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某轻型载货车在车速为60~70 km/h时出现的驾驶室异常共振问题,进行了道路试验,采集了驾驶室内与驾驶室悬置、驾驶室与车架(悬挂附近)、驾驶室与车架(传动轴)处的振动加速度信号。通过驾驶员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对载货车的乘坐舒适性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在此速度区间内,内驾驶室乘坐舒适性能很差,再加上试验样机为纯底盘,后方无配重,共振区间大。通过多处传递函数的计算和分析,发现驾驶室的共振问题与传动轴(二轴)长度过长有很大关系,是此次异常共振的主要原因。经重新匹配传动轴长度,更换一轴与二轴间比例后,该车速段内的异常共振问题已消除。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厂商自主研制的自卸车存在乘坐舒适性较差的问题,采用试验设计技术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驾驶室悬置系统参数进行优化。首先,在有限元软件HyperWorks中对驾驶室进行模态分析,采用ADAMS软件建立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接着,对实车工地路试采集的振动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以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弹簧刚度和减振阻尼为试验因子,以驾驶室座椅地板处的振动加速度的最大幅值的最小化为优化目标,运用响应面法对悬置系统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驾驶室的振动明显减弱,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中针对某商用车定置工况发动机怠速转速附近驾驶室轰鸣问题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首先通过主观评价初步判定问题工况,而发动机等部位的振动和驾驶室内轰鸣噪声信号测量结果发现,怠速转速附近(810-950r/min)驾驶室存在明显的轰鸣噪声。接着利用阶次分析法和模态分析法分析可知,发动机振动经悬置传递到驾驶室引起共振,进而引发轰鸣噪声。最后通过对比优化方案,采用遗传算法对悬置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悬置振动传递率降低了46.25%,驾驶室轰鸣噪声降低了8.79d B。  相似文献   

4.
时磊 《汽车科技》2012,(3):22-26
针对某车辆在行驶试验时,在车速57 km/h时出现低频5.4 Hz的驾驶室异常振动的现象,振动形式为俯仰振动,人体乘坐舒适性主观感觉很差。先后采用多种常规振动分析试验方法对该车进行振动分析,也未能分析出引起驾驶室异常振动的原因。最后对该车的车架和驾驶室进行模态试验分析,分析判断得出该车在行驶时驾驶室异常振动的频率与车架整体一阶弯曲时的接近,由此判断该车驾驶室异常振动是由车架整体-阶弯曲引起的。根据试验分析结果,文章最后对某车问题的改进方案综合评价后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轻型载货汽车驾驶室振动剧烈、室内噪声较大等问题,对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测试悬置两侧的振动加速度及进行振动信号的频谱分析、相干分析和传递特性分析,找出了影响该车动力总成振动传递特性的主要因素.根据测试结果对该车发动机后悬置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其后悬置的隔振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某矿用载货车舒适性,降低发动机传递给人体的振动,在ADAMS中建立了某重型载货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6自由度动力学仿真模型,应用ADAMS/Vibration模块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并在ADAMS/View中对怠速工况下Z方向支撑反力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质心处加速度响应幅值减小了3.20%,4个悬置点支承处动反力合力减小了14.05%,减轻了发动机的振动,使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款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的开发,采用ADAMS/View软件建立其标杆车的全浮式空气弹簧悬置模型。研制了动力学等效驾驶室并进行了台架振动测试,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商用车开发车型的悬置动力学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以隔振性能为优化目标,采用广义简约梯度法对开发车型空气弹簧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主驾驶座椅垂向加速度功率谱密度下降了27.6%,改善了驾驶室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8.
吴碧磊  秦民  李幼德  程超  王新宇 《汽车工程》2006,28(12):1057-1061
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了在路面随机输入下驾驶室底板的振动响应;利用Nastran软件对车身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抽取,建立了刚弹耦合模型;对多刚体模型、刚弹耦合振动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以驾驶室悬置的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为影响因素,通过虚拟DOE正交试验分析,显著改善了驾驶室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新型全浮式驾驶室空气悬架在重型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重型车技术的不断升级,如何提高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已经成为设计者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在欧洲重型汽车上已经广泛采用了包含空气弹簧的空气悬架和全四点振动悬置的新方法。本文介绍一种新的驾驶室悬架形式——新型全浮式驾驶室空气悬架,并通过仿真分析说明了这种新悬架的优势。与传统驾驶室悬架比较,该悬架不仅可有效提高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而且可提高驾驶室的碰撞安全性及减小驾驶室悬置点的动载荷。重型汽车悬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⑸允许驾驶室有一定的倾斜(驾驶室在发动机上,货车独有的特…  相似文献   

10.
车内低频噪声直接影响其乘坐舒适性,应用有限元和模态分析技术对一模型驾驶室的结构振动和室内噪声耦合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和声学分析软件计算了驾驶室的结构动态特性和空腔声学特性,并与试验模态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利用声-固耦合理论对驾驶室结构振动与室内声学灵敏度进行了研究,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轮胎均匀性对牵引车行驶平顺性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重型卡车行驶至70 km/h附近时存在严重异常振动现象,本文阐述了轮胎均匀性各项指标及影响因素,并通过道路试验的方法,得到了车辆在装配不同均匀性等级轮胎状态下,各车速驾驶室地板位置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结果表明,轮胎均匀性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较为明显。本文为汽车整车及轮胎的匹配设计提供了依据,也为解决卡车异常振动问题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某中型卡车的市场反馈发现:该车型使用过程中,在特定车速下会发生驾驶室异常振动。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与道路行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找出了该车型在特定车速下发生振动的原因。当车速在40 km/h左右时,车轮产生的摇振频率与整车的固有频率相接近,产生了共振。为消除振动现象,可通过调整整车的转动惯量等方法降低整车的振动频率,避免产生共振。  相似文献   

13.
以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为例,通过实车道路试验,研究了四弹簧,四气囊悬置减振系统的振动特性在A级路面和B级路面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四气囊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平顺性整体优于四弹簧驾驶室悬置结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自卸汽车底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振动问题,进行了道路行驶试验研究。测量了典型部位的振动加速度信息,并进行了时域和频域分析,得到了自卸汽车底盘的振动特性,找出了导致该自卸汽车底盘产生异常振动的原因。当车速为60 km/h或65 km/h时,车轮不平衡质量引起的激励或路面不平引起的激励频率接近了该自卸汽车底盘车架的1阶、2阶固有频率,车架产生共振,使自卸汽车底盘发生异常的横向抖动。为消除或减少该自卸汽车底盘异常振动现象,应控制各车轮不平衡质量,或改进车架结构,使车架结构的固有频率远离车轮的激振频率。  相似文献   

15.
某车型分别装配固定式前悬置、液压式前悬置驾驶室,在沥青路面以50km/h、60km/h、70km/h的速度,沙石路面以20km/h的速度进行平顺性试验,使用FlexPro8.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两种驾驶室悬置对整车平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For the complex structure and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t and cab system of truck, there is no reliable theoretical model for the suspensions design at present,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improvement of ride comfort. In this paper, a 4 degree-of-freedom seat-cab coupled system model was presented; using the mechanism modeling method, its vibration equations were built; then, by the tested cab suspensions excitations and seat acceleration response, its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Combining the tested signals and a simulation model with the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a new method of hybrid modeling of seat-cab coupled system was presented. With a practical example of seat and cab system, the parameters values were identified and validated by simulation and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and method proposed are correct and reliable,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seat suspension and cab suspensions to improve ride comfort.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在某载货汽车上布置加速度传感器,完成驾驶室道路载荷谱的振动数据采集工作,并分析其统计特性,为驾驶室的道路模拟试验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车‐路系统耦合作用下汽车行驶平顺性,运用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CarSim建立整车模型,并采用傅里叶逆变换法对 GB7031中规定的A~D级路面进行数值仿真与验证,分析了车辆以不同速度行驶在不同等级路面上的加速度和车轮法向动载系数。结果表明:①随着路面等级的降低和车辆行驶速度的提高,车身加速度显著增大,由50 km/h、A级路面上的0.2599 m/s2变化为120 km/h、D级路面上的1.6889m/s2,增加了5.5倍,车辆行驶平顺性下降;②车‐路耦合产生的动载作用受路面工况和车速的影响也较大,由50 km/h、A级路面上的0.0833变化为120 km/h、D级路面上的0.7754,增大8.3倍。路面等级越低,车速越高,动载系数越大,对路面的破坏作用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