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车用液力减速器制动性能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鲁毅飞  颜和顺  项昌乐  闫清东 《汽车工程》2003,25(2):182-185,155
介绍了车用液力减速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用途,建立了计算液力减速器制动性能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液力减速器的性能试验,得到了液力减速器制动性能计算参数的选择范围,可为此类部件的进一步研究和使用所选取。  相似文献   

2.
就液力减速器轴向宽度对其制动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变宽循环圆液力减速器设计方法,并基于三维集成仿真技术,实现了变宽循环圆液力减速器参数化自动建模与仿真计算.对不同扁平比的液力减速器内流道速度场、压力场和湍流动能耗散率分布进行了对比,并对不同扁平比下的制动转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液力减速器制动转矩随循环圆扁平比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车辆液力减速制动器设计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过学迅  时军 《汽车工程》2003,25(3):239-242
研究了液力减速制动器循环圆腔室内油液流动的内特性,建立了用于内特性计算的数学模型;对液力减速器空气鼓风损失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采用新的减损结构措施的液力减速制动器样机。并进行了相应的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液力制动力矩的理论设计值与试验值接近;减小液力减速器空转鼓风损失的结构措施具有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液力缓速器制动转矩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试验修正,运用修正后的模型就制动性能对叶栅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并以制动转矩为目标,对某型液力缓速器工作轮叶片进出口角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修正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优化后的液力缓速器制动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从提高液力缓速器持续制动能力出发,通过试验测试整车在不同冷却系统中其持续制动性能,阐述了整车散热系统对液力缓速器持续制动能力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液力缓速器持续制动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液力减速器内流场的CFD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液力减速器内部流场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液力减速器内流场的压力和速度分布特性与制动力矩的大小,并对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流场计算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7.
为避免制动盘或制动鼓因过度磨损而造成制动失灵,文章建立了客车液力缓速器、行车制动器、行驶阻力及整车制动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组建了客车制动性能仿真模型。仿真内容包括客车在平路和长下坡路上制动时,行车制动器单独作用,液力缓速器与行车制动器联合作用和液力缓速器不同充液率下单独作用的制动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和未使用液力缓速器相比,使用液力缓速器在平路和长下坡路上,可以减少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在下坡过程中,单独使用液力缓速器可以使客车最终保持在某一较低稳定车速;液力缓速器的制动作用随着充液率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重型车液力缓速器制动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液力缓速器、行车制动器和整车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组建了重型车制动性能仿真模型,模型包括液力缓速器模块和行车制动系统模块两部分.对液力缓速器各挡位试验、仿真数据分析表明,两者吻合程度较好;紧急制动时的车速、制动距离仿真表明,液力缓速器参与工作时制动效果更明显,从而证明了该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转速和初始压力对液力减速器性能的影响,调节变频器使减速器恒定在800~1 200r/min范围内的5种转速下运转,而在每一恒定转速下控制球阀开度使初始压力维持在0.01~0.1MPa范围内的7种压力时,测得不同转速和初始压力下制动转矩,并观察空化演进过程。研究发现,泵轮背面靠近外缘位置最先出现空泡;保持腔内初始压力恒定时,转速越高制动转矩越大;保持转速恒定时,未发生空化情况下,压力的变化对于制动转矩影响较小,而一旦发生空化,制动转矩随初始压力减小而急剧降低。结合制动转矩和空化特性,提出了液力减速器空化程度的判定准侧:以转矩变化率2.0%为界,将转矩变化率小于2.0%判定为未空化阶段;转矩变化率大于等于2.0%为空化(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唐伟 《专用汽车》2005,(1):27-28
主要介绍了WS系列重型越野车底盘下坡减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利用汽车理论及理论力学的相关理论对该系列底盘中某车型的制动性能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和使用的实际情况表明,该下坡减速器可以提高重型越野车山区公路行时的下长坡的制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制动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发动机制动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典型发动机缓速器的结构特征、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等,并对目前最新的发动机缓速器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比较了几种不同发动机缓速器的优缺点。通过对发动机缓速器工作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实现发动机制动的新结构方案,给出了实现发动机制动性能最优化的途径,指出了发动机制动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Hydraulic retarders are auxiliary braking devices that reduce the velocity of a vehicle, particularly when a vehicle is driven downhill. Such velocity reduction could reduce the potential risk caused by brake failure caused by the service brake working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brake shoe becomes extremely high.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ydraulic retarder and proposes two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the hydraulic retarder. The first mathematical model is deduced by using fluid mechanics, which is used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how braking torque is produced and the key factors that can influence the value of the braking torque. The second mathematical model is deduced by using thermodynamics, which is used to quantify the heat produced by the hydraulic retarder. This research emphasizes that the flow rate and the average velocity of the working fluid in the working chamber mainly determine the braking torque of the hydraulic retarder. The flow rate into and out of the working chamber determines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working flui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with the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 and Shear Stress Transport (SST) turbulent models.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justify the two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the CFD simul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capable of describing the force analysis and energy conversion of the hydraulic retarder and SST is more accurate for CFD simulation and the error is within 6 %.  相似文献   

13.
汽车线控制动技术及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林逸  沈沉  王军  任忠生 《汽车技术》2005,(12):1-3,43
现代汽车制动控制技术止朝着线控制动控制方向发展,线控制动系统将取代以液压或气压为主的传统制动控制系统。介绍了汽车线控制动技术的研究现状,对电子液压式制动系统和电子机械式制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并对电子机械式制动系统的关键部件及其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线控制动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的复合制动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蒋励 《汽车科技》2006,(4):19-22
以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为目标,在车辆液压制动力分配系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前后液压制动力和再生制动力分配的比例关系,确定了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在确保液压制动力分配系数满足法规要求的情况下,以最优制动力分配为目标优化了整车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5.
研制了一种利用滚柱并通过楔形结构实现制动增力的新型增力式车轮制动器,该结构可使制动蹄受力合理、磨损均匀,为中、重型汽车采用液压制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介绍了该制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确立了增力条件,导出了一些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初步试验表明,该增力式车轮制动器增力效果显著,制动力大小仍然可以通过制动踏板进行控制,最大制动力能够达到试验车气压制动的水平。简要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飞机牵引车全液压制动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全液压制动系统的动态性能,并建立了全液压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数学模型,应用Matlab/Simulink仿真程序,对全液压制动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气压制动系统和气顶液制动系统进行了分析对比,证明全液压制动系统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机动车制动液标准的演变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动液是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介质,制动液的质量必须满足汽车制动性能的要求。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动液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其标准也随之在改变。介绍了20世纪50至60年代、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标准,70年代末至80年代和90年代的国家标准《汽车制动液使用技术条件》,以及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国家标准《机动车辆制动液》和汽车行业标准《汽车合成制动液》。  相似文献   

18.
液压驱动车辆的反拖制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液压驱动车辆长下坡制动的性能进行了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泵排量对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在下坡制动中的影响。对提高液压驱动车辆下坡安全性,为液压驱动车辆合理安排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制动能力,提高反拖制动性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汽车制动效率开发一种汽车液压增力制动控制器(HBI).它主要由增压缸等组成,串联于汽车制动主缸与前制动轮缸之间,将制动主缸输出压力制动液增压,送往前制动轮缸.同时还将压力制动液直接送往后制动轮缸,实现汽车增压制动,其制动效率高于现有减压分配阀组成的制动系统效率10%以上.对具有HBI系统的制动性能检测表明,HBI可用于多种车型的制动系统中,制动踏板力明显下降100 N左右,制动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