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3月29~30日,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组织专家在山东青岛集中研讨休闲渔船及装备检验技术法规编制工作。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栗倩云处长、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唐金龙总工程师、山东渔业船舶检验局乔培新副巡视员参加了研讨。来自部分沿海省渔船检验系统、科研院校和船舶设计研究等单位的20多名代表围绕休闲渔船及装备检验技术法规的编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渔船检验是指由专门的渔船检验机构对渔业生产船舶和渔业辅助船舶的建造、营运及其船用产品等实施的监督检验。对渔业船舶实行检验的主要目的不仅是通过对船体结构、安全性能、动力装置、安全设备以及重要的材料、部件的检验,使渔船具备安全航行、作业的技术条件,以保障渔船及船上人命财产的安全,而且要防止渔船污染水域环境。 一、渔船检验及其发展 渔船检验机构是经批准设立的,代表国家行使渔船检验及监督的管理职能,是法定的行使职能的执法机关。 1979年6月,我国的渔业船舶的监督检验工作由交通部移交农业部负责。伴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3.
正气胀式救生筏是船舶航行和作业过程中遇险后较为理想的救生设备之一。由于救生筏的制造与检修质量直接关系到救生筏在危急时刻是否即时可用,因此,原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以下简称"农业部渔检局")连续多年对该类产品及救生筏检修站实施生产、使用和检修领域全覆盖的监督抽查,但抽查结果表明目前的救生筏产品质量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在当前渔船检验职能划归交通运输部后,有必  相似文献   

4.
信息公告     
正交通运输部履行渔业船舶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4月18日,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原农业部的渔业船舶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自2018年4月20日起,交通运输部正式履行渔业船舶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拟订渔业船舶检验政策法规及标准,监督管理、行业指导等行政职能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承担;渔业船舶和船用产品法定检验等职责由中国船级社承担。除检验业务和监督管理实施主体按改革要求进行调整外,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渔船用产品检验是对渔船所使用的有关水上安全和防止水域大气污染的重要设备、部件和材料的检验。产品检验是渔船检验的源头。目前我国对于渔船用产品检验的上位法主要有《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实际操作的检验制度为《渔业船舶船用产品检验管理规定》(农渔检(产)[2014]1号)。"管理规定"的发布方原农业农村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在2018年机构改革后,  相似文献   

6.
正5月11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召开承接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行政职能后的首次干部大会。受部党组委托,何建中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推进改革到位,发挥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持续强化水上安全监管,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积极稳妥实现职责融合,推动海事事业发展。部海事局局长、党组书记许如清主持会议并代表部海事局党组作表态发言。部人教司副司长时骏宣读部和部党组关于原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刘晴、唐金龙、孙有恒3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我国渔船数量占船舶总量的96%左右,占世界渔船总量的近24%。由于渔业特别是海洋捕捞业是传统的高风险产业,渔船事故时有发生。一遇上恶劣天气,主管部门更是为之提心吊胆,因为谁也不能确定不会有船舶事故发生。眼下,随着农业部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视,渔船安全有了一个良好的保障。最近,记者就一些渔船安全以及检验问题采访了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局长张合成。  相似文献   

8.
正1992年,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动力工程系的张东文加入山东渔业船舶检验局,从此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和渔船检验事业相伴至今。为将所学融会贯通,张东文不断学习,不怕吃苦,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终成渔船检验界的一面旗帜。2009年,张东文荣获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个人三等功,2019年荣获由部海事局和中国海员建设工会联合授予的"最美验船师"称号。  相似文献   

9.
60万艘渔船安全状况堪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统计,中国渔船总数95.76万艘,其中机动渔船50.96万艘。2004年全国共检验渔业船舶32.29万艘,占渔业船舶总数的33.72%。换言之,还有60余万艘渔船,没有被纳入农业部监管之内,安全状况堪忧。全国水上安全,重在渔船。那么,谁为60余万艘渔船安全负责,便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一、渔船现状 1.中国渔船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由农业部渔业局、渔船检验局负责管理.农业部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渔船作为船舶类型之一,参加全国造船学术交流活动,得到造船界的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事》2020,(1):27-27,29
日前,交通运输部颁布《渔业船舶检验管理规定》(简称《规定》),将于2020年1月1日实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的配套规定,《规定》进一步明确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和检验机构职责,明确有关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要求,解决渔业船舶检验的突出矛盾,促进渔业船舶检验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升。同时,制定《规定》是交通运输部渔业船舶检验和监督管理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也将填补渔业船舶检验和监督管理在规章层面的空白。该规章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渔业船舶检验和监督管理制度体系,保障渔业船舶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的有效落实,促进渔业船舶检验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在船舶规范体系总体框架下完善渔船技术规范体系,不仅有助于渔船检验的管理,适应政府改革要求,同样符合国际惯例,更为下一步加入国际渔船公约做好铺垫。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将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理顺商船与渔船,检验与监督的职责关系。而目前渔船技术规范体系是在渔船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于2003年8月1日起施行。对于有着1300万渔民和93万艘渔船的渔业和渔船大国来讲,此举意义非同寻常。但是,在为“有法可依”欣慰之余,“法之必行”也许是我们目光的下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4.
终归大海作波涛--鲜销船归属管理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航 《中国船检》2005,(10):16-20
我国是海洋大国,也是渔业大国,水产品鲜销运输是整个渔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鲜销船作为渔业辅助船舶一直归属农业部管理,这一有违国际惯例的做法,使这类船舶在远洋营运中存在着被他国滞留的风险。不仅给渔民、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也将给国家形象带来不良影响。对此,交通部海事局与农业部渔业局、渔业船舶检验局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决定将从事国际间航行鲜销船的船舶检验、船舶登记和船员考试发证从农业部门转由交通部门实施管理。  相似文献   

15.
<正>在向渔业大国、渔业强国前进的征程中,我国渔检部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技术力量薄弱到强力支撑渔业快速发展,渔船检验风雨兼程、一路向前。在隆重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船检》杂志特邀请原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局长包盛清追忆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00年《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以下简称《ZY2000法规》)颁布之日起,渔船勘划载重线就正式列为检验监督管理的项目之一。至于渔船为什么要勘划载重线,以及勘划标准所具有的特色,一直是专业人士所关注的问题,现针对《ZY2000法规》将这些问题以问答的形式诠释如下:1、《载重线公约》不适用渔船,为什么渔船要引进载重线?答:船舶勘划的载重线,  相似文献   

17.
正"救生筏存在捆绑问题!""救生衣无船名和船籍港!""信号灯安装错误!""机舱通用报警电铃未响!"……在江苏省渔业船舶安全设备检验实操培训的实船检验环节,参训学员们严谨细致,丝毫不敢放过任何存疑之处。2020年以来,江苏省政府、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江苏渔船检验局重点落实渔业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清单和"一打三整治"行动方案,压实责任,排查隐患,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对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的管理可概括为船舶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检验.船舶的技术检验包括法定检验和入级检验两个部分,在海事局组建以前,船舶的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和船舶入级检验规范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中国船级社)组织制定和实施.1998年交通部进行的体制改革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合并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技术检验的法定部分将由海事局制定和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国内航行的小于500总吨的船舶(不包括渔船)占我国国内船舶(不包括渔船)总数量的73%,船长小于12米的国内渔船占国内渔船总数量的80%以上,小型船舶在国内船舶中占比较高。上海海事局创新小型船舶检验制度,形成小型船舶检验及其监督管理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推进船舶检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0.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2,(3):250-250
在2012年5月23日召开的中国渔船装备技术发展论坛上,中国渔业船舶检验局首次发布了十大渔船标准化船型。这十大标准化船型是广西渔轮厂等造船厂建造的41.38m钢质拖网渔船、43.6m钢质灯光围捕渔船、37.8m钢质单甲板灯光围网渔船、32.98m玻璃钢拖网渔船、21.3m玻璃钢拖网渔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