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重庆库区松散土体滑坡灾害危险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滑坡危险性分区评价方法,即运用灰色聚类理论和关联度法遴选8个危险性因子,并用层次分析方法量化其权重系数以及用专家系统评分法给每一危险因子分级赋值.以重庆市万州区天城实验小学滑坡为例,用等面积网格法,通过GIS系统空间多因子叠加获取其危险性指数并绘制其危险性等值线图,据危险性指数进行其危险性分区并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灰色聚类决策问题是根据若干指标将一些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的问题。由于巫奉高速沿线地质条件复杂.造成沿线滑坡岩土体的结构与物理力学性质表现出不连续性和高度的非线性等特点。在危险性综合评估中,把公路沿线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作为一个灰色系统进行研究,找到对滑坡稳定性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用灰色聚类法进行危险性等级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作为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如何科学地评价其影响因子和危险程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绵竹市清平乡"8.13"特大泥石流灾害,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过程中,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最后评价结果。然后以评价结果作为决策属性,影响因子作为条件属性,结合粗糙集和决策树理论构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清平乡泥石流最主要的因素为最大冲出量和剩余固体松散物质,同时通过该模型能快速完成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表明将粗糙集和决策树理论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RocFall数值模拟软件,划定落石威胁范围。危岩的自稳能力和致灾能力是导致崩塌具有危险性的两个先决条件,据此遴选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通过计算各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进行相对重要性排序,结合层次-集对分析法求解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基于综合指标评价法建立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并根据最危险原则法将崩塌区分为极高危险、高危险、中危险和低危险4个等级。将此方法应用于巫山望霞危岩,评价得出望霞危岩属于高危险,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专业监测数据与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三峡库区树坪滑坡应急治理工程的实施效果,由2003—2017年树坪滑坡各个监测点的位移得到位移随年份变化的曲线,可知树坪滑坡应急治理后位移变化趋缓;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确定指标体系、评价等级及评价因素的权重向量,建立模糊关系矩阵,评价结果表明工程治理效果为第2级,治理效果良好。结合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可知,经过治理后树坪滑坡发生重大滑移的可能性降低。但是该项治理工程并不能完全消除地灾隐患,后期还需要对其进行持续专业监测。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万州区为例,以城镇为行政单元,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公路类型、路网技术等级和路网密度等指标,基于GIS软件和AHP集成方法得到了重庆市万州区的公路网洪灾危险性分区图.结合综合评估指数将重庆万州区公路网洪灾危险等级分为2级,即中低危险性和较高危险性,所占区域总面积比例分别为68.55%和31.45%.  相似文献   

7.
营运公路边坡滑坡变形危害较大,影响运营公路行车安全。通过现场勘查,结合现场变形情况,对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将滑坡边坡划分为三个分区,对各滑坡分区的滑动面以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估各分区的安全。根据各分区变形特征,对各滑坡分区采取不同处治加固措施,提出相关监测建议,可为广东省内其它类似营运路堑滑坡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由于路堑边坡危险性受地质、地形、水文、外界等众多因素影响,能否正确评价其危险性,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问题。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属模糊性范畴,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边坡危险性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运用该评价方法对某一路堑边坡危险性进行评价,符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公路桥梁施工工艺复杂,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较多,为明确安全管理重点,有必要对施工危险性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性因素,提出了危险性调查方法及危险分数计算方法。根据调查评价结果,提出了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集对-层次耦合法在崩塌区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预测崩塌灾害致灾区域及其危险性,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实施崩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指导借鉴。遴选斜坡坡形、坡度、坡高、下垫面岩土性质、落石质量、落石形状和落石的岩性条件等7个因子作为崩塌区域致灾危险性评价指标;通过指标量化,采用广义集对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了崩塌区域致灾危险性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同、异、反联系测度提出了落石停积在各承灾区的可能性评价模型,并根据落石停积位置的预期概率将崩塌致灾危险性分为极高危险、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和极低危险等5个危险性等级。最后通过现场落石试验,验证了危岩崩塌区域危险性广义集对-层次耦合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模型,确定了分区评价的指标因素及相应的权重值;利用综合指数法通过MAPGIS 6.7软件对研究区域内网格点进行分区总分计算,绘制了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4级分区结果图.为浅层地温能在重庆主城区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有软弱夹层岩体边坡的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发育多个规则软弱夹层的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塑性极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机动位移法,提出可以用能量系数作为稳定性评价的标准,并推导了相应公式。通过川藏公路上一个典型滑坡实例的稳定性分析,与极限平衡法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以川藏公路田妥-怒江段一滑坡为研究背景,采用拟静力法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简化Bishop法对滑坡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分析得到滑坡整治前在地震作用下处于滑动状态,应及时对该段滑坡进行整治,提出了合理的整治方案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整治后滑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系数大于设计安全系数.研究成果为类似滑...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滑坡的工程概况,在分析滑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灌浆法为主的加固治理方案,最后通过位移监测成果分析对其加固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G212线宕武段秦峪大滑坡灾害严重问题,从滑坡地貌、地形、地质条件、发育特征及其对公路的危害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阐明了大滑坡成因及发生、发展机理,并通过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提出了对滑坡治理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公路滑坡治理效果的评价标准 滑坡处治效果评价,实际上就是评价滑坡处治工程的安全性和设计合理性、以及经济性。安全,是分析在滑坡处治后滑坡是否已经渐趋稳定,滑坡推力作用在结构物上的力是否在支挡结构承载力范围之内,或滑坡整治后位移量是否在容许范围之内:设计合理性,是分析在滑坡整治工程设计之前,对滑坡的类型、性质是否有正确的认识,是否抓住了滑坡的关键滑块、关键滑动面以及是否正确地选择了滑带土强度参数.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万盛区某旅游度假区为例,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影响因子的作用程度和因子间关系,并系统阐述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评价方法与模型。将该地区分成8个评价区,并选取了坡度、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人类活动、地下水、植被共6个影响因子,然后对影响因子进行权重计算并对其分析。结果表明:各影响因子作用程度量化排序依次为人类活动、坡度、植被、地层岩性、地下水和地质构造。人类活动和其他因子的相关性最强,地层岩性和其他因子的相关性最弱。  相似文献   

18.
南山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山风景名胜区是重庆市主城区地质灾害比较发育的区域。基于现场调查和观测,遴选出地形坡度、地层岩性组合、地质构造、堆积体厚度、地下水和工程活动等6个致灾影响因子,并采用专家系统法进行指标赋值,采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因子评价模型,据此基于GIS平台将南山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轻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65.2%、18.1%、13.2%和3.5%,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研究成果可为风景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模型,确定了分区评价的指标因素及相应的权重值;利用综合指数法通过MAPGIS 6.7软件对研究区域内网格点进行分区总分计算,绘制了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4级分区结果图。为浅层地温能在重庆主城区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路上边坡出现开裂滑动迹象,如近期滑坡群和工程滑坡群,为使滑坡稳定而进行了滑坡稳定性评价,近期滑坡推力计算,工程滑坡推力计算和滑坡处理,如:调整路基边坡,设置截水沟,平台,支挡结构物,削坡减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