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根据湿式离合器起步过程的工作状态,利用MATLAB软件的模糊逻辑工具箱设计了某重型车起步模糊控制器,建立了起步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糊控制器能够显著减少滑摩功和冲击度,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智能压路机振频控制系统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智能压路机振频控制系统所采用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系统结构、控制思路及控制算法的设计步骤与方法,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利用MATLAB仿真系统对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和常规PID控制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文中针对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各自特点,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结合起来,设计了一个模糊PID控制器。将其引入到车辆横向稳定性控制系统中,并结合MATLAB的模糊逻辑工具箱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相对于常规PID控制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模糊神经网络在发动机失火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对发动机失火故障进行诊断,建立起了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模型,应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训练及仿真,结果表明此控制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ADAMS/CAR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中设计基于滑移率的ABS模糊控制系统,最后通过ADAMS/Controls接口建立联合仿真模型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ABS模糊控制系统在制动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防抱死效果,同时也说明了联合仿真在ABS控制系统开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混合动力轻型客车样车的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基于这些数学模型及整车模糊逻辑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在MATLAB软件环境中建立了混合动力样车的整车仿真模型,仿真计算了样车在NEDC循环行驶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并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了其动力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混合动力轻型客车的整车动力性符合初始设计目标,燃油经济性较...  相似文献   

7.
为缓和路面传递给车身的冲击,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文章建立了二自由度1/4车体半主动悬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模糊逻辑控制工具箱设计半主动悬架的模糊控制器,通过运用MATLAB/SIMULINK,对悬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有效地降低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的动挠度和车轮动载荷,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依据车辆悬架的1/4车体模型,对装有磁流变减振器的悬架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设计了模糊PID开关控制算法.在所建模型的基础上,借助MATLAB可视化的动态仿真平台,对控制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设计了硬件控制电路,通过编制控制软件实现了控制算法,并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糊PID开关控制器应用于磁流变减振器可以实现良好的车身振动控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发动机振动模糊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发动机激振力及动力学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模糊PID控制方法,设计出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发动机振动控制的半主动模糊PID控制器,并运用MATLAB/Simulink对隔振控制系统进行了对比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与橡胶隔振垫和PID控制相比,采用模糊PID控制的磁流变阻尼器的发动机有更明显的隔振效果,表明了磁流变阻尼器在汽车发动机上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车辆座椅悬架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炎权  刘少军  朱浩  蔡丹 《汽车工程》2006,28(7):667-670
设计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车辆座椅悬架系统的模糊控制器。用ADAMS对系统建立三维多刚体动力学模型,用MATLAB设计系统模糊控制器,并联合两者对整个系统进行仿真。仿真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策略能使该系统较好抑制垂直振动加速度,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振动模糊半主动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永达  许沧粟 《汽车工程》2006,28(7):663-666,629
对发动机的主动隔振,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变技术的模糊半主动控制的研究。在介绍了模糊控制和电流变液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发动机主动隔振的半主动控制模型,设计二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控制器,根据经验和理论分析制定模糊控制规则,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了被动控制与半主动控制的联合建模并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与被动控制相比,模糊控制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使发动机的减振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盾构掘进过程中姿态主要依赖操作人员施工经验手工调整、掘进轨迹精度主要依赖人员熟练性的情况,提出基于双闭环反馈自动控制盾构掘进轨迹的方法,通过主反馈实现掘进斜度的实时更新,局部反馈实现液压缸的速度控制。分析表明,局部反馈精度决定了预调偏差大小,在掘进轨迹控制中至为关键,因此以球铰支撑推进系统为例分析单环掘进前后液压缸的几何关系,推导左右推进液压缸速度关于掘进斜度、掘进速度的数学解析式,采用AMESim和MATLAB联合仿真工具搭建了推进速度控制的模糊PID模型,仿真分析非均载荷下推进液压缸的速度控制,并以盾构模拟推进试验台为例进行推进速度控制试验。结果表明: 基于模糊PID控制策略的推进液压缸速度控制可实现较准确的盾构掘进轨迹,为盾构失准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矢量控制的模糊-PID复合控制方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汤东胜  吴光强  董华林 《汽车工程》2003,25(1):61-64,95
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动汽车交流异步电机驱动矢量控制系统的模糊-PID复合控制方式,以使汽车在起步和加速时获得最大的加速度,并设计了具体的控制策略。然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整个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给出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采用模糊PID矢量控制的交流驱动电动汽车在各种附着系数路面均具有良好的起步、加速和稳速性能。  相似文献   

14.
汽车主动悬架四自由度模糊控制系统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本文建立了汽车主动悬架的4自由度力学模型及相应的模糊控制系统。根据模型的输出量,模糊控制系统能够较合理分配输给主动悬架前后主动力装置伺服阀的电流。最后用MATLAB语言进行数值仿真,并把所得的结果与被动悬架的结果进行比较,为汽车主动悬架的实验研究以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和数值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整车转弯制动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弯制动是汽车行驶中的常见工况。为了研究在该工况下对汽车控制时的各项性能,建立了整车非线性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样车的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制动性能;利用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技术,针对汽车在转弯制动的工况下的动态特性,对前轮转向和悬架采取联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模糊PID控制方法能较好地改进汽车的行驶性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控制方法的防抱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程军 《汽车工程》1997,19(4):193-199
本文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对车辆防抱制动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采用单轮的车辆模拟模型,用两种方法研究了防抱系统,即基于车轮滑移率的连续控制系统和基于车轮加减速度及参考滑移率的非连续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7.
ADVISOR中自带的并联电辅驱动控制是基于工程经验的逻辑门限控制,它保证了发动机的效率,但却没能顾及发动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性。文章基于ADVISOR软件平台,设计了PHEV模糊控制策略,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仿真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相比电辅控制,文章提出的模糊控制策略能有效地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并使SOC的波动幅度减小,延长了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控制的纯电动轿车整车优化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纯电动汽车分为3种行驶模式:常规模式、经济模式和动力模式.动力模式注重提高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模式注重延长车辆的行驶里程,常规模式则为两者的折中.文中利用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整车控制策略,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开发了整车控制器并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对于提高电动汽车性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综述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以半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推导建立汽车两自由度1/4车体模型,提出一种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模糊控制方法,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结果证明该控制策略有效.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全液压转向结构与转向偏差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线控液压转向系统以实现车辆转向同步,消除转向偏差;针对现有方法确定的期望转向曲线可跟踪性差而无法实现转向同步,提出一种基于转向效率的期望转向曲线及其可行域确定方法,以最大、最小转向效率对应转向曲线为期望转向曲线可行域的上、下边界,确保期望转向曲线的可跟踪性;针对系统扰动不确定性及油液泄漏非线性,基于组合趋近律滑模控制,并引入饱和函数代替符号函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控制系统的抖振;由于组合趋近律增益自适应性不足,导致车轮转角及角速度发生变化时,存在系统动态响应能力差的问题,通过分析车轮转角、角速度与趋近律增益的关系,制定了基于车轮转角及角速度的模糊规则表以自适应调整趋近律增益,实现增益模糊滑模控制,进一步提高油液补偿自适应能力和线控液压转向系统的鲁棒性;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转向效率的期望转向曲线均具有良好的可跟踪性能;增益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及控制精度,可有效地消除转向偏差,实现线控液压转向系统的同步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