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洋  路熙  赵屾 《交通标准化》2021,7(5):54-61
为科学评价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措施的效用,提出基于城市交通运行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治理措施适应性评价模型.首先,建立城市交通运行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权重;然后,引入指标动态数据差值比较法,评价拥堵治理措施实施前后各项指标动态变化情况,综合评估措施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最后,以北京市为例,基于北京市2015—2019年关键指标数据,对北京市2019年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该计划适应性水平为"基本适应",表明北京市2019年拥堵治理措施总体效果良好,城市交通出行质量有所提升.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应注重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系统;调整出行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同时兼顾环境保护等长期目标,从根本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通状态可以用路网机动车平均行程速度来衡量,是居民出行行为在城市道路网络上形成的结果,随城市交通出行需求和交通供给的变化而动态变化.本文采用道路网络理想承载力来衡量交通供给,采用基于居民出行特性的机动车交通强度来衡量交通需求,使路网交通承载力与交通强度可以在同样的度量单位下进行比较,用交通负荷比来表示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的匹配程度,进而可以计算出以平均行程车速衡量的交通状态.最后,以北京市2005年数据为例,验证了模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机动化发展情况及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对城市交通环境、交通承载能力、交通服务水平提出了新挑战。首先,基于不同国家、中国不同城市汽车保有量数据,分析中国城市机动化发展所处水平、机动化结构、机动化发展特点及增长趋势。探讨影响中国城市机动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汽车价格与人均GDP的比值、公共交通发展,以及汽车产业政策。最后,从公共交通政策导向作用、机动车限制性管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面评述中国城市交通政策,同时从国家政策、城市交通规划与实践、市民绿色出行意识培养等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城市发展受到的制约、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城市人口阶层分化等方面,分析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环境的变化。阐述当前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和交通运行状况,指出由于出行需求膨胀、交通拥堵加剧,导致城市与交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介绍了国家层面以及各城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促进城市与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机动车排放管理、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进行交通体制与机制改革等。以北京、上海、天津为例,阐述特大城市的绿色交通行动、交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5.
Ħ�г��Գ��н�ͨ��Ӱ�����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介绍了摩托车交通的车辆单车人均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在城市客运交 通结构中有通行权力不明确、动态占用空间大、服务的时空范围不独立、安全性差、事故死亡率高及出行费用高等缺点,指出在城市交通中其出行特性较差.根据实例从时间延误、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摩托车交通对其他机动车交通的影响,指出在城市中应该限制摩托车交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为基拙,探讨了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机动车对空气污染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关键技术: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单车排放因子的确定、城市街道污染物扩散模型的选择和建立、交通网络环境条件下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和街道污染物扩散浓度的计算及交通网络负荷条件下交通污染评价.简要介绍了这些技术在苏州市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证明其能够在城市交通规划阶段比较系统地分析城市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林红  李军  方明 《交通标准化》2007,(12):111-114
根据广州市“禁摩”背景和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广州城市居民摩托车出行特征和计算“禁摩”后摩托车出行方式的转移,针对“禁摩”政策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建议采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私人交通、合理引导自行车交通等对策,使“禁摩”政策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给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和科学治堵提供信息支撑,对成都市主城区机动车出行特征进行了探讨。选取了2019年9月成都市三环内全域3032套号牌识别系统数据为例进行挖掘分析,对初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后,通过机动车出行链分离算法提取机动车出行次数、出行时长等出行强度特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月出行次数、日出行总时长以及交通管理实际对通勤形态、营运形态、短期到访、随机形态共四类车辆进行识别,研究其在路网中的出行特征规律。分析结果能客观反映成都市主城区车辆出行现状,辅助城市交通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9.
要科学地评价一个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构建恰当的城市交通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是关键。研究首先剖析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居民出行结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交通管理水平4个层面,选择道路网密度等14个具体指标构建城市交通运行效率评价体系;然后运用熵权法为指标赋予权重,并结合综合评价函数,应用所构建的城市交通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南京市2011—2015年的城市交通运行效率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5年南京市的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值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11—2012年南京的城市交通运行效率较差,2013—2014年为中等水平,2015年达到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济南市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变化趋势,从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结构、出行时耗、出行时间分布等方面,比较分析2009年与2004年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并总结居民出行特征变化发展的情况及其原因。最后指出,济南市城市交通系统需要在城市交通用地布局结构、优先发展公交系统、慢行交通与公交系统的衔接、交通需求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以实现优化城市整体交通出行结构并促进城市交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行人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城市交通出行中占有很大比例。然而,中国2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往往更多关注高速增长的机动化交通,行人交通的地位越来越被边缘化。重点对中国城市道路交叉口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行人过街设施在规划设计及信号控制方面,以及现行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不足。针对行人清空灯色的设置,提出中国应采用红闪作为行人清空信号的建议。最后,围绕行人与右转、左转机动车的冲突问题,提出了若干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有效的信号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刘峰 《交通标准化》2010,(19):180-183
针对新加坡解决城市机动车交通拥挤问题所采取的控制汽车保有量、控制机动车的使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交通管理等一系列对策,进行分析评价与思考,对于解决我国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考虑城市交通干线高峰时段小汽车与地面公交方式分担通勤客流的协同竞争关系,引入了出行者主观出行选择偏好以及出行方式客观效用。提出了基于出行者总收益最大化的出行服务方决策模型。通过对成都市天府大道出城向机动车通勤状态的算例分析,得到了在不同需求下具有最大出行者收益的道路分担结构,证实了模型的可行性。表明能够运用此模型通过对出行者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来促进两方式各自占用城市交通干线机动车道路资源的均衡性,实现城市交通干线出行者的效用最大化,为道路管理者对交通干线的流量管理决策与公交运营者的定价供给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а칫������ͨ�������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通出行率是反映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城市交通规划、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等工作中定量分析交通需求和供给关系的基础。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对交通出行率指标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并出版公布多版《Trip Generation》供全国交通工程师和相关专业人员参考。而北京市目前还没有任何对外公布的技术或部门标准来统一各类建筑的交通出行率指标值,这相当不利于开展各项交通定量分析和评价工作。本文在对北京市城区范围内办公建筑进行交通出行率调查的基础上,经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初步得到了北京市办公类建筑出行率指标的建议取值标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重度污染天气频发,严重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由于缺乏空气重度污染期间居民出行行为方面的分析,难以量化城市交通运行特征的变化。以北京市两次空气重度污染红色预警实践为契机,全面收集红色预警期间道路交通运行监测数据、交通排放、居民出行行为等多元数据,通过历史数据对比和交叉分析,得到空气重度污染期间居民出行需求、出行方式、出行时间等出行行为特征,以及道路交通量、运行速度等指标变化。结果显示:空气重度污染期间居民出行特征变化较大,需求降低、方式转移多元、出发时间集中;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后,机动车日均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减少19%,颗粒物(PM)排放量降低17%。  相似文献   

16.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多和市政工程的建设施工,城市交通出行环境恶化.不断恶化的交通出行环境和现公交运营模式,无法满足市民日益多样化、高效性和个性化的出行需求,谋求新的公交运营模式和创造更舒适的出行环境,定制公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城市居民出行成本的量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城市中几种常见的出行方式,主要包括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公共汽车、小汽车和出租丰在使用成本、基础设施成本、出行时间成本以及外部成本四个方面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分别确立了城市交通出行成本的计算方法和模型。然后以哈尔滨市为案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以便为交通政策的制定以及交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给我国城市交通节能减排提供一定依据,对国内不同等级城市交通碳排放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我国五类七档城市规模划分标准,选取各档共20多个城市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利用基于居民出行的城市交通碳排放计算模型进行了交通碳排放分析与峰值预测,并对各类改善措施进行量化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城市规模、机动化程度、出行距离都与碳排放强度正相关,我国城市交通碳排放将在2022年左右达到峰值,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出行距离等都具有较好的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广州市先后实施了交通拥堵点及片区治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试行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等一系列交通改善措施和政策,交通改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现阶段广州城市交通存在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高度集聚、机动车高强度使用、交通资源与机动车不匹配等问题,亟须采取综合性交通改善措施。一、交通拥堵成因1.交通设施与城市空间不协调交通和城市空间布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必须统筹协调才能有效推  相似文献   

20.
厦门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在分析厦门市2003年和2009年城市居民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出行时耗、出行空间分布、出行时间分布等一系列重要指标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厦门市城市居民的出行规律和变化特征,并找出其主要原因.随后针对居民出行总量增加,出行距离加长、出行耗时增加、私人交通方式比重较高、城市交通大区间的联系通道交通量较大、高峰小时峰值强劲等特点,对厦门市城市交通发袅提出公交优先发展,就近就业,建设快速交通系统及交通需求管理等建议,为缓解厦门交通压力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