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论我国海上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上溢油污染事故——大连新港"7·16"原油管线爆炸事故为背景,对比美国海上污染应急指挥体系,主要分析我国应急体系的不足之处,结合我国国情,从国家政策、溢油应急计划的完善性、设备基础、人员基础及事故处理经验五个方面对海事部门在处理海上污染事故时的优越性进行简要分析,论证海事部门作为我国海上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门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国内     
《珠江水运》2011,(23):9-9
海上船舶污染应在24小时内报告 交通运输部日前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按规定,发生污染事故的船舶、有关作业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机构提交《船舶污染事故报告书》。国家海事管理机构饥责指导、管理和实施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  相似文献   

3.
视界     
危险品污染事故已成海上搜救重点12月14日,全国海上搜救大会暨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系会议召集人、交通部部长李盛霖表示,船舶油污染、危险品污染事故已经成为中国海上搜救  相似文献   

4.
大连“7·16”事故海上清污工作的深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及时应对大规模海上溢油污染事故,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最大限度地降低溢油污染事故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分析大连“7·16”事故海上清污工作全过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此次清污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国家和地方层面上,从体制、机制、法规、资金、装备和人员等方面提出加强我国海域和内河水域溢油应急能力建设的建议,对完善我国溢油应急体系,提升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防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航海技术》2012,(1):66
交通运输部日前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规定:发生污染事故的船舶、有关作业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机构提交  相似文献   

6.
7月16日,大连新港中石油原油储备区输油管线发生爆炸起火事故,引发大量原油泄漏入海,对海洋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大连市委、市政府指定辽宁海事局作为海上清污工作的指挥部门,迅速组织开展海上清污行动,把事故造成的环境损失降到最低。经过九天九夜的连续奋战,海上清污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此次事故暴露出了我国在重大水域污染事故应急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加强我国水域污染应急体系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船舶溢油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海上石油运输量不断增加,油轮船队不断增多,可以预料,今后海上发生突发性的各种溢油事故会有增加。当然,发生溢油污染海洋的事故,不会随着油轮增多、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等因素成正比例增加,但发生溢油污染海洋事故的机率必会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周乐 《水运管理》2012,34(6):25-26,32
介绍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溢油事故和大连7.16海上溢油事故概况,结合两起重大海上溢油事故分析上海港目前面临的溢油污染形势,并就加强上海港溢油应急能力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航海科技动态》2012,(1):43-43
交通运输部日前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按规定,发生污染事故的船舶、有关作业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24h内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机构提交《船舶污染事故报告书》。规定明确,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指导、管理和实施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机构应当自事故调查结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制作《船舶污染事故认定书》,并送达当事人。重大以上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报告应当向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船舶应当在开航前缴清为减轻污染损害所采取应急处置措的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10.
重大海上突发事件需要国家搜救服务机构迅速作出反应,组织大规模搜救行动,救助人命并化解严重危害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险情。引发重大海上突发事件的原因有很多,除海上运输可能造成重大海难事故外,其他行业如民航运输、海洋石油、海洋养殖捕捞都是重大海上突发事件潜在的事故源。  相似文献   

11.
<正>大连新港"7·16"原油管线爆炸事故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入海,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上溢油污染事故,造成严重的海洋及海岸带污染。事故发生后,在交通  相似文献   

12.
建立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体系是对抗海上污染事故、保障航运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海事部门履行国际公约、法律法规的一项重要工作.此文着重介绍了深圳海上污染应急反应体系按市场机制建设的模式及主要措施和做法,并评价了体系建设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国内外海上溢油污染现状,分析现行海上溢油污染处置技术,强调生物法治理海上溢油污染的优势,特别是生物强化法和生物刺激法。归纳生物修复技术发展方向:强化降解菌群性能,提高其降解率;大力开发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修复技术环保且有经济前景,与化学法、物理法相配合使用将是未来海上溢油事故治理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船舶油污事故责任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重大污染威胁事故或实际溢油事故,会引起两种法律责任:一是污染责任人对其造成的油污损害负有民事责任;二是污染责任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被海事行政机关依法要求承担的行政责任。  相似文献   

15.
朱姝霖 《航海》2010,(6):54-56
近年来,各类船舶溢油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仅中国每年船舶溢油总量就超过千吨。沿海船舶溢油事故造成的海洋石油污染,不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针对突发性的船舶溢油污染事件,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控制和清除,并应用有效的处置方案将污染损失和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海上溢油事故的概况,接着对海上溢油事故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了处理方法及步骤,最后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王青春 《世界海运》1996,19(5):27-28
双层壳船在低速的情况下发生一般性的碰撞事故时,仅外层船体承受力被击穿,液货舱依然完整,防止海上溢油的发生,减少了海上污染。但双层壳油船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能够真正作到防止海上污染事故的发生,不仅应从改造结构上采取措施,而且还应该提高船员的素质,加强船员的责任心,加速老龄船的淘汰,添置新设备等。  相似文献   

17.
由于海上运费低廉,运输区域远离人们的生活区,大宗危险品的运输绝大多数都选择从海上运输。海上运输的危险品种类多样,有石油、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等,因此也造成了污染性质的多样性,污染防治难度加大。本文主要从预防的角度探讨海上污染事故损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国际海事组织对多年来频繁发生的海上安全和污染事故的原因分析表明,80%的事故是人为因素所致。人能酿成事故,但也能创造安全,这是我们在船舶引入人本管理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航海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航运业高速发展和海员职业流动性加快,导致全球高级船员紧缺,已引发高级船员提升周期缩短、航海经验不足等现象。航海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污染海洋环境等已严重威胁公共安全,航海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船舶海上事故频发,与船员对海上风险,尤其是船员对人为因素与事故的关系的认识不足有关。通过重点介绍航海风险,提高船员对本船和自身存在的风险意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在"7·16"事故的海上清污工作中,遥感卫星监测、航空、航海雷达、红外线扫测、溢油漂移预测、船载溢油围收集成系统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及时获取了溢油漂移扩散的准确动态,为海上清污行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为有效地清除海上溢油污染,取得海上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