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相比于传统铝合金、高强钢和玻纤复合材料等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减重效果和强度优势更加明显。在国内市场,虽然已有部分展车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局部及一些零部件上的应用,但目前尚处于样车、样件及研制品的阶段。如何开发出适用于汽车量产工艺和制造节拍的加工及连接工艺,同时降低制造成本,仍然是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量产汽车领域应用的重大难点。本文介绍了碳纤维的各向异性与复合材料设计方法、加工工艺及多材料连接工艺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热塑性复合材料是一类重要的汽车轻量化材料,以其代替金属材料和热固性复合材料等,可以实现减轻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介绍了以聚丙烯和玻璃纤维复合的模压型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常用种类,以及LFT、GMT、CMT等复合材料的特点、性能和典型工艺;还介绍了不同种类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情况、设计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配件》2009,(35):13-13
为了提高BMC—SMC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艾蒂(IDI)工业绝缘材料(上海)有限公司近日在上海国际汽车制造技术及装备与材料展览会上举办了多场关于热固性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特性等技术讲座及参观其在金山工厂的活动,受到了专业观众的良好反应。  相似文献   

4.
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正时齿轮的制造中,根据复合材料的工艺特性,确定了复合材料模具设计的特点及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是以热塑性树脂为基体,纤维为增强材料而制成的复合材料,是一类新兴的轻质高强材料。与传统的汽车材料相比,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密度更低,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密度一般为1.1~1.6g/cm3,仅为钢材的1/5~1/7,比热固性玻璃钢轻1/3~1/4,能够大大减轻整车重量。另外,与热固性复合材料相比,热塑性复合材料还具有高韧性、高抗冲击、无限预浸料存储期、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易修复、可回收再利用等众多优点,因而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本  相似文献   

6.
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组成、性能特点及其主要的成型工艺,并列举了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实例,指出热塑性复合材料因具有性能优异、可多次成型、能回收再利用等特性将成为车用树脂基复合材料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模量高、比强度高等优点,是优异的轻量化材料之一。为探寻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趋势,文章对近几年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国内外汽车上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虽然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效果极佳,但存在成本较高、工艺复杂、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现阶段还主要应用于国内外的高端车型。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炫丽的外观,深受年轻人喜欢,以“运动套件”的形式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外饰件,是未来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上应用的主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密度低、韧性好、可直接回收利用等特点,有逐渐取代热固性复合材料的趋势。介绍了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种类、成型工艺、性能特点和发展方向,说明了不同种类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商用车零部件上的应用情况及设计时的注意事项,可以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选材、设计、检测和扩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尼龙及其复合材料是汽车常用的塑料材料之一,研究其结构与性能有助于扩大其在汽车上的应用.文章以汽车上应用最广泛的尼龙、玻璃纤维增强尼龙、尼龙聚丙烯合金和尼龙丁腈橡胶合金材料为例,分析它们内部结构的不同以及在力学性能上的区别.针对不同材料的不同性能,列举了这些材料制造的具体零部件和使用现状.由于尼龙及其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其应用范围必将不断扩大.今后对尼龙及其复合材料缺陷的优化和改进,将成为这种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合成树脂为基体,以纤维为增强材料,经成型技术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与钢铁材料、铝合金等传统材料相比,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质量小、比强度高、耐腐蚀、减振性能好、可设计性强、易于加工等优点,在汽车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组成和分类,重点介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铸造中如何采用成本低、加工周期短、维修方便复合材料模具及强化模具的表面技术,可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益,本通过对铸造模具表面强化原理的分析,着重于对高耐磨复合材料的研究,介绍了耐磨材料的组成,结构,并以生产中的应用实例介绍了耐磨材料在实际模具铸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唯一  吴勇生  廖辉红 《公路工程》2020,(2):191-194,223
钢结构桥梁的传统预拼接工作存在数据获取效率低、实地操作困难和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长益高速公路扩容工程为例,结合地面固定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详细阐述了基于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多跨π型钢混组合结构桥梁的虚拟预拼和检测方法。主要步骤为扫描设计、点云获取、数据处理及建模、虚拟预拼及误差检测。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复合材料电池盒的易变形性和制造误差特征,复合材料电池盒加工夹具设计显著区别于普通机械加工工件定位夹具。本文首先介绍了复合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给出了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夹具的简化;最后,重点阐述了面向复合材料电池盒夹具设计的定位原理和夹具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虚拟预拼装过程中,施工现场条件与构件本身性质对混凝土桥梁构件三维激光扫描及其后续逆向建模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以混凝土组合箱梁为背景,提出残缺三维激光点云的自动逆向建模方法.该方法利用实测点云与设计数据最佳匹配的数学优化问题提高自动性,并采用k-d tree和最小生成树(MST)等数据结构以及算法提高计算效率和鲁...  相似文献   

15.
陶瓷-金属复合挺柱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是连接方式。机械连接和钎焊连接两种复合挺柱,后者的连接可靠性较高。钎焊过渡层和减薄陶瓷块厚度可降低钎焊复合挺柱中陶瓷块的残余应力。陶瓷复合挺柱的应用效果除了取决于陶瓷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性能外,还取决于挺柱陶瓷镶块工作表面的加工质量及配对凸轮表面的强化程序。  相似文献   

16.
结合成渝地区环线纳溪至宜宾段公路白鹤林复合式互通设计实际,介绍了复合式互通设计主要连接方式,讨论了复合式互通交织段的通行能力,分析了交织车道的布置方案及其特点。结果表明:选择合理的连接方式,既满足了互通的通行能力,又保证了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7.
桥梁板式橡胶支座与粘滞阻尼器组合使用的减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建军  李建中  范立础 《公路》2004,(11):41-46
在分析几种减隔震装置的减震耗能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粘滞阻尼器与板式橡胶支座组合使用的减震措施,并利用非线性时程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对这种组合装置的减震性能进行了研究。为了研究阻尼系数、阻尼指数和周期对减隔震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本文做了大量的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合使用板式橡胶支座和粘滞阻尼器,既能显著地减小结构地震力。又能有效地控制梁体位移及墩、梁相对位移。  相似文献   

18.
罗爱华 《中南公路工程》2006,31(6):21-23,28
针对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随时间延续而增长的现象,基于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的面积比公式,分别对桩体和桩周土体承载力的时效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考虑时效的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并给出了公式中重要参数的参考值。最后结合某一工程实例,对一具体的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进行时效分析,其结果表明,在进行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时考虑时效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现场试验,研究了柔性基础下采用CFG桩帽网复合地基和CFG桩桩板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并对二者的地基沉降和桩土应力比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帽网比桩板的沉降大;CFG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随着荷载增加而增大,当加载结束后,桩土应力比趋于平缓;稳定后,帽网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为516,荷载分担比为62 %,桩板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为663,荷载分担比为79 %;CFG桩桩板结构的整体特性优于桩帽结构。  相似文献   

20.
贾京丰  陈文涛 《桥梁建设》2007,(A01):148-151
灌河大桥是连盐高速公路连云港至盐城段上的一座结合梁斜拉桥,介绍该桥施工监理中质量和安全控制的要点,为结合梁斜拉桥施工监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