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把医疗及其损害赔偿责任设立专章进行了规范,把复杂的医患关系置于法律的框架之下。但是侵权责任法实施后,法院如何适用该法审理医疗损害纠纷案件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就《侵权责任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短期内并行条件下如何适用以及举证责任分配、现行医疗鉴定体制及医疗机构免责事由对《侵权责任法》适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把医疗及其损害赔偿责任设立专章进行了规范,把复杂的医患关系置于法律的框架之下。但是侵权责任法实施后,法院如何适用该法审理医疗损害纠纷案件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就《侵权责任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短期内并行条件下如何适用以及举证责任分配、现行医疗鉴定体制及医疗机构免责事由对《侵权责任法》适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环境污染责任,是法律的“绿化”需求在环境时代的体现,但《侵权责任法》未将生态破坏行为纳入到环境侵权的范围.本文通过分析扩大环境侵权的调整范围,即将生态破坏行为纳入环境侵权,以便进一步解决解决由环境侵权引发的损害,就首先应明确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上位概念.  相似文献   

4.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在司法处理上标准迥异,往往是相类似的案件却出现大相径庭的判决结果,这其中又集中体现在精神损害赔偿和死亡赔偿金方面判决结果差异甚大。笔者认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属侵权之诉的应适用《民法通则》,即适用《解释》并参照《条例》、支持合理的精神损害赔偿和死亡赔偿金等诉求。  相似文献   

5.
德国将不同类型的环境损害行为与不同的救济方式相对应,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实行不同的归责原则,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救济制度。而我国目前对环境损害行为并无分类,适用《侵权责任法》和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和举证责任倒置等制度,这种笼统的法律适用对部分行为人并不公平。通过借鉴德国的制度并结合我国法律实践,可将环境损害行为类型化为生活性环境污染损害、生产经营性环境污染损害和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行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不同类型的环境损害行为在法律适用、归责原则,举证责任方面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6.
《侵权责任法》自2009年12月26日公布后,引起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高度重视和如潮评论.其中,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侵权责任法》根据侵权人的责任承担与其理性预期相一致,以有无意思联络重新构建了多数人侵权的分类体系.因此,如何理解《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与第十二条,切实提高在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责任承担方面的可操作性,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国际油污赔偿机制下对可予赔偿的“环境损害”是明确的。我国对船舶溢油污染损害的民事赔偿在《民法通则》、《海商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中都包含了相关方面的法律规定。结合国内外法律规定,依据平等、国际公约优先、与国际接轨等原则,我国船舶溢油事故中海洋环境损害的赔偿范围应限定在《1992责任公约》所限定的“实际已采取或行将采取的合理复原措施的费用”。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201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的正式实施,租赁车辆的出租方可以理直气壮地对租车人说:"车辆租赁后,你撞死人与我无关!"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如果租车人无经济赔偿能力或者不愿意  相似文献   

9.
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侵权责任法》第2条,明确列举了包括隐私权在内的各项民事权益。而随后的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对《侵权责任法》中"隐私权"涵义的解读,引起了人们对隐私权背后的个人信息权益的关注。论文从隐私权解读的角度,比较分析确认了个人信息与隐私相互交融、彼此独立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并从我国人格权法律发展的角度,详细论证了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其丰富完善人格权理论。  相似文献   

10.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15条的规定,不难看出,其侵权责任形式几乎照搬《民法通则》对侵权责任形式之规定.即其对物权诉讼中的侵权责任形式与债权诉讼中的侵权责任形式混淆在一起规定.那么,这种规定是否合理?其分列各项侵权责任形式的标准是什么?各项侵权责任形式所适用的归责原则又是什么?正是本文所要阐明之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连续介质力学(CDM),提出了延性损伤演化的统一模型,新模型包含了已有的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不仅能描述损伤的前期演变,还可以反映后期损伤的加速性质,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了新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隧道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大量的铁路、公路隧道以及城市地铁相继修建。然而,国内外现有抗震规范中关于地下洞室等地下结构的条文都十分简略,难以适应高烈度地震区地下洞室的建设发展。在对以往隧道震害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隧道震害破坏的主要形式,并总结影响隧道震害的主要因素,对当前隧道抗减震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笔者尝试实现损伤理论与有限元的结合(损伤有限元),并运用于对整体结构的损伤进行分析衡量.为此,以应变为损伤变量定义了新的内变量-损伤度,并在此基础上修正了J.Mazars的本构方程建立新的损伤本构方程.进而形成一种用于结构整体的强度校核方法.将这一方法运用于重庆市沙滨路排污管道试验段砼箱涵的裂缝形成的损伤机理分析和强度校核,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本方法的发展对损伤力学运用于工程实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结构的损伤与其刚度有直接关系,因此模态分析方法可应用于桥梁损伤检测中。通过论述模态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并对标准简支损伤梁振型的数值研究,可揭示出不同损伤位置对梁振动模态的影响,从而提出一种桥梁损伤诊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路面结构设计、厚度设计、配合比设计及路面现场施工等方面提出提高路面质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19Mn6合金钢疲劳试样进行了系列低周疲劳试验,采用光学金相方法观察了试样表面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规律,基于损伤局部性概念对疲劳部损伤规律提出了细观疲劳局部损伤参数Dw。Dw随施加的疲劳循环而呈指数增加,一直达到临界值1。损伤非线性因子m值较宏观测量方法所得结果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舰船战损评估的基本过程,建立了舰船战损评估指标体系,分析了该指标体系的完整性.针对舰船战损评估的因果推理特性,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战损评估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信息不确定性,提高舰船战损评估速度.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建立了舰船战损评估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了贝叶斯网络的舰船战损评估流程.应用实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省内某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况调查后的病害统计,将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情况分为非结构性损坏和结构性损坏两种损坏板块。分别对两种损坏的各种路面病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的疲劳损伤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路面取心实验,利用CT技术对沥青混凝土水破坏机理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在无水状态的疲劳实验中沥青基质面积率略有增大,而在饱水状态沥青基质面积率减少;定义沥青混凝土中空隙增长为损伤变量,结合疲劳实验,得到不同应力水平下沥青混凝土的损伤演化方程和疲劳寿命方程,依此对某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水破坏分析,结果表明:该路面在无水状态下满足设计要求,但在饱水状态下,其疲劳寿命和强度将达不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损伤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单轴拉伸试验,分析了粘弹性模型与损伤模型的特性,并耦合成粘弹性连续损伤模型;从能量的角度考虑了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损伤特性和损伤效应,并建立了一种与拉伸应变水平相关的疲劳损伤模型。模型与试验吻合较好,可预测不同拉伸应变水平下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