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嘉国 《船艇》2004,(2):42-47
自国务院领导提出“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的论断后,国家有关部门和船舶工业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纵观世界船舶工业发展的态势,分析我国船舶工业的现状,我们认为,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真正把中国建设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还需要解决如下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船舶工业的产业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日旺 《船艇》1998,(5):21-22
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国际造船界已占有一定的地位,从八十年代初的世界排名第十七位跃升至现在的第三位。成绩是巨大的,但与世界造船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还较大,现在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一个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船总公司下大力气缩短造船周期扩大造船总量 长期以来,我国船舶工业沿用传统的造船模式,致使船舶建造的船台、码头周期过长,导致了我国船舶工业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交船严重拖期的被动局面。针对存在问题,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决心下大力气缩短造船周期。 近几年中船总公司积极推行设计体制改革,深化造船生产设计,努力实现生产设计与区域造船相结合的新的造船模式;大力开发标准船型,研究开发计算机辅助造船系统及推广应用,同时大力推广高效焊接技术、涂装技术、精度造船技术,扩大预舾装等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对重点骨干船厂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了造船能力;对船厂脏、乱、差的状态进行了综合治理,先后派出了近800人到日本学习先进的造船方法及  相似文献   

4.
张新龙  贾建强 《船艇》2006,(6):10-15
实施精益造船是我国船舶工业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系统分析精益造船概念的基础上,说明了精益造船技术体系,以案例研究的方式,研究了精益造船理论在美国和日本船舶工业的成效及未来发展趋势,最后,给出了我国实施精益造船的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与船舶工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新船订单、手持订单以及完工量三大指标已多年保持世界第三,2007年三大指标已跃居第二.根据现已手持订单测算,到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将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尽管如此,我国在造船理念、技术运用、管理效率等多方面与日韩等造船强国还存在很大差距.要实现我国世界造船大国、造船强国的目标,必须要从简单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向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竞争力.本文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研究我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林纳新 《船艇》2001,(7):37-40
中国船舶工业长期以来实行低折旧,使得造船企业设备老化严重,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的差距明显。为了加快造船企业的技术更新改造,进一步提高造船技术水平,切实增强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折旧是值得充分重视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现代造船模式的推广是把我国船舶工业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的关键。而集群化发展则是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船舶工业的集群化发展大大提高了造船产业链上各相关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合作水平,带来了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推广现代造船模式使造船企业、配套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形成了十分紧密的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极大地促进了船舶工业的集群化发展。因此,必须基于现代造船模式的要求,来制定我国船舶工业集群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当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几家较具规模的三资船厂刚刚出现时,曾在我国造船界引起很大冲击。一时间,“狼来了”的呼声四起,许多业界人士担心大批外资的进入,将严重威胁我国民族船舶工业的产业安全。如今,外国船厂并没有源源涌进,中国船舶工业照样在生存、在发展。在这短短的7年间,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国外先进造船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无论在船舶产品还是在生产技术方面都居国内领先地位的先进造船企业。它的崛起,不仅是我国造船行业成功引进外资的范例,同时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也有着某些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中国船舶工业从此迈出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进入新世纪,世界船舶市场迎来难得的市场高潮。2002年5月,朱镕基总理指出:“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2004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树雄心、立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这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的3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信息     
我国船舶工业中长期生产组织现代化方面的四项要求日前,国家发革委、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布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对我国船舶工业中长期生产组织现代化方面提出四项要求。一、造船企业要积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调整生产组织结构,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推行工种复合化和中间产品生产专业化。二、三大造船基地内的骨干船厂要率先推行现代总装造船模式。按照专业化生产要求,建立板材、管材、电缆等大宗材料配送中心,努力实现船用材料定规格入厂;建立铸造、锻造、热处理和电化学处理工艺专业化加工中心,实现部件成品化入厂。三、船舶企业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但总体上大而不强,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不足,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与作用。需要我们从新的思路和视角来研究船舶工业的发展和提升,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四大制约因素船舶工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011年,我国人均GDP为4382美元,日本和韩国则分别是42820美元、20591美元,日韩的人均工资成本约是我国的5~10倍。随着我国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造船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与效能的各项指标并没有同步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日韩船企已经降低到10工时/修正总吨的水平,而我国每修正总吨需要40~50工时,造船效率为我国的4~5倍,而且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邮远远高于我国。从劳动力和生产率两方面来看,我国造船产业的低成本优势并不高。  相似文献   

12.
郭文懋  蒋志勇  王岳 《中国水运》2013,(12):105-106
文中通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员与设备定位和安全管理、生产控制与管理这三个方面介绍了RFID技术在我国船舶工业的应用现状、前景和目前的不足,以此为我国造船企业提高造船质量、效率和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船舶行业发展战略环境、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了我国“船舶工业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指示,我国船舶工业积极参与国际造船市场,出口造船总量不断攀升,1996年以来,我国造船产量连续6年居世界第三,2001年造船完工近400万载重吨,约占世界造船总载重吨近10%。 2002年5月,朱镕基总理在给船舶出口创汇的有关批示中指出,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就吨位而言),从而为我国船舶工业提出了国家级发展战略要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一造船大国,但还缺乏一套反映我国船舶工业运行情况的指数体系。论文的研究以设计中国造船业景气指数为目标,应用经济景气分析理论,结合船舶工业特点,构建中国造船业景气先行指数和同步指数,客观监测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并对行业运行风险进行预警,以便支撑行业管理部门、造船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和行业中介组织等更好地把握船舶市场和产业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我国船舶工业克服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造船完工量、手持船舶订单量再创历史新高,船舶出口快速增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造船完工量大幅增长,手持船舶订单充足    据船舶工业统计快报数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全新的船舶工业标准体系《船舶工业标准体系(2012年版)》日前已由工信部与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联合正式发布,以适应我国船舶工业"十二五"转型升级,尽快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对进一步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未来的10年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加速推广现代造船模式,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缩短造船周期,降低造船成本,是我国由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的保证.研究提出了中国船舶工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框架.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我国国家领导人频频到船舶企业视察的报道,相继见诸于报端,足以显示出我国新一代领导人发展船舶工业的决心。2004年7月2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视察时指出“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另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于不断提高自身的研发、设计、制造水平。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该要树立雄心壮志,使我们国家成为世界造船强国。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2005年7月,在庆祝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之际,国防科工委首次就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等情况举行记者招待会。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  相似文献   

19.
徐学光 《中国造船》2002,43(Z1):5-12
本文提出了由船舶工业科技谱和船舶工业产品谱构成的船舶工业科学技术体系;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造船技术发展规律的四维模型,和造船技术创新的五阶进程;对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的造船关键技术和试验技术.本文论述了我国造船技术的现状,技术创新的前景,CSSC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船舶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十大造船强国之列。回顾船舶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