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入国际通用的以船舶运动量为控制因素来确定码头装卸作业标准的方法,确定北方某开敞式LNG泊位的装卸作业条件.根据现行《液化天然气码头设计规范》和该泊位船舶系靠泊物理模型试验成果,确定该泊位船舶运动量的控制分量为横移量,从而推算出允许船舶装卸作业时的最大横移量,以此横移量作为控制要素,分析允许装卸作业时的全部波浪限制条件在现行《规范》的基础上提出针对该LNG泊位特定的装卸作业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天航局承建的辽宁盘锦港荣兴港区西作业区333号液体化工码头迎来装有4.6万t液化石油气的外籍船舶"丁香长廊"轮顺利靠泊,这也是交通运输部《油气化工码头设计防火规范》新规颁布后,国内首个按照最新标准建成的液化烃专用泊位。333号液体化工泊位自2018年11月开工建造,2020年6月通过交工验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座总  相似文献   

3.
高永福 《水运工程》2002,(5):56-57,62
对《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JTJ237-99)中,油码头消防冷却水量和冷却范围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寻求油船最大舱纵向长度、最大舱面积的方法,该法较为简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各沿海港口集装箱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每年危险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大幅增长。各港口集装箱作业单位纷纷在集装箱码头设置了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而目前我国尚无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的防火设计规范,其消防设计均是依据《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在此,就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的防火要求工作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港口》2014,(2):10-10
<正>日前,交通运输部出台《沿海码头靠泊能力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当前沿海港口码头靠泊能力管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港口结构调整、保障码头及船舶安全。据悉,《规定》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规定》提出,码头靠泊等级的确定按照码头工程竣工验收证书所确定的设计船型吨级,或已通过码头结构加固改造、并经工程竣工验收证书所确定的设计船型吨级加以确定。需要减载靠泊的码头需要符合6个条件,即非液体散货码头;码头靠泊等级为25万吨级及以下;  相似文献   

6.
正0引言随着港口的快速发展,装卸、储运货物种类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石油化工产品已成为我国港口主要的货种之一,发展势头迅猛。为满足港口生产的需要,港口区域内建设有数量不等的各类储罐。以笔者所在消防中队辖区为例,辖区内拥有石油液化码头5座计11个泊位、54座各类储罐,总库容超过118.07万m3,且以原油、燃料油储罐为主。与此同时,辖区内有多家从事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等装卸、中转、储存作业企业。这些油类储  相似文献   

7.
烟台港西港区建设是省、市确立的“以港兴市”重大战略的基础建设之一,也是烟台港经济腾飞和跨越发展的重点工程。烟台港西港区开工建设3年多来.烟台港公安局消防支队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和《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等技术规范要求,严把工程项目的建筑设计消防审核关和工程现场施工安全关。竭力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设计和施工当中。消防监督员在跟踪审核的西港区顺岸码头、综合调度楼及附楼、西港区中心变电所、消防通信综合楼、32万立方米油罐区等7项重大工程项目中,提出消防审核意见和建议30余条;参与工程、设备招标选型等5项.有7条意见和建议被有关单位采纳.节约资金20多万元;现场消防安全检查30余次.发现并协助整改安全隐患近40余项,确保了烟台港西港区开发建设中不留下质量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
1.要重视防火堤的维修保养 防火堤也称防油堤。是为容纳泄漏或溢出的危险流体,以利于灭火救援、避免其灾害扩大蔓延而专门建造的防护设施。根据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防火堤应设置在易燃可燃液体的地上、半地下储罐或储罐组的四周以及装卸液态化工品码头的河岸、海岸处。  相似文献   

9.
张勇 《水上消防》2015,(1):8-11
<正>目前,《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JTJ 237—99)正在修改。在对修改内容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中,论文《浅谈影响油码头消防控制室自身安全的问题与对策》(韩传军,《水上消防》,2014年第5期)认为,码头的消防控制室应该设立在首层,有条件的话甚至应该在远离作业区的地方设置独立消防控制室。但从笔者个人观点看,将油码头消防控制室设置在码头控制楼顶层是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10.
张倩  马建汶 《水运工程》2021,(5):123-126
针对浙石化液体散货码头一期改造工程和二期工程的消防设计问题,比较码头现有消防设施与JTS 158—2019《油气化工码头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规定,得出浙石化一期工程消防设计与现行消防规范存在的矛盾并指出需要完善之处。今后一期码头改造工程和二期工程消防设计时可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苗辉  孙英广 《水道港口》2006,27(5):329-330,334
结合长期工程实践积累的大量经验,针对1999-12-01起实施的《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中部分条文提出一些看法及调整建议。主要内容包括:规范中关于防波堤口门宽度计算规定是不能完全满足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的问题、计算码头前沿设计底高程及航道设计底高程时应包含备淤深度的合理性问题以及大型油品码头船舶间距的规定缺乏弹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连港大窑湾一期工程集装箱码头建设中,在集装箱码头堆场大板下布设的消火栓管线由于不均匀沉降导致管线严重漏水,且在堆场大板下无法维修,只能将管线总阀关闭。这既造成投资浪费又影响实际消防效果。经了解,国内其它一些港口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我国目前尚无有关集装箱码头堆场的专门消防规范,只能依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计集装箱码头堆场的消防管网与实际消防要求针对性、适用性都不强,在大窑湾二期工程中,经充分论证,取消了堆场的管线,取得较好效果。文章对此进行总结,以求探索一个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集装箱码头的消防方式,寻求我国集装箱港口消防的新途径以补充和完善相关国家标准,并为我国集装箱码头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3.
张国顺  万毅 《珠江水运》2023,(14):104-106
为从根本上解决粉尘污染问题,近年来国内部分港口码头,开始应用散货堆场全封闭处理技术,比较典型的是采用大跨度空间网架封闭堆场实现散货室内堆存,港口码头封闭贮存场主要为煤均化库和散货大棚。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的煤均化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后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4000m2,而当前港口码头煤均化库以及散货大棚的面积往往大于24000m2,由于设备运行的要求,设置防火墙难以实现,为此,本文围绕港口码头超大面积堆场防火分区设置展开讨论,对超过规范规定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的封闭式堆场的防火设计处理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6部分,重点分析了美国多本手册中关于高桩码头抗震构造措施的规定及与我国规范的差别。分析表明:美国规范明确了码头布置的规则性和不规则性、桩基布置原则及板-桩连接的钢筋细部规定等。抗震设计中我国规范与美国规范在叉桩使用方面的规定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5.
根据营口港腹地钢铁产业的发展规划论证建设鲅鱼圈港区30万t级矿石码头的必要性;根据《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分析世界现有大型矿石船队和鞍山本溪钢铁集团拟靠泊矿石船的具体情况,论证拟建矿石码头近、远期的设计船型;根据上述论证的成果,研究论证拟建矿石码头的最佳泊位长度。  相似文献   

16.
油轮单点系泊系统采用孤点式布置,无陆域设施可依托,发生事故时仅依靠机动船舶进行应急防护,因此最大可信事故消防和溢油的应急设施配置至关重要。依据《油气化工码头设计防火规范》,结合单点系泊特点,引入池火和安全防护距离的理念,提出消防船的能力配备要求;针对装卸作业时无固定围油栏的特点,提出自行配置的溢油应急设施达到一级防护能力要求;通过对比《船舶溢油应急能力评估导则》《油轮单点系泊作业安全要求》2个行业标准,提供了各项溢油应急设施的计算方法和最低配置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工程实践中发现,目前测算装卸油品码头年通过能力所用的《港口总平面设计规范》中有关规定的理论条件与实际情况之间有一定的偏离。笔者试图分析这种偏离可划属的理论范畴和可能的纠正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3部分。分析和对比了上述规范中抗震设计时场地类别划分、地基液化判别、动主动土压力和动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对比表明,我国、美国和日本场地土的分类方法相似,但划分的类别数不同。对于地基液化,我国规范通过土的地质年代、黏粒含量和标准贯入击数采用两步判别法进行判别;美国港口设计手册采用地震剪应力方法进行判别;日本的液化判别方法比较复杂,采用土的均匀系数、标准贯入击数、等效加速度和循环三轴试验进行综合判别。对于动土压力计算,各规范都采用经典的物部-冈部公式或以该公式为基础改进的公式。  相似文献   

19.
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贡金鑫 《水运工程》2012,(11):57-62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5部分,分析和比较了我国、美国和日本规范中高桩码头的抗震设计方法.比较表明:对于高桩码头抗震设计,我国规范和美国规范采用反应谱法确定地震力,日本规范则将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的结果作为输入的地震波,根据结构的反应确定地震系数.美国规范给出了多种码头变形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4部分,分析和比较了我国、美国和日本规范中重力式码头和板桩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比较表明,对于重力式码头抗震设计,我国规范计算惯性力时考虑了加速度系数沿码头高度的变化,日本规范在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确定的地震系数中包含着要求控制的变形。对于板桩码头抗震设计,我国、美国和日本规范计算拉杆拉力和板桩墙弯矩时采用的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