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 (PC)组织中微血管形成与其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3 0例PC和 3 0例前列腺增生症 (BPH)组织进行CD3 4 表达并计数微血管(MV)。结果 PC组微血管密度 (MVD)显著高于BPH组 (P <0 .0 1 ) ,不同分级PC中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浸润、转移性PC的MVD明显高于局限性PC组 (P <0 .0 1 ) ,2年内死亡者其MVD均高于存活 2年以上者 (P <0 .0 5 )。结论 肿瘤血管形成与PC分期、分级密切相关 ,癌细胞的浸润、转移有赖于肿瘤血管形成 ,MVD是反映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TGF-β1诱导的大鼠ASM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求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诱导的大鼠气道平滑肌 (ASM )细胞增殖的可能的分子信号转导途径。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ASM细胞分为 3组 :对照组 (2 0mL·L-1FCS/DMEM) ,10 μg·L-1TGF β1组和 10 μg·L-1TGF β1/U 0 12 6 (1μmol·L-1)组 (U 0 12 6是特异性ERK1/ 2抑制剂 ) ,通过MTT法观察 3组ASM细胞增殖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 3组细胞磷酸化p4 4 / p4 2MAPK(pERK1/pERK2 )表达情况 ,并进行图像分析检测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结果 细胞培养第 2天起 ,MTT法检测的 10 μg·L-1TGF β1组A值 (0 .36± 0 .0 4 3)明显高于对照组 (0 .12 6± 0 .0 5 2 ,t=5 .4 4 ,P <0 .0 5 )和 10 μg·L-1TGF β1/U 0 12 6组 (0 .175± 0 .0 5 0 ,t=6 .38,P <0 .0 5 )。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 3组pERK1/ 2表达情况 ,10 μg·L-1TGF β1组灰度值 (6 6 .12± 6 .86 2 )明显高于对照组 (112 .4±11.82 ,t=3.89,P <0 .0 2 )和 10 μg·L-1TGF β1/U 0 12 6组 (14 8.4± 16 .97,t=10 .76 ,P <0 .0 0 1)。结论 特异性ERK1/2抑制剂U 0 12 6明显抑制TGF β1诱导的大鼠ASM细胞的增殖 ,TGF β1可能是通过MAPK信号转导途径促使大鼠ASM细胞的增殖 ,ERK1/ 2是这一过程中重要的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2对哮喘患者Th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对哮喘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 (Th)的分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探讨IL 12对哮喘治疗的机制及应用。方法 从哮喘患者外周血分离出单核细胞和CD4 + T(Th)细胞 ,单核细胞被尘螨变应原刺激活化后同CD4 + T细胞分别与 1μg·L-1和 5 μg·L-1IL 12共培养 ,对照组不加IL 12。 72h后收集培养上清 ,ELISA法检测IL 4、IL 5和IFN γ的生成量。培养细胞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 ,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细胞内特异性细胞因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IL 4、IL 5的产生量明显减少 ,IFN γ的产生量显著增加 (P <0 .0 1) ,而且这种变化趋势在 1μg·L-1、5 μg·L-1IL 12间也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实验组Th1/Th2向Th1方向漂移 ,Th1/Th2增加 (P<0 .0 1)。结论 IL 12可调节Th的分化方向及不同类型细胞因子的分泌 ,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量效依赖性。提示IL 12可作为一种新的哮喘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浆MMP-9含量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在腹主动脉瘤 (AAAs)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 2 0 0 2年 2月至2 0 0 2年 8月德国科隆大学医院血管外科中心收治的 35例AAAs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标本 ,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逐一测定血浆MMP 9含量 ,并检测同期住院的 10例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 (AODs)患者的血浆MMP 9含量作为对照。结果 AAAs患者术前血浆MMP 9含量明显高于AODs患者 [(90 .2 5± 9.12 ) μg·L-1vs.(2 3.5 8± 7.33) μg·L-1,P <0 .0 5 ],治疗后 1月血浆MMP 9含量明显下降 ,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 [(2 8.5 5± 8.35 ) μg·L-1vs.(90 .2 5± 9.12 ) μg·L-1,P <0 .0 5 ],而与AODs患者无显著差别 [(2 8.5 5± 8.35 ) μg·L-1vs.(2 3.5 8± 7.33) μg·L-1,P >0 .0 5 ]。AODs患者治疗前后的MMP 9血浆水平无明显变化 [(2 3.5 8± 7.33) μg·L-1vs.(2 5 .2 8± 5 .78) μg·L-1,P >0 .0 5 ]。结论 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浆MMP 9水平的明显升高 ,提示MMP 9与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动态监测MMP 9含量变化有望成为腹主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及术后疗效判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马洛替酯缓释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马洛替酯缓释片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2 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分别单次及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血浆中马洛替酯的浓度 ,用 3P97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单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6 0 0mg)后 ,AUC0~ 2 4分别为 (130 .77± 39.81)和 (135 .4 7± 4 6 .39) μg·h·L-1;AUC0~∞ 分别为 (16 4 .4 9± 5 1.6 9)和 (173.0 3± 6 5 .6 9) μg·h·L-1;Tmax分别为(4.15± 1.73)和 (2 .2 5± 0 .72 )h ;Cmax分别为 (2 4 .2 3± 11.2 3)和 (35 .0 5± 16 .0 2 ) μg·L-1;t1/ 2 分别为 (11.11± 2 .92 )和(10 .5 1± 1.98)h。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 (每次 30 0mg,每日 2次 )与普通片 (每次 2 0 0mg ,每日 3次 )达稳态后 ,AUCss0~τ分别为 (112 .5 7± 34.37)和 (76 .97± 18.0 9) μg·h·L-1;Tmax分别为 (3.35± 1.2 2 )和 (2 .0 0± 0 .6 5 )h ;Cmax分别为 (2 1.4 6± 7.82 )和 (2 5 .2 8± 7.78) μg·L-1;Cmin分别为 (5 .4 5± 1.2 4 )和 (5 .0 6± 0 .81) μg·L-1;Cav分别为 (9.38± 2 .86 )和 (9.6 2± 2 .2 6 ) μg·L-1;波动度 (DF)分别为 (1.6 9± 0 .4 0 ) %和 (2 .0 8± 0 .6 2 ) %。马?  相似文献   

6.
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bcl- 2、bax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2 9例前列腺癌 ( Pca)组织 ,35例前列腺增生 ( BPH)组织和 1 7例正常前列腺 ( NP)组织中 bcl- 2、bax蛋白表达。结果  Pca组和 BPH组 bcl- 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 NP组 (均 P <0 .0 5) ,而 Pca组与 BPH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bax蛋白在 Pca、BPH、NP各组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ca组织中 bcl- 2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血 PSA浓度呈正相关 (均 P <0 .0 5) ,而与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 ;bax蛋白表达与 Pca临床、病理指标相关分析均无显著意义。在 Pca、BPH组织中 bcl- 2和 bax蛋白两者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由于 bcl- 2蛋白过量表达引起的 bcl- 2 / bax失平衡 ,在 BPH、Pca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bcl- 2蛋白检测可以作为判断 Pca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I(cTnI)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85例 ,测定血清cTnI及肌酸激酶 MB同工酶 (CK MB) ,长期随访观察cTnI;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 ,观察心脏大小及心室功能变化。结果 ①cTnI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阳性率显著高于CK MB。②将患者按入院时cTnI水平由低至高分为 <0 .2 5 μg·L- 1 组 ,0 .2 5~<1 0 μg·L- 1 组及≥ 1 0 μg·L- 1 组 ,随着血清cTnI浓度的升高 ,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d)逐渐增大 ,射血分数 (EF)逐渐降低 ;随访期 ,随着入院时血清cTnI水平的由低至高 ,LVDd显著增大而EF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①cTnI作为心肌损伤指标优于CK MB。②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cTnI水平高低与患者心脏大小以及远期心室功能发展有关 ,cTnI增高者心室腔扩大而心室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吸入麻醉剂安氟醚和异氟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将新生SD大鼠迅速断头取全脑 ,置于通入 1.3 6g·L- 1(95% )O2 和 0 .0 98g·L- 1(5% )CO2 混合气体的 4℃人工脑脊液 (ACSF)中 ,再用振动切片机切制成 3 0 0~ 40 0 μm含海马的脑薄片 ,然后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 ,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安氟醚和异氟醚对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影响。结果 安氟醚和异氟醚都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放电频率。安氟醚 (0 .2g·L- 1~ 0 .6g·L- 1)和异氟醚 (0 .12g·L- 1~ 0 .3 6g·L- 1)能使海马CA1区神经元放电频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冲洗 5min后 ,放电频率可逐渐恢复到给药前水平。结论 安氟醚和异氟醚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可产生明显可逆性的抑制作用 ,表明海马CA1区是吸入麻醉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内血栓调节蛋白 (TM)含量变化与 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其在 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意义 ,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 ,同时测定 6 9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12例正常人 (NC组 )血浆TM ;并根据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SDM组 ) ,微量白蛋白尿组 (即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EDN组 ) ,大量白蛋白尿组 (即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 ,CDN组 )。结果 ①与NC组 (1.4 6 11± 0 .392 6 ) μg·L-1比较 ,血浆TM水平在SDM组 (2 .0 2 81± 0 .5 813) μg·L-1、EDN组 (2 .6 6 32± 1.0 0 3) μg·L-1、CDN组 (4 .5 86 1±2 .5 2 91) μg·L-1,均显著升高 (P <0 .0 0 5 ,P <0 .0 0 5 ,P <0 .0 0 1) ;与SDM组比较 ,EDN组和CDN组血浆TM显著升高 (P<0 .0 5 ,P <0 .0 0 1) ,CDN组血浆TM水平显著高于EDN组 (P <0 .0 0 1)。②血浆TM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 (r值为 0 .5 74 ,P <0 .0 0 1)。③血浆TM分别与病程、FPG、GHbAc、BUN、Cr、TC、LDL、SBP、DBP呈显著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4 33、0 .2 2 7、0 .315、0 .2 2 8、0 .2 2 6、0 .2 0 7、0 .2 96、0 .4 77、0 .372 ,P均小于 0 .0 5 )。结论 血浆TM水平的测定有助于 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动物试验评价土贝母皂甙 (tubeimoside ,Tu)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herpessimplexkeratitis ,HSK)的效果及点眼刺激性 ,并确定其点眼浓度值。方法 根据药物的眼刺激性选用 5、2、0 .8、8× 10 -2 、8× 10 -3、8× 10 -4 g·L-1Tu点眼 ,确定 0 .4、0 .2、0 .1g·L-1评价药物疗效。在地鼠肾细胞BHK 2 1上进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 1型 )SM4 4毒株复苏 ,制作兔HSK模型。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眼部病变的动态变化评价Tu疗效。结果  5、2 g·L-1Tu有中度刺激性 ,0 .8g·L-1Tu有轻度刺激性。 8× 10 -2 、8× 10 -3、8× 10 -4 g·L-13组Tu无任何眼刺激性。 0 .4g·L-1Tu有轻度刺激性 ,0 .1、0 .2 g·L-1Tu无刺激性。 0 .4、0 .2、0 .1g·L-13组Tu均具有一定疗效。结论 Tu点眼剂的浓度与刺激性呈正相关 ,点眼刺激性从轻度到无的界值浓度为 0 .4、0 .2、0 .1g·L-1。治疗实验性HSK有一定的疗效 ,但尚不及无环鸟苷  相似文献   

11.
rostatecancer (Pca)isoneofthecommonestmalignanttumorsofmaleinEuropeandAmerica .ThemorbidityofPcainourcountryismuchlowerthaninothercountries,butrecentlyitwasincreasedtotwofold[1] .Althoughthe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isthemostusefultumormarkeravailableforthediagnosisofPca ,nevertheless ,lackssufficientsensitivityandspecificity .Peoplenow putforwardtheconceptofpercentfreePSA (fPSA)andhasbe comethenewdirectionofinvestigation .However ,therestillhavesomeproblemunclearatpresent,es peciallyt…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18例前列腺癌和5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血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同时随访观察治疗后血浆PSA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在区别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中,PSAD显著优于PSA,但应用于个体时要综合分析。治疗后进行血浆PSA观察对于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局部复发和转移以及判断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18例前列腺癌和5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血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同时随访观察治疗后血浆PSA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在区别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中,PSAD显著优于PSA,但应用于个体时要综合分析。治疗后进行血浆PSA观察对于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局部复发和转移以及判断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药安迪粉针剂对离体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以蟾酥和人参为主要配方的中药粉针剂安迪 (Andi)对肿瘤细胞的药物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Andi对 3株人肿瘤细胞的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存活率 (SR)和细胞倍增时间 (TD) ;观察Andi对ECA 10 9细胞生长的时效关系。克隆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Andi对ECA 10 9细胞在含氧和乏氧状态下的生存分数 (SF) ,计算其乏氧细胞毒性比 (HCR)和半数抑制浓度 (IC50 )。结果 ①Andi组和对照组对ECA 10 9、HepG2、SGC 790 1细胞的TD 分别为 118.72、12 3.0 8、4 0 .17h和 4 6 .12、4 0 .17、19.6 7h ;Andi组的SR分别为对照组的 33.33%、5 0 .5 4 %、36 .88%。② 12 .5 0、2 5 .0 0、5 0 .0 0 μg·mL- 1 Andi对ECA 10 9细胞在有氧和乏氧环境中的SF分别为 1.34、0 .97、0 .2 5和 0 .96、0 .2 7、0 .18。③Andi在乏氧环境中能抑制ECA 10 9细胞的生长 ,其作用大小与Andi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④在有氧和乏氧下Andi的IC50 分别为 39.6 0 μg·mL- 1 和 2 3.5 0 μg·mL- 1 ,HCR为 2 .0 2。结论 Andi对多种人肿瘤细胞具有乏氧细胞毒作用 ,其程度与Andi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识别心肌梗死部位存活心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2 9例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术前行多巴酚丁胺及其合用硝酸甘油超声心动图了解术前室壁运动情况 ,术后 3个月复查室壁运动改善情况 ,以术后相应节段运动改善为标准 ,分析比较术前多巴酚丁胺及其合用硝酸甘油超声心动图判定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多巴酚丁胺合用硝酸甘油超声心动图判定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90 .9%、95 .6%和 96.2 % ,其敏感性与单用多巴酚丁胺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但已表现出增高趋势 ,而特异性和准确性则不受影响。术前室壁节段运动指数分析提示多巴酚丁胺 10 μg·kg-1·min-1与多巴酚丁胺 5 μg·kg-1·min-1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多巴酚丁胺 10 μg·kg-1·min-1合用硝酸甘油较多巴酚丁胺 5 μg·kg-1·min-1级明显降低 (P <0 .0 5 )。且多巴酚丁胺合用硝酸甘油无诱发心肌缺血副作用。结论 硝酸甘油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识别心肌梗死部位存活心肌比单用多巴酚丁胺更敏感而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缓激肽 (BK)对大鼠心肌梗塞 (MI)后心肌胶原生化改建的影响 ,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心肌胶原的影响是否与抑制BK的降解有关。方法 复制大鼠MI模型后 ,第 3天开始给予依那普利(5 0 0 μg·kg-1·d-1) 4周 ,测定左心室非梗塞区组织的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的比值 (Ⅰ /Ⅲ ) ,并与依那普利 +BKB2 受体阻断剂HOE 14 0 (5 0 0 μg·kg-1·d-1由微渗透泵给入 )组、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 (AT1)阻断剂Losartan(3mg·kg-1·d-1)组及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依那普利、Losartan组的胶原含量及其Ⅰ /Ⅲ比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 <0 0 5 ) ,而Losartan组的胶原含量及其Ⅰ /Ⅲ比值又低于依那普利组 (P <0 0 5 ) ,依那普利 +HOE 14 0组的胶原含量及Ⅰ /Ⅲ比值较单独用依那普利组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BK能抑制大鼠MI后左心室胶原的生成及降低胶原Ⅰ /Ⅲ比值 ;ACEI阻抑左心室胶原生化改建的作用机制是既抑制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生成又促使了心肌局部BK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褪黑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检测巨噬细胞吞噬率、血清半数溶血值 ,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数量 ,MTT法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小鼠耳片肿胀度测定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结果 褪黑素能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 ,血清半数溶血值 ,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数量 ,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小鼠耳片肿胀度。结论 褪黑素可对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缺陷鼠发挥免疫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