机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利用成熟的简单循环船用燃气轮机将其派生为一型间冷循环大功率船用燃气轮机的新构想,并且原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的通流部分和结构大部分保持不变,以继承原机的可靠性。用1台实际发动机作为案例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采用间冷循环,并精心匹配,在燃气轮机的功率显著增加(约28%)的同时,其效率也可略有提升(约3%),具有工程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未来大型船舶活动海区的海洋环境特点,分析了外界空气温度、海水温度、空气湿度、空气盐度、海水盐度等对船舶间冷循环燃气轮机的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界空气温度对间冷循环燃气轮机性能影响最大,随着外界空气温度的升高,间冷循环燃气轮机的进口空气流量、输出功率和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海水温度的增加,机组效率和功率均下降,但影响不大;大气湿度在常温下影响较小,但在高温环境条件下不容忽视,空气盐度、海水盐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间冷循环燃气轮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压缩过程喷水蒸发内冷燃气轮机循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燃气轮机压缩过程喷水直接掺混蒸发内冷回热的必要性,以及喷水量对压缩过程耗功、燃机输出有效功与效率的影响。通过循环计算得出压缩过程喷水蒸发内冷燃气轮机的一些重要的结论并提出级间喷水的设想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开展船舶主机不同负荷工况下的S-CO2布雷顿循环余热系统热力学特性和效能分析是其实现工程应用的必要环节。本文通过性能分析确定系统热力学参数对净输出功率和平准化能源成本的影响变化趋势,最佳运行参数范围以及系统关键热力学参数。通过主机典型负荷工况下的效能评估,分析集成S-CO2再压缩布雷顿循环余热发电系统后的船舶节能减排效益。结果表明:主压缩机入口压力和压比对整个余热发电系统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影响最为显著,可调节这2个关键热力学参数以确保系统在船舶主机不同负荷下获得良好系统性能;集成该余热发电系统后,MAN8S90ME-C10.2型主机系统热效率最高可提高0.91%,燃油消耗量平均每年可减少51 t,NO2和CO2的排放量每年可分别减少2.28 t和760 t。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行燃气轮机的间冷循环改造研究,需要对某型机低高压压气机进行相应改造。对低压压气机进行了减两级的具体设计,提出了2种方案,同时根据相应方案对出口导流叶片进行了造型设计。对改型机进行了气动性能的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叶片满足气动性能要求。2种方案相比,1列叶片方案效率略高于2列叶片方案。推荐采用1列叶片方案。  相似文献   

8.
《舰船科学技术》2014,(12):43-46
为研究某型舰用间冷循环燃气轮机间冷器失效时的性能,本文建立燃气轮机动态仿真模型,在保证压气机10%喘振裕度以及涡轮前温度不超温的情况下,计算间冷器失效时燃气轮机的各性能参数,得出间冷器失效后燃气轮机仍能继续使用的结论,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给出该型燃气轮机的一些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计算分析客船上层建筑被动式节能措施的节能效果,新构建包含热工特征和形态特征的被动式冷/热负荷计算模型,并用于计算某客滚船一餐厅在不同被动式节能措施下的冷/热负荷指标,结果表明:在炎热条件下,建议采用Low-E玻璃、遮阳和减小玻璃面积比;在寒冷条件下,建议采用中空玻璃、减小体形系数和积极使用太阳辐射热。  相似文献   

10.
主机烟气余热进行循环再利用是船舶绿色化的重要技术实现途径,其核心环节在于采用适宜的热力学循环系统实现烟气输入热功到涡轮输出轴功之间的高效能量转换。在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热力学循环系统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换热器、涡轮机和压缩机等系统核心组成设备的数学模型,在Fortran软件环境中建立以系统热效率为目标优化函数的再压缩式循环结构的稳态运行效率数值计算仿真模型,分别针对循环压比、回热器总换热系数、分流系数等参数对系统循环热效率的影响问题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在2.10~2.45的压比范围内,不同工况条件下均存在全局最优分流系数使得热效率最大化。船舶热能动力循环发电系统最优运行工况分析中,在涡轮机入口温度500℃、压缩机入口温度35℃下,存在最优分流系数为0.39,对应的循环压比为2.37,循环热效率为32.15%。  相似文献   

11.
《舰船科学技术》2014,(8):94-97
为探究降低船用柴油机有害物排放的措施,设计1套自控EGR率和冷EGR的系统,并对其控制部分进行软件和硬件的设计。控制部分主要通过单片机控制水泵的转速和PWM信号来调节冷却水的循环量和EGR阀的开度,保证不同工况下EGR率和冷EGR的最佳效果,在船舶柴油YC4F100-C20上试验结果表明,与无EGR系统相比,该自控系统在保证CO和HC排放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NOx和烟度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2.
运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箱型立柱内部隔板筋板节点进行了焊接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首先对结构进行温度场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焊接应力应变的分析。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两种设计方案对应的立柱分段模型分别进行了建模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作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焊接横向残余应力和焊接横向弯曲应力可以用来表征接头冷裂纹倾向。  相似文献   

13.
阳海鹏  王丹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11):54-55,74
主要介绍海洋冷表皮的基本理论,根据冷表皮形成的物理机制,仿真分析并比较了四种常用冷表皮厚度模型,并计算得到了海洋冷表皮的温度波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冷反射效应是制冷型红外热像仪的一种成像缺陷,本文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且提出了消除或减弱冷反射效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吴宜珍  李从江 《中国水运》2007,5(1):172-173
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冷负荷计算方法。对圆形建筑物的冷负荷计算,利用插值法,借助excel 2000表格计算,能够方便准确计算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汪建华 《造船技术》1990,(11):36-39
本文对低合金结构钢焊接冷裂纹的若干判据,利用计算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一些实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种冷裂纹判据评定结果是不尽相同的。作者认为在目前尚无完善而成熟的冷裂纹判据情况下,根据实际的焊接材料和条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性的辅助评定,将是有效的方法。本文提出了在Ito判据基础上并参照其他判据的冷裂纹综合评定方法,并可由此选择最佳的防止冷裂纹的措施,如预热温度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板厚为6mm的304L超低碳不锈钢双面三层手弧焊焊接接头冷弯出现开裂这一现象,作者结合具体的工艺条件和不同线能量的系列试验,运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断口研究和应力状态的分析对于裂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造成304L不锈钢三层手弧焊冷弯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线能量过大而造成焊缝及热影响区晶粒粗化,从而降低了其屈服强度与塑性,因此。本文认为由于304L不含Ti等晶粒细化元素,晶粒在热循环中极易长大,要保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间冷循环燃气轮机燃烧室薄壁火焰筒,给出了其壁温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进行了火焰简壁温计算,并进行了气膜冷却、隔热涂层及壁面厚度对火焰简壁面温度径向和轴向分布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热力学的基础上,对余热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作出了一组计算结果曲线。根据这组曲线,可以确定舰用 COGAS 装置的最佳循环参数。根据图8,可以选取合适的舰用燃气轮机作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燃气循环装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传统的肋骨冷弯机进料方式,研究目前各种肋骨冷弯机机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简便可行的集侧机架移动调节支点位置与进料装置于一体的机构,分析计算改进后的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