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真空制冷是一种理想的预冷技术.该技术在蔬菜、果品鲜花等农产品和食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真空制冷装置中制冷压缩机和真空泵是主要耗能部件.文中选取菠菜为研究对象,着重对捕水器的盘管降到不同温度时再开启真空泵的情形进行能耗分析,以寻找合理配置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韩厚德 《机电设备》1997,(1):15-18,25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冷系统冷却水闭式循环技术-将地冷用于冷凝器冷却水的冷却,实现冷却水闭式循环,文中着重分析了地下冷却传热机理,给出了冷却热数学模型和设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地冷制冷是既能节能,又能防污染的制冷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真空制冷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液体的相变理论,论述了一种新的制冷手段-真空蒸发式制冷技术。文中着重分析了真空制冷的机理和数学模型,能量消耗和各种影响制冷效果的因素;提出了系统节能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应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热管技术原理及特性,重点分析了热管技术在舰船动力系统、舰船制冷与空调系统及高发热量设备冷却方面的应用.在舰船动力系统方面分析了热管技术在核动力工程及锅炉中的应用;在舰船制冷与空调系统方面分析了热管技术在制冷技术及除湿设备中的应用.此外也分析了热管技术在舰船雷达T/R组件及汽轮发电机等高发热量设备的冷却方面的应用.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扩大热管技术在舰船上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蔡秀安 《船舶》1998,(5):52-54
本文以788m^3运送冻品冷藏船为例,对舱容为1000m^3以下的冷藏船设计中常采用的R22直接排管冷却,R22直接风冷式冷却和RR22/CaCl2盐水间接排管冷却的三种制冷型式,进行技术及经济性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提出了中小型冷藏船制冷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模块化建模的方法建立了由单轴燃气轮机和双压余热锅炉所组成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及进气冷却系统的数学模型。量化分析了进气温度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的影响,以及采用溴化锂制冷和喷雾技术冷却进气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性能的改善程度。结果表明,两种进气冷却方式都能有效提高联合循环机组的输出功率和发电效率。我国气候干燥的北方地区以喷雾冷却为宜而温湿的南方地区以溴化锂吸收式制冷为宜。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局部制冷技术,并结合加固大屏讨论了局部制冷技术的设计和实现,试验结果表明,局部制冷技术在加固大屏的应用中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吸收式制冷技术可利用渔船柴油机尾气中的热能产生冷量对渔获物进行制冷保鲜,是一种能源循环利用的绿色节能技术。冷藏鱼舱内的制冷通常采用蒸发盘管形式,由于吸收式尾气制冷装置的制冷功率受限于渔船主机功率,为保证渔获物得到足够的冷量,应对鱼舱内的蒸发盘管布置进行优化。本文利用专业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根据上海市36m标准化桁杆拖网渔船冷藏鱼舱的实际布置和装载情况,基于氨-水吸收式制冷方式,在渔获物模型简化、多种盘管布置下的温度场分布、蒸发温度对温度场影响等方面开展研究,对比研究了蒸发盘管总长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布置在鱼舱顶部、布置在侧壁和布置在顶部与侧壁三种方式下的制冷效果,结果表明盘管全布置在舱顶对中心渔获物冷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高温超导单极电机的主要技术关键及解决途径,着重阐述与目前高温超导材料特性相适应的高温超导磁体技术,以及冷却方式与低温真空容器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吸附式制冷在船舶空调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为一种利用低品位热能驱动的绿色制冷技术,目前吸附式制冷技术已成为国际制冷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分析了吸附式制冷在商用船舶空调中应用的可行性,对其在实船应用进行系统设计,并实现了吸附与脱附过程的自动切换,为吸附式制冷空调在船舶中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冷却水温度变化对真空控制系统的不利影响,根据船用冷凝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建立冷凝器的数学模型,并设计冷凝器真空的专家控制系统。利用Simulink对冷凝器真空控制系统进行变负荷、变冷却水温度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冷凝器真空的专家控制系统能有效地维持冷凝器真空不变。这对冷凝器真空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减摇陀螺装置内部的热特性问题,考虑陀螺内部真空状态的影响和环槽齿片式散热器的散热作用,基于内部稀薄空气状态的雷诺应力模型,根据具体工况条件建立整个陀螺系统的热态特性分析模型,进而研究陀螺内部的温度场和热通量等热状态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真空气压和环槽齿片式散热器的几何条件下,散热器内部的稀薄空气适用于连续性假设,利于热量的散发;装置内部支承轴承高速生热以及内装驱动电机发热的叠加效应使得靠近电机部位的下轴承温度较高,需要改进下端散热器的几何参数等,以加强散热效果、改善工况条件。  相似文献   

13.
对2种典型的国外船用吊舱式推进器泄漏回收系统的螺旋桨轴密封装置、推力轴轴承的冷却与润滑形式和系统原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时采用定点压力式泄漏回收系统和真空式泄漏回收系统,船用吊舱式推进器泄漏回收系统的精密程度、自动化程度和回收效率更高,推进器安全得到更好保障。  相似文献   

14.
真空预压中地下水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分析真空预压中地下水位变化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在土水势概念的基础上,以工程应用为目的,定义了地下水位。从真空预压加固地基的机理出发,分析了不同水流边界和不同渗透性的地基土在真空预压处理中地下水位变化的可能情况。通过分析指出,真空预压过程中,地下水位不可能下降,地下水位不变和上升是可能的;认为真空预压兼有降水预压的双重效果是不合理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真空预压法的加固机理。最后探讨了真空预压中地下水位的量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普通真空预压法的真空度传递不足、孔隙水压力消散过慢、工期较长和深层土体加固效果欠佳等缺点,提出了分层插板真空预压法。采用无孔密封管通过密封接头直接与下层排水板连接而插入深层土体,与普通真空预压法模型桶试验的累积沉降量、真空度、孔隙水压力、抗剪强度、含水率和出水量等指标比较表明,上层土体的各项参数大致相等,但其下层土体的各项指标具有明显优势。分层插板真空预压法能够较好地将真空度传递到深层土体,加快孔隙水压力消散,缩短工期,并取得良好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6.
真空-电渗联合作用下的软基固结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  张仪萍  严露 《水运工程》2012,(3):133-138
考虑了电渗水流与压力水流的叠加作用及井阻对真空度衰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Hansbo砂井地基固结理论和真空-电渗边界条件,建立了轴对称真空-电渗联合作用软基固结方程,给出了地基中平均孔压和径向固结度的解析解,并进行了退化验证。最后通过算例分析,研究了不同荷载组合情况对平均孔压消散和径向固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电渗联合作用下平均孔压是真空预压与电渗分别作用下孔压的叠加;在真空度不足情况下,可通过调节电渗电压大小,保证土体加固效果;在真空度一定的情况下,电源电压越大加固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夏鹏  尚子系 《机电设备》2007,24(10):11-15
随着药品冷冻干燥工艺的日益发展,冷冻干燥系统对于控制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本文从药品冷冻干燥系统的工艺要求出发,结合冷冻干燥控制原理,设计了药品冷冻干燥装置中的真空测控系统,并对真空泵,真空电磁阀,真空计进行了设计、选型;在PID控制模块的基础上,应用虚拟仪器语言Labview进行了真空测控程序进行了编制;进而,对PID控制参数进行了整定.  相似文献   

18.
陈富 《水运工程》2020,(8):172-177
真空预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软土地基处理工艺。针对增压法真空预压、加热法真空预压两种新工艺,结合现场试验及工程实例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增压法真空预压在地基内充入高压气体不能改变土体的饱和状态,同时高压气体会降低真空预压的真空度并可能阻碍真空度沿塑料排水板向深层传递;增压法真空预压的加固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在实际工程施工前应做好试施工验证其加固效果;加热法真空预压法通过升高土体温度提高渗透系数、缩短固结时间,同时增大固结沉降量,尤其适用于低渗透性的软黏土或淤泥;针对加热法真空预压现场应用难题提出了新型加热型塑料排水板和闷晒式太阳能加热循环水等改进方法,分别较好地解决了加热塑料排水板的制作加工、加热成本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现场试验研究及机理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杭金衢高速公路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工程,进行了现场试验和资料分析研究,并对该方法的加固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表明真空预压能使地基产生较大的沉降速率,同时产生向内的水平位移,从而使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比超载预压具有更强的抗失稳能力,侧向位移量和位移速率与荷载大小有明显的相关性。真空预压的加固深度主要是竖向排水体范围内,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加固深度则可根据堆载的附加应力比来确定。机理分析表明真空预压的直接作用范围可达地表以下18 m;真空预压期间地下水位下降,下降幅度小于2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