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道路拥堵和车流时空分布不均等现象的发生,面对多元化的高速公路使用者,以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为主要方式的高速公路供给侧改革是缓解目前高速公路道路拥堵等现象的重要措施.基于客户细分理论提出RFMS模型将高速公路使用者划分为异质性客户群,并分析其商业价值.考虑高速公路收费数据的结构特点,对传统k-means算法在初始类簇中心选取和大数据聚类下出现的小聚类现象进行改进,构建Adaboost与k-means++相结合的混合算法,并对聚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daboost-k-means++混合算法有利于提升聚类效果;基于RFMS的高速公路客户商业价值挖掘方法能有效划分异质性客户群并评估客户价值,可为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前采用的基于里程的旅客划分方法不能清晰区分旅客价值,应用Kohonen T自组织特征映射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将反映旅客盈利能力的多维行为特征属性数据以有序的方式映射到对旅客盈利性判别等级的低维空间,形成对旅客正确识别的一种拓扑意义的有序图。试验结果表明,此模型对客户细分识别成功率较高,准确率可达90.8%。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有限元模型修正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首先建立有限元模型修正的数学优化模型,其次通过改进标准粒子群算法对BP神经网络超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基于优化BP神经网络代理模型对有限元结构参数进行寻优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优化BP神经网络的代理模型相较于未经优化的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挠度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86%。  相似文献   

4.
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土壤施肥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神经网络理论,对土壤施肥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小麦在同一农田重复进行种植试验,且每次施不同的肥料用量,最后选取丰产的数据作为实验样本,通过归一化把实验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采用BP算法训练网络,对小麦产量和施肥量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了数逼近,建立了土壤施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实际数据验证,该模型的输出与实际肥料用量基本相符。将所建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用于施肥量的预算,提出了预算精度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交通出行集计预测模型的缺陷,结合神经网络在非线性关系映射方面的优势,本文提出了交通出行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作者在对BP神经网络的结构和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交通出行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构和模型数据,并采用实际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既有很强的理论优势和解释性,又有良好的操作性.最后,文章讨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地铁客流的变化规律存在着一定周期性和潮汐性,针对地铁客流的预测有助于提高城市轨道系统的运营效率,实现轨道交通智慧化运营。为提高地铁短时客流预测结果的准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Logistic混沌映射麻雀算法(Logistic-SSA)优化BP神经网络的地铁客流短时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Logistic混沌映射初始化麻雀算法种群,再利用改进后的麻雀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达到提高BP神经网络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效率;以深圳地铁西乡站进、出站AFC刷卡数据为例,利用构建的预测模型开展客流预测实验,并通过3种准确性评价指标(MAE、RMSE、MAPE),评价改进前后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Logistic-SSA-BP预测模型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为14.96%和13.73%;与传统BP预测模型相比,其客流预测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固定参数的无线信号传播损耗模型的定位算法,不能很好解决由于多径传播效应和环境复杂性所带来的测距误差问题。提出使用GRNN神经网络来拟合室内RSSI值与距离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RSSI值与距离值的映射模型,再将定位实验中实测的RSSI值作为训练好的GRNN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在输出层得到与RSSI值相对应的距离值,最后使用加权质心算法来进行待测节点的定位。该算法不仅简单而且性能良好,并且不需要额外的硬件。经过Matlab和ZigBee实验仿真验证,与路径损耗模型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定位算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可以提供较好的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轮胎花纹沟槽识别算法存在数据特征提取困难、数理运算步骤复杂等问题,基于BP神经网络对生成的不同沟槽类型的轮胎胎冠线数据集进行反复训练,得到BP神经网络轮胎花纹沟槽识别模型。将轮胎胎冠线数据集随机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通过试验验证BP神经网络识别模型对轮胎花纹沟槽的识别性能,由混淆矩阵得到模型的正确识别率为94.9%。从3、4沟槽轮胎中获取实际胎冠线样本数据测试BP神经网络识别模型的实际识别效果,6条胎冠线上的花纹沟槽数量全部识别正确。基于BP神经网络识别轮胎花纹沟槽数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不确定性需求下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箱位分配优化,对联运经营人的经营效率和效益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基于收益管理理论,结合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经营和组织特点,充分考虑合同客户、普通客户和加急客户的不同需求,分两阶段建立了多节点集装箱海铁联运箱位分配优化模型.第一阶段为面向合同客户的协议销售箱位分配模型,第二阶段为面向普通客户和加急客户的自由销售箱位分配模型.针对第一阶段需求的相对确定性特征和第二阶段需求的随机特征,分别运用确定性线性规划(DLP)和随机线性规划(SLP)方法进行模型转化并求解.通过算例验证了上述模型与算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结构振动测试信号的神经网络映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标准Leverlherg-Marquardt算法训练BP神经网络,建立起加速度时程与位移时程之间的非线性映射模型,从而实现加速度时程和对应时刻的位移时程的相互转换。建筑结构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所建议的模型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建设是高速公路发展的手段,提供服务才是发展的目的.认清高速公路服务的本质,分析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的特点,建立服务质量的评价框架,是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实现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服务系统建模是服务科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在业务领域进行组件化设计,并与信息系统保持动态一致性,需要解决组件的适应性、多粒度和社会因素建模等问题.本文分析对比了传统企业建模、服务建模和本体在建模领域的应用,将本体引入服务系统的建模之中.在分析服务系统、技术系统、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本体建模中的层次性设计,提出了以技术链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基于多层次本体集成的服务系统建模方法论,并分析了相关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Web Service的关键技术,分析了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和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Web Service的面向服务架构的实现方案,并结合实例对企业应用集成的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水网地区内河航道及航运特点,通过航道服务需求意向调查,从内河船舶服务需求特性分析入手,深入探讨内河水上服务区功能、服务区分类以及不同航道条件下服务区布局形式,旨在为水网地区内河水上服务区规划建设提供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模式不断地多元化,功能也不断地完善,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社会服务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的通力合作,需要从内部和外部制度和机制建设着手,探索社会服务实施有效途径,扎扎实实推进和加快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最大限度的服务好地方经济和社会民生。  相似文献   

16.
以竹山为例,从农业信息服务的受体和供体2个角度,通过调查走访、问卷分析、座谈等方式了解当前农民以及信息服务机构的现状,对农民信息来源的渠道、需求、整体认知以及农业服务机构实施信息服务的途径、效果、服务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先进、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思路,包括渠道建设、内容建设、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经营性服务机制建设,促进县域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农业信息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进行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问卷调查,从图书馆资源建设、借阅服务、信息服务、环境建设管理以及馆员素质5个层面来了解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真实感受,其目的在于帮助图书馆改善服务质量,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8.
对高速公路服务对象进行了分类,分析了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特征和需求,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高速公路网络层次,探讨了各层次高速公路的服务设施功能配置。  相似文献   

19.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重要度和贡献度,现提出采用多次灰色聚类方法定位服务区。将同一高速沿线的服务区作为聚类对象集,评价服务区的代表因子,如服务区的占地面积、驶入交通量及加油机台数等作为聚类因子集,计算各聚类界限及各因子在各类中所占权重,便可求得各聚类对象对各聚类标准的聚类系数,将聚类系数大小作为参数对服务区进行聚类排序分析。对于一次聚类运算结果中包含对象较多的类别,再以这一类服务区作为聚类对象集,重复运用灰色聚类,对服务区进行聚类排序分析。与常规灰色聚类法相比,多次聚类方法聚类层类别更多,定位更精准,能同时实现服务区的聚类及排序。  相似文献   

20.
水上巴士交通服务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个重大机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与公交三个不同的视角对水上巴士交通服务的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发展进行定位,进一步明晰了不同主体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关系。水上巴士交通服务系统的发展目标定位于适当缓解中心区的交通压力,服务世博密集交通,并逐步融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