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水运文献信息》2005,(7):17-17
以不断创造装卸生产世界纪录而闻名的青岛港,与全力打造世界级港口同步,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港口。十多年来,在港口生产突飞猛进的同时。港口综合能源单耗、装卸生产单耗却在悄然下降。“十五”期间,青岛潜在吞吐量年均增长15.8%的情况下,综合能耗的涨幅仅为8.9%。  相似文献   

2.
青岛港在港口下放地方后,连续三年扎扎实实开展了"安全生产管理年"活动,取得了管理效益双丰收.2001年,青岛港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称号,成为交通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装卸生产突破亿吨,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全年集装箱完成263.9万标准箱;2002年4月份通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成为港口行业第一家通过认证的企业.今年上半年完成吞吐量6 030.3万吨,同比增长14.27%,集装箱完成161.0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3.3%.港口两个文明建设保持了高昂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3.
在简要介绍模块化设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以青岛港散粮筒仓工程钢结构设计为例,探讨模块化设计方法在港口散粮装卸系统钢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港口     
《中国远洋航务》2008,(8):88-89
第11届中国国际港口航运物流博览会在大连召开;状元岙港区临时对外开放已获批准;天津港成为我国唯一具备三条通道的陆桥港口;德拟推集装箱运价对冲制;青岛港第八次打破矿石装卸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5.
港口     
第11届中国国际港口航运物流博览会在大连召开;状元岙港区临时对外开放已获批准;天津港成为我国唯一具备三条通道的陆桥港口;德拟推集装箱运价对冲制;青岛港第八次打破矿石装卸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6.
<正> 青岛港开港已有100多年。1949年,全港货物吞吐量只有72万吨,采用原始的肩扛手搬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极为低下。1998年,青岛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7018万吨。目前,全港干散货、油品、集装箱的装卸作业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或自动化,件杂货的大部分装卸工序也实现了机械化。港口生产力的极大提  相似文献   

7.
以不断创造装卸生产世界纪录而闻名遐迩的青岛港,与全力打造世界级港口同步,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港口。十多年来,在港口生产突飞猛进的同时,港口综合能源单耗、装卸生产单耗却在悄然下降。“十五”期间,青岛港在吞吐量年均增长15.8%的情况下,综合能耗的涨幅仅为8.9%。在建设节约型港口中的卓越表现,使青岛港成为全国首批8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之一,获得了青岛市首批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8.
港口企业实施CRM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沿海沿江港口建设的蓬勃发展,码头通货能力的增长已快于货物吞吐量的增长,港口装卸能力开始出现相对过剩,码头装卸运输业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客户对码头的选择有了更大的挑选余地,对码头公司所提供的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行业经营已从垄断走向竞争,业务经营也从被动向主动转化。作为港口企业,核心产品就是装卸服务。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稳定原有的客户群,并不断拓展新的客户群,才能够在竞争中掌握主动。因此,在港口企业中引入客户关系管理,有针对性的开展客户服务,对于提高港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界海运》2009,32(8):24-25
2008年,青岛港用1亿吨的能力干出了3亿吨吞吐量,用占全国港口1.8%的码头岸线干出了6.9%的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用一个青岛港的能力干出了三个青岛港的业绩,创出了“1〉3”的发展奇迹。与国内外同类港口相比,青岛港货源腹地、码头设施和机械设备等硬件条件并不占优势,但港口外贸吞吐量却能多年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二位,进口铁矿石吞吐量居世界港口第一位,进口原油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  相似文献   

10.
以青岛港、天津港、营口港、温哥华港、蒙特利尔港、汉密尔顿港六个港口为案例,分析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在港口环境保护方面的异同,探讨值得中国港口借鉴和学习的经验,以期推动我国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高职工程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文从职业能力的内涵着手,分析了现代高职教育对高职工程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培养其职业能力的具体措施,从而使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市场要求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2.
周昕  魏丽萍 《船海工程》2014,(1):105-106,111
根据海船船员培训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分析高职轮机英语教学的挑战和机遇,从理论认识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探索轮机英语的教学问题。认为英语任课教师应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和专业教师一起开发以语言应用为导向的轮机英语课程。  相似文献   

13.
对人才培养的三个关键条件,即师资、专业及教学模式展开讨论,认为中国造船行业向高效节能环保等方面发展,要想走向世界,成为真正的造船强国,势必要经历一场人才变革,那么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经历一场重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基于航海类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特点及困境,从加强航海类专业建设与发展出发,运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从形势分析、高职学校现实、"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剖析新办高职院校的基本特点,为航海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考虑船舶配员的多国化趋势、航海新特点以及与目前航海教育培训之间的矛盾,分析探讨在新公约要求下如何培养学生既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协作、同舟共济等良好的职业习惯,又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训基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中结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提出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功能定位、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并对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奚刚  费全荣 《中国修船》2012,25(5):7-10
文章针对如何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船舶维修保障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观念、确立方法、明确机制、完善考核等具体措施,探讨了全周期的船舶维修保障人才培养及基于能力的训练考核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慕君  张剑锋 《中国水运》2007,5(3):243-244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高专教育中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弱电方面的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结合2012年我国海军首次在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直招士官生工作,兼顾军政教育、军事训练、航海技术、船舶工程技术、考证培训、技能实训等教学环节,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讨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士官生培养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20.
Past literature on authentic assessment suggests that it provides a far more reliable and valid indicator of outcomes such as higher student engagement, ability to transfer skills to different contexts, multiple evidence of competence, and student performance. This has appeal in seafar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where both students and employers increasingly perceive tradi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as failing to consistently generate these outcomes. However,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mproving different aspects of assessmen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is essentially required to enhance the outcomes identified above. The paper builds on and extends previous work to investigate and develop a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framework that promotes a holistic approach to authentic assessment that provides greater assurances of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throughout all stages of assessment within seafarer programs. It also lays the path to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by establishing the agenda to test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framework in the authentic assessment of seafarer students and als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students’ perception of increasing authenticity on performance scores in assessment tas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