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越条款的适用是否以两船存在碰撞危险为条件,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笔者通过对案件和《规则》条文的分析,提出追越条款的适用不是以两船存在碰撞危险为前提,只要符合构成追越局面的条件,不论当时两船是否存在碰撞危险,追越条款就开始适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英国上诉法院最近审理的一个碰撞案件为主,讨论了在追越船从被追越船尾后追越而又不采取让路行动时,被追越船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这样一个问题,并着重分析了规则第十七条1款2项的规定,说明尽管这一规定是给直航船以独自采取行动的权利,但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直航船要特别注意积极地采取这一行动。  相似文献   

3.
依据有关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航海实践,就船舶追越避让情况作以介绍,并对《规则》中的追越条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此文针对长江江苏段定线制航路的特点,对追越船在深水航道、推荐航路和特定航路中的追越行动及被追越船的协助措施进行了探讨。依据过错责任原则,分析了追越过程中《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以下称《定线制》)、《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下称《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以下称《内规》)在长江江苏航段内适用与优先适用问题,得出了《定线制》优先《内规》,《内规》优先《规则》的结论,并提出了追越行为应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5.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的“追踪”条款存在着一些模糊的地方,让海员们难以理解,往往导致事故的发生,本文对其中若干问题作一探讨,以帮助或指导船员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能见度不良环境和情况下追越他船,对于广大航海者来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形。正确认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第2章第3节第19条中个别译文有不同的看法,也对能见度受限水域中的追越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船吸是船舶操作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当一船在狭水道快速追越他船是,这种现象尤其突出。如果在操船过程中对船吸现象估计不足、措施不利、势必造成紧迫局面、紧急危险甚至碰撞事故。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种很好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船舶之间的碰撞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港口内的碰撞事故更为频繁。文章分析了船舶互见中的行动规则在港内的适用问题,提出了船舶在港内航行当与《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不同港口《港章》相违背时,应该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不同并达成共识,从而保证船舶航行的安全,将事故率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的主要作用是指导船舶驾驶员、引航员如何采取避让行动以避免碰撞的发生;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规则》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规则》存在容易引起误解的某些条款提出个人的理解和修改意见,以利于《规则》的更加完善和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10.
船舶追越中避让行动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两船之间在航行中产生追越是它们常见的会遇态势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船舶碰撞在海事案例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当追越船从被追越船左舷追越的情况时,船舶避让行动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探讨追越情况下船舶碰撞案例的原因、避让行动的结果和国际避碰规则的规定和几何避碰方法等的基础上,对这种态势的避让行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准确理解《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的声响信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航海实践中有些人员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1993年修正案)》(以下简称“规则”)中规定的声响信号在理解和运用上经常出现错误,影响了船舶航行安全和国家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考试通过率,此文就出现错误理解和错误运用几率比较大的声响信号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内河,追越是船舶在航行中非常频繁遇到的一项行动。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以下简称《内规》)中第十一条对机动船舶追越的有关规定讲述得非常清楚,但在实际中,因追越而发生的碰撞事故屡见不鲜,并且事故等级大多呈现高级别。分析原因主要有:追越舷侧选择错误;追越横距偏小;追  相似文献   

13.
马志坚 《中国水运》2004,2(4):143-144
两船在狭水道追越,因操作不当常会发生海损事故.文章从两船并行引起的波荡、转头、吸引、排斥等现象入手,分析了影响两船之相互作用的因素,并提示安全追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方伟 《珠江水运》2007,(5):25-26
作为珠江最靠外的一段航道,伶仃航道进出港船舶繁多。由于船舶大小、种类、速度等各不相同,不可避免地存在追越局面。本文就追越过程的不同阶段的船间效应做出分析,并给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提出追越过程中双方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航海实际中发现,很多人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1993年修正案)”(以下简称“规则”)中规定的声响信号在理解和运用上经常出现错误,大大影响了船舶航行安全,本文就出现错误理解和错误运用几率比较大的声响信号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6.
从讨论构成追越的条件和追越船的责任出发,分析了会聚追越/交叉态势下两船容易发生碰撞的原因和两船的避让关系,并提出了此种会遇态势下的避让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进江海轮追越事故的发生,对内河通航水域追越的适用条件、追越碰撞发生的原因、追越可行性的评估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追越操纵技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充分评估追越的可行性,正确实施追越技艺,严格遵守航行规章,做到主动联系、主动避让和主动配合,进江海轮的追越安全是有保障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避碰规则》中“地效船”相关条款的研究和探讨,提出和明确“地效船”与其他船舶相遇时的避让责任,并对《避碰规则》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华福  邹早建  刘晓艳 《船舶力学》2016,20(12):1535-1546
文章开发了一种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的三维高阶面元法对浅水域中两船会遇和追越时的船-船水动力相互作用进行预报。该方法采用NURBS精确表达船体曲面,采用配置点法满足离散的边界积分方程,在边界面上的源强分布确定之后采用B样条表达物面速度势分布。基于低速假设,忽略了自由面的兴波效应,采用无穷镜像法处理刚性自由面和浅水效应,采用时间步进法在时域内求解速度势。将文中计算结果与基于RANS方程求解的CFD方法和细长体理论方法计算结果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别在不同水深、船间横向间距和船速下进行了系列的计算,分析了这些因素对船-船水动力相互作用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况下,船-船会遇时相互作用力比追越时更大,对水深变化更敏感,而对横向间距不如追越时敏感。  相似文献   

20.
随着泛珠三角经济的蓬勃发展,广州地区新造自卸砂船的载货量越来越大,根据《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以下简称《规则》)的要求,对载货量≥2000t的货船,其机器处所必须设置CO2或压力水雾固定灭火系统。近两年来,在本辖区建造的载货量≥2000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