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机舱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船舶机舱进行实时监控对于保障船舶安全航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DSP2812的船舶机舱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对系统进行整体设计,介绍系统能够完成的功能,重点对系统监控报警软件进行设计,包括界面设计和CAN协议设计。本文设计的船舶机舱监控报警系统能够满足船舶机舱监控要求,并且软件界面交互性好,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常规机舱监控系统已不能满足日趋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船舶机舱设备的监控要求,提出并开发了一套基于数据挖掘的船舶机舱监控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实现常规机舱监控系统的监控功能,而且融入了智能数据挖掘技术,可实现在线数据挖掘和分析,扩充了监控系统的内涵。设计了基于数据挖掘的船舶机舱监控系统硬件和软件部分,给出了适合船舶机舱数据挖掘的聚类算法,并利用该算法结合实船数据进行了挖掘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界面友好、挖掘方法合理,满足实船数据处理要求,为船舶机舱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现有船舶机舱监控系统由于网络通信质量差,导致其存在着通信距离短、系统功耗大的缺陷,因此提出基于Zigbee网络的船舶机舱监控系统研究。应用Zigbee网络技术设计船舶机舱监控系统,其硬件单元为数据采集单元、处理器选取单元与无线通信单元;软件模块为数据采集控制模块、报警输出模块与Zigbee网络节点程序模块。通过上述硬件单元与软件模块的设计,实现了船舶机舱监控系统的运行。设置Zigbee网络拓扑结构,制定系统报警规则,进行船舶机舱监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现有系统,设计系统通信距离更远,系统功耗更低,充分证实了设计系统监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对船舶舱室的智能化管理,设计船舶机舱危险行为的智能视觉监控系统。在ZigBee监控框架中,按需连接智能复位电路和视觉服务器,完成监控系统的硬件运行环境搭建。根据Linux监控内核的移植标准,连接视觉服务器获取的监控数据,完成监控系统的软件运行环境搭建,结合所有硬件执行设备,实现船舶机舱危险行为智能视觉监控系统的顺利应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指标环境下,应用智能视觉监控系统可在最短时间发现船舶机舱内的危险行为,并对其进行精准的定位监控,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手段在船舶舱体智能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边缘设备与云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从当前智能机舱相关系统的数据通信需求出发,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边缘计算系统框架的智能机舱边缘计算系统内设备通信方案,设计一种面向该边缘系统中运用于边缘设备的双向数据通信系统软件并进行测试,证明智能机舱边缘系统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船舶机舱监控采用人工记录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并且容易出现数据差错,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基于CAN总线的船舶机舱危险行为智能视觉监控系统设计进行研究。系统设计主要从硬件与软件两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系统硬件整体设计,从而确定数字量输出通道。以硬件为基础,对软件进行整体设计,通过CAN通信任务设计,实现系统对船舶机舱危险行为智能视觉的监控。根据模拟实验证明,基于CAN总线的船舶机舱危险行为智能视觉监控系统与传统监控方式相比,机舱监控准确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船舶机舱中设备运行质量,研究其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传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性能较差的问题,设计一种新的舰船机舱的全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借鉴B/S三层结构,将本系统分为数据采集层、现场监控层以及远程管理层,并根据框架组成需要,设计系统硬件,包括传感器、CAN现场总线、遥控元件以及主控台等,最后设计相应的系统软件运行程序,为系统硬件运行提供逻辑指导。结果表明,与传统系统相比,本系统面对不断增加的负荷,其任务完成度要更高,说明本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型舰的弊端,提出了基于现场总线和组态软件的机舱监控和管理系统的总体方案,对系统硬件组成、软件组成及设计注意事项都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实现对此型舰机舱监控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完成船舶机舱内各设施大量动态参数的采集与处理,提出基于CAN现场总线的组态技术的机舱监测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案,完成系统的硬件配置,应用OPC技术、力控组态软件和Access数据库,设计系统软件,实现了机舱内的热工参数、液位参数及其他参数的集中监测、自动数据处理、自动报警和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机舱仪表的自动化水平是船舶自动化水平非常重要的体现。机舱仪表能够对船舶重要机电设备参数进行监测,这些机电设备参数是否正常决定着船舶能否稳定工作,因而对机舱仪表进行实时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菱PLC的机舱仪表监测系统,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并简要分析了PLC的I/O分配过程,最后使用WINCC组态软件设计了监控端软件。本文设计的系统使用显示灯直观监控仪表状态,使用组态软件对仪表数值以及历史运行趋势进行显示,本文设计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舰船损管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船损管监控系统是损管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保障舰船生命力的重要系统。针对舰船损管监控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结合成熟的工业控制组态软件FactorySuite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原型系统,分析了系统的组成模块、体系结构与软硬件架构等问题,经过仿真测试,证实原型系统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基于ARM Cortex^(TM)-M3内核的STM32F107VCT6微处理器为硬件平台,将μC/OS-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移植到微处理器之上,搭建了系统软件开发平台,开发出排油监控系统控制器,集数据采集、GPS定位、分析计算、指令执行、数据存储、记录打印等功能于一体。给出了控制单元具体的软硬件实现方法,在.Net开发环境下利用Visual C#编程语言完成计算机监控软件的构建,实现了与控制单元的通信。在油船货油装卸模拟系统的运行结果表明,该排油监控系统可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关于油船排油监控系统的有关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现代船舶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合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集散控制系统(DCS)和PLC控制系统的各自优点,设计了具有双冗余网络的现代船舶电站监控系统,并对系统的架构、系统的监控功能以及上位控制管理软硬件的选取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船舶机舱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以现场总线技术为核心构建的自动化机舱监测系统,分别从硬件结构和软件功能上描述了采用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构成的自动化机舱监测系统及其实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Inmarsat-Fleet77的船岸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原有单船综合监控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Inmarsat-Fleet77海事卫星通信系统,运用先进的.NET框架、ASP.NET Web编程技术、GDI 图形编程技术,设计和开发了一种具备Web功能的船岸综合监控系统,在实船上已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国内船舶配电监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网络实时监控系统,介绍船舶配电监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实现配电网络的实时集中监测,可以随时掌握网络中主要配电设备信息.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组态王的船舶配电系统监控软件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梅 《船舶工程》2007,29(2):73-76
为了提高船舶配电系统监控软件的通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编程工作量,利用组态王研制出船舶配电系统的监控软件.整套监控软件能对船舶现场电气设备进行实时监视、协调及控制;实时采集和显示设备的电气参数,对设备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相应的处理与保护;友好的界面操作系统、简易的操作环境,使系统更人性化.  相似文献   

18.
船舶航行稳性监控系统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集成智能船舶,达到航行稳性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是以微机控制为中心,通过压力电传感器、燃油驳油泵、淡水输送泵的自动启停控制、集成报警系统和CAN总线数据传输等组成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开发和软件逻辑设计两部分,监控系统的功能是程序设计和控制参数之间的逻辑设计来实现。船舶航行稳性监控系统的设计就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报警监控和集成智能技术进行设计,解决船舶航行稳性问题,通过对小型船舶模拟实验进行测试,效果比较好。使船舶的航行更加智能、更加安全,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吕永祥 《中国修船》2012,25(5):32-35
文章分析了内河航标船舶数字化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提出了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应用3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整体架构,设计了船岸通信协议,构建了内河航标船舶机舱监控系统与船舶航行状态监控系统,同时开发了航标维护船舶信息管理软件。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船舶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和故障检测能力,通过分析电力系统功能和任务,提出了以集中监控装置为控制层,以现场控制装置为服务层,以信息采集设备和电力系统设备为数据层的三层分布式架构,研究并开发了船舶电网集中监控系统。本文详述了该电网集中监控系统组成、功能和软硬件设计方案。实船试验表明,该电网集中监控系统实现了船舶电力系统集中监测、控制、保护和管理,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连续、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