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对未来京杭运河苏北段顶推船队运输方案,拖带船队运输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顶推船运输优于拖带船队运输,尤以1推2*2000t顶椎船队运输方案经济效益最好,因而,2000吨级半分节驳顶运输应是京杭运河苏北段船型,船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武钢进口矿石的中转环节,一种新的江海直达推驳运输方式被应用于北仑至武钢的矿石运输.在营运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两个与推驳船队减阻相关的问题.通过驳船的模型试验与推驳船队的实船试验,得到优化的江海直达驳船尾部线型以及混编船队的编队方式.部分研究成果已被长航集团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
内河分节驳顶推船队运输在国内外发展很快,显示了聪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内河航运实践中,由于顶推法的广泛采用,迫切要求解决内河船舶及船队在通过弯曲度大的航道时的操纵性同题.文中基于前苏联船队操纵运动数学模型,通过对顶推船队的船模模拟计算,对船队做回转运动、Z形操纵的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长江分节驳顶推船队运输成套技术试验研究”课题的科研成果,介绍其技术水平及项目推广取得的效益,重点阐述了推船,驳船及船队所采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运输通道内运输方式布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婧 《交通标准化》2006,(4):157-160
在对通道进行分段的基础上,采用运输方式选择、各运输方式结构配置度不同运输方式间衔接的三阶段法可实现通道内运输方式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6.
江海直达顶推运输方式是实现江海直达运输的有效途径之一.波浪联结力的影响要素研究是与顶推船组的耐波性能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借鉴收集的船模试验数据,构建波浪联结力与主要影响要素之间的非线性模型,采用非线性的神经网络方法对波浪联结力的主要影响要素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很不均衡。调整运输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从能源消耗和运输成本方面对水运和铁路两种运输方式进行了比较,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多企业协同运输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协同伙伴的选择,探讨确定协同运输业务的方法,提出了两种协同运输组织方式.多家运输企业进行横向协同运输时,需对协同运输网内的协同运输车辆进行合理调度和对协同运输任务进行优化分配.以单车场运输调度为基础,建立多企业多车场的运力调度模型.应用扫描式算法和节约算法对协同运输任务的分配过程作了阐述,并结合具体实例描述协同运输任务的具体分配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技术提升促速度提高为背景,研究运输速度对客运业的影响.首先,系统回顾了历史上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速度的进步,以及助推速度提高的技术支撑;其次,以运输速度丰富内涵为切入点,从运输速度可靠性和快速性两个维度分别探讨了未来客运市场的基本特征;第三,在未来不同运输方式提速的背景下,明确各运输方式在不同客运市场的功能定位,并分别构建不同出行方式的效用函数和乘客广义出行成本函数,进一步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Logit分担率模型研究未来速度提升对不同客运市场交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影响乘客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全过程“门到门”速度,全过程“门到门”出行时间包含在车时间和节点时间.其次,不同运输方式速度提升,换乘效率提高和节点时间压缩均可能影响不同客运市场的交通结构;在短距离客运市场,压缩端点时间对交通结构影响更为显著;在中长距离客运市场,提升运输速度可以显著改变交通结构.设计速度250 km/h的高速铁路与民航竞争的临界距离不到800 km,但高铁设计时速提高到350 km/h时临界点可望推至1 200 km.第 三,在城市内,运输速度的可靠性对于通勤通学客流影响显著.第四,科技是速度提升的重要支撑,但也应关注技术实现背后的经济性和市场购买力.第五,研究与速度相关产品的差异化定价是助推企业提供高质量出行产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ڲ�Ʒ���컯��������ҵ���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差异化运输产品的分析,建立了不同运输方式企业之间的价格博弈模型和相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企业竞争博弈模型,并就相关情形进行了基本的博弈分析.分析得出:不同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企业竞争时,如果运输产品的差异度较小,企业对价格的反应不敏感,而随着差异度的增加,价格的敏感度也相应提高.因而企业应立足于产品与服务差异化,以提高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度来吸引顾客.对于同种运输方式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运输企业在提供相同的运输服务时,价格将是影响市场占有率的决定性因素,市场内参与竞争的企业过多,势必造成企业竞相降低运价,形成恶性竞争.文章最后提出了运输企业之间的竞争要逐渐从以价格为主导形式的竞争转到以产品差异为主导形式的竞争.为此,政府应放松运价管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引导企业提供差异化的运输产品.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的运输方式需求,提出了评价运输方式的指标,通过对目前常用的3种机动化运输方式的性能分析比较,在综合考虑涉及旅客和机场运营方的核心指标后,对运输方式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并建立了评价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运输方式的量化方法,最后对实际案例进行了方法验证。  相似文献   

12.
考虑时间因素的运输方式选择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先对各类运输方式做了概括论述,在着重考虑时间因索的前提下对运输方式的选 择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利用最小花费来完成运输任务的运输方式选择模型,并分析了该摸 型的求解过程,有助干运输消费者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的运输方式需求,提出了评价运输方式的指标,通过对目前常用的3种机动化运输方式的性能分析比较.在综合考虑涉及旅客和机场运营方的核心指标后,对运输方式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并建立了评价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运输方式的量化方法,最后对实际案例进行了方法验证.  相似文献   

14.
在连接两城市的多种运输方式间存着竞争、协作的关系,本文是通过设立两个虚拟转运地,构建交通运输网络图的方法,把运输方式间运量的转移问题转化为运输通道间运量的转移问题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当某种运输方式的运费或运行速度(即运行时间)发生变化时,各种运输方式承担客运量的变化情况,从而推理出各运输方式间的竞争性与协作性的相应结论,并给予证明和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5.
旅客运输体系的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比较分析了中外旅客运输体系的演变过程、一般规律及中外旅客运输体系模式的差别,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影响旅客运输体系演变的基本因素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和不同时期旅客运输需求及其变化,国情是形成不同国旅客运输体系差别的根本因素。因此在选择旅客运输体系模式时,既要把握世界旅客运输体系演变的一般规律,更要认清本国的国情,从而才能形成合理的旅客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运输费用、能源消耗、运输时间,运输能力、适应能力、方便程度、安全性等影响军事运输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理论,通过实例计算出了各种运输方式的投入产出比并按其值大小进行绩效排序,进而选出最优运输方式,并对其它运输方式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态势,本文对呼声最高的石油替代产品——天然气的最新运输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由于压缩天然气(CNG)运输成本低、安全便捷的突出特点,CNG船舶运输必将成为天然气中、小储量运输和短距离海上运输的最佳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交通运输项目涉及多种不同运输方式,而各不同运输方式的评价方法又各有特点.为了避免重复投资,适应国民经济综合发展战略的需要,将各不同运输方式的项目放入同一标准体系中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基于上述原因,文章提出了一个多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将不同运输方式纳入同一体系;然后将各定性、定量指标量化,并用上限效果法、下限效果法、或额定效果法对量化指标做无量纲处理;同时利用AHP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对上述数据进行汇总,得到各方案综合值,以此为依据进行方案决策.文章最后给出算例,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分析计算结果,验证了所述综合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在建立各种运输方式客运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客运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介绍了谊方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综合考虑影响客运质量多因素的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质量加以评价并排序比较。结果表明,谊方法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客运质量的综合评价和排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与航空运输的协调发展,根据各运输方式的系统构成,分别从数量和质量方面提出了反映各运输方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1995~2005年各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并建立了综合发展水平的隶属度模型,对它们之间的协调状态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运输方式之间的平均静态协调度为0.297 8,说明目前中国各运输方式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彼此之间的发展并不协调。为改变这种不协调发展状态,提出运输方式之间相互促进与相互配合的发展理念,完善运输政策体系,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运输枢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