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分析了陕西地区小儿IgA肾病(IgAN)的特点。发病率高,占同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活检总数51.5%。血尿和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97%、100%)。以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者55.9%,大量蛋白尿52.9%,肾病综合征41.2%,急性肾功能衰竭(ARF)2例。病理损害均为轻(Ⅰ~Ⅱ级)、中度(Ⅲ级)。单纯IgA沉积占55.9%。临床完全缓解率达85.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高血压病肾脏早期受损的诊断价值。方法 高血压病组40例,其中1期10例,Ⅱ期21例,Ⅲ期9例,正常对照组27例。取晨尿分别检测尿RBP、β2-微球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醇、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肌酐。结果 高血压病组尿RBP/Cr显著高于对照组,按高血压病分期,各期尿RBP/Cr亦显著增高,尿RBP/Cr与β2m/Cr、NAG/Cr、Alb/Cr、TRF/Cr均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陕西省中医院肾病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30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中青年组发病比例最高(90%);各年龄段均以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高血压、肾功异常在≥60岁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9.3%和28%。2免疫荧光IgA+IgM病理类型所占比例最高(36%),其次为单纯性IgA(29.7%)、IgA+IgM+IgG(17.7%)、IgA+IgG(16.7%)。Ⅰ~Ⅲ级分型中免疫荧光单纯IgA所占比例最高;在IV和Ⅴ级中以IgA+IgM沉积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5.5%、81.8%。所有IgA肾病中表现为C3沉积的比例较高,为63.3%。3肾组织病理改变分级以Lee分级Ⅰ~Ⅳ为主,占96.3%。Ⅰ~Ⅴ级病理改变的临床表现均以血尿、蛋白尿为主,相比其他临床表现更多见(P<0.05),各病理分级中血尿、蛋白尿、血尿合并蛋白尿、高血压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肾功能异常的比例以Ⅴ级为著,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Ⅰ~Ⅴ级病理改变中尿RBC、尿蛋白异常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病理类型Ⅳ级血清中C3下降最显著(P<0.05);病理类型Ⅴ级病例血清中IgA升高的比例最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中肌酐异常的比例随着病理类型分级的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以病理类型Ⅴ级血清肌酐异常的比例最高。结论 IgA肾病具有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多样化等特点,IgA肾病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的发生率与病理分级无相关性,但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胱抑素C及其他标志物诊断糖尿病肾病效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对于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9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规方法测定Scr及BUN;用放免法测定血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用99mTC-DTPA法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用PENIA法测定血CysC.并比较各观察指标AUCROC.结果 在早期糖尿病肾病,CysC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Scr、BUN、β2-MG及m-Alb,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血清CysC水平与GFR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 血清CysC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较Scr、BUN、β2-MG、m-Alb更为敏感;并可以较准确地反应GFR,是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改良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阿霉素肾病在不同病理发展阶段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采用间隔2周两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复制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血、尿生化指标和肾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 该模型表现为严重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病理学检查显示,4周末肾小球足细胞肿胀,系膜细胞轻度增生;8周末有球囊粘连,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12周末部分肾小球节段性轻、中度硬化,间质内有明显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并有轻度纤维化.结论 经改良间隔2周两次尾静脉内注射阿霉素4mg/kg,可以成功复制阿霉素肾病模型.急性模型病理学改变类似人的微小病变性肾病,慢性模型病理学改变类似人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6.
<正> 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 NephrotisSyndrome,INS),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严重水肿为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包括微小病变(Minimal Change MC)、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Mes PGN)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FSGS),其中 MC 约占 IKS 的52~78%,MesPGN 及 PSGS 两者共占9~15%。不同病理类型在发病初期所呈现的临床症状很难区别,但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的反应不同,以 MC 预后最好,而 FSGS 则不容乐观,相当数量的患者可进展至慢性肾衰及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Disease ESRD)。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是各自独立的疾病,还是一组具有共同发病机理但损害程度不同的疾病,相互间可否转化,促使转化的因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益宁络方对IgA肾病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增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球菌肠毒素B复合感染的方法复制小鼠IgA肾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甙组[5mg/(kg·d)]及清益宁络方低剂量组[18.2g/(kg·d)]、高剂量组[36.4g/(kg·d),并设正常组为对照。连续给药5周,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PAS)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系膜基质增生程度,系膜细胞增殖情况,并采用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对系膜基质含量进行灰度分析。结果模型组系膜基质中重度增生,与各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5);清益宁络方高低剂量组系膜基质轻中度增生,与雷公藤多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4 5);PAS染色观察到雷公藤多甙组、清益宁络方高、低剂量组系膜细胞增殖减轻,系膜基质含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益宁络方高剂量组系膜细胞数、系膜基质含量少于雷公藤多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间系膜细胞数及系膜基质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益宁络方具有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减轻肾组织病理损害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有和无心绞痛病史的的13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心绞痛病史组与有心绞痛组比较,心梗多发生于前壁(P<0.05),且前者合并糖尿病者较多(P<0.05);两组患者CPK峰值、LVEF值、早期并发症及再梗率、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提示无心绞痛病史的心肌梗塞与有心绞痛者具有相似的病理生理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脂质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病人血清脂质代谢异常与肾脏损害间的关系。方法 64例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人,按尿清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分组,并设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rt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比较组间差异及与UAER的关系;同时比较血脂与血糖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清蛋白尿组仅Apo-A1显著降低(P<0.01);微量清蛋白尿组Apo-A1显著降低,Apo-B显著升高(P<0.05);临床期DN组Apo-A1显著降低(P<0.05);Apo-B、TC、LDL-C显著升高(P<0.05,0.01),Apo-A1/Apo-B在DM三组均显著降低(P<0.01,0.05);TG、LDL-C及Apo-B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P<0.01,0.001);TC、TG及LDH-C与血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DN病人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异常,与血糖控制不良有关,且随肾脏损害加重而加重,其中TG、HDL-C及Apo-B的异常增高与肾脏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推测脂质代谢异常可能是DN诱发或(和)加重因素之一;控制血糖有助于预防血脂代谢紊乱;而控制血脂代谢异常有助于延缓DN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G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质量浓度变化及免疫抑制剂对其影响 ,分析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检测患者及对照者血清VEGF质量浓度。结果 GD患者血清VEGF显著高于对照组。GD临床分组中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组 (CGN)、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组 (LGN)、紫癜性肾炎组 (HSPN)、狼疮性肾炎组 (LN)患者血清VEGF均高于对照组 ,而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未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血清VEGF高于对照组 ,服用者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GD患者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后与冲击前对比血清VEGF显著下降。肾病综合征组 (NS)患者肾病期血清VEGF高于缓解期 ;膜性肾病 (MGN)患者血清VEGF与 2 4h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LN患者血清VEGF与血浆γ 球蛋白、血抗 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结论 VEGF参与GD的发病机制 ,与蛋白尿的发生发展有关。免疫抑制剂可降低血清VEGF质量浓度。LN患者血清VEGF质量浓度与LN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对1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浓度及聚集功能测定表明:AMI患者血浆Fg浓度明显升高,Fg聚集功能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但Fg浓度升高并在病程中有动态变化,Fg聚集功能则无动态变化;AMI并发症组比无并发症组患者,上述2项指标均有明显升高(P<0.001)。提示Fg浓度升高及聚集功能增强与AMI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对其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糖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制备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DN组)、贝那普利组(B组)、贝那普利加血栓通组(X组)、空白组(N组)。于实验12周末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DN组相比,X组TNF-α、h-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肾小球球囊增大程度减轻,基底膜增厚有所减轻,肾小球系膜扩张程度下降。与B组相比,X组TNF-α、h-CRP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系膜细胞增生病变明显改善。结论血栓通联合贝那普利对DN大鼠的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h-CRP、TNF-α的表达及抑制DN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的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有无区别。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82例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①发病年龄:男(46.89±16.73)岁,女(48.39±15.45)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表现:在病程、血尿、高血压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无差异(P>0.05),而浮肿的发生率男性81.43%,女性88.57%,女性高于男性(P<0.05);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男、女性分别为82.41%(253/307)、82.29%(144/175),两组无差异(P>0.05);③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定量男性(4.79±2.88)g/(1.73m2.d),女性(4.15±1.85)g/(1.73m2.d),血浆白蛋白男性(25.86±7.87)g/L,女性(27.05±6.57)g/L,血IgG水平男性(7.11±3.66)mmol/L,女性(8.05±3.33)mmol/L,分别行两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尿蛋白定量与血浆白蛋白、血IgG呈负相关,与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男女间结果一致;尿素氮男性(6.67±4.21)mmol/L,女性(5.43±2.96)mmol/L,肌酐男性(102.82±110.3)μmol/L,女性(83.06±89.61)μmol/L,两组均有差异(P<0.05),但经体表面积校正后两组肌酐清除率比较无差异(P>0.05);④病理方面:免疫荧光检查除无肾小球的外,均为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以IgG沉积为主,男性占98.96%,女性99.40%,病理类型以Ⅰ期膜性肾病最常见,男女性分别为62.54%、61.14%,两组间无差异;⑤危险度评价,男性较女性高。结论①原发性膜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②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③男性的尿蛋白量大于女性,而血浆白蛋白、血IgG低于女性,胆固醇高于女性;④病理以Ⅰ期膜性肾病常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脱落足细胞与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变化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期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方法收集IgA肾病患者尿液,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尿中足细胞Podocalyxin蛋白表达判断尿脱落足细胞数量,并通过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尿脱落足细胞与IgA肾病活动性或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①尿脱落足细胞数量:IgA肾病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程度蛋白尿组中尿中脱落足细胞数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脱落足细胞与IgA肾病活动性指标如破坏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活动性指数(dGAI)、肾小球慢性病变指数(GCI)、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指数(infI)、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指数(TCI)、小动脉慢性病变指数(VCI)、总评分、肾间质损害程度及肾间质评分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为0.225、0.325、0.243、0.335、0.226、0.409、0.511和0.262,P分别为0.003、0.001、0.017、0.001、0.027,<0.001、<0.001、<0.001);③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舒张压、以及dGAI指数、TCI指数进入尿脱落足细胞回归方程。结论尿足细胞脱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IgA肾病的活动性病变,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相关,有可能作为反映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作者将5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以脑活素治疗;对照组以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包括激惹、拥抱反射、惊厥、肌张力增强等的恢复均比对照组快(P<0.001或0.002)。认为脑活素是治疗HEI比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1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血回输(UVB)加中药补肾益脑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脑活素加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和临床主要症状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实验室检测项目(TG、PO2、SOD、MDA、WBV)两组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明显地得到改善(P<0.05)。说明该疗法可降低血脂、血粘度和MDA,提高血氧含量和SOD含量,较单纯西药为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与原发性膜增生性肾炎(PMPGS)的临床与病理资料,了解其特点及两者的区别。方法对比分析我院近20年来IMN(551例)与PMPGS(105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①IMN和PMPGS均为男性多于女性,两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IMN及PMPGS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7.22±16.32)岁、(39.10±15.4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IMN的病程中位数为4月,其中50%的病例在(1~11)月,PMPGS病程中位数为6月,其中50%的病例在(3~24)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IMN及PMPGS均以肾病综合征为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IMN及PMPGS有血尿者分别占33.76%(186/551)及56.19%(59/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⑥两组血压、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浓度、血IgG、Ig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中IgM、C3、C4的浓度及补体(C3)降低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⑦两组合并肾功能不全以及血中尿素氮、肌酐的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⑧总体疾病危险度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⑨两组在肾脏免疫病理表现方面,均有较强的免疫球蛋白沉积,但IMN较PMPGN免疫荧光沉积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两种疾病均为男性多于女性;②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③PMPGS较IMN血尿常见,补体(C3)降低的比例高;④IMN在肾功能损害合并肾功能不全及疾病危险度的评价较PMPGS轻。  相似文献   

18.
以核孔滤筛法测定由5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静脉血制备的标准红细胞悬液和标准红白细胞悬液的滤过指数(IndexofFiltration,IF)。比较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所分成的轻、中、重3组上述两种悬液的IF,结果发现前者的IF在脑出血各组及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后者则差异极为显著(F检验,P<0.01)。标准红白细胞悬液的IF与脑出血量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提示急性脑出血白细胞变形性测定可作为判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估计脑出血量和评价疾病预后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Ⅱ,AngⅡ)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作用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洛汀新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科素亚对损伤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肾切除组、单肾切除+洛汀新组[10mg/(kg·d)灌胃]、单肾切除+科素亚组[20mg/(kg·d)灌胃]、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注射组(早晚各2U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注射+洛汀新组和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注射+科素亚组,共8组。通过右肾切除+STZ 45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Ⅰ型DN模型,模型建立16周后进行药物干预,期间每4周称量大鼠体质量,药物干预8周后处死动物。留取血清和尿标本,观察血糖、尿糖、尿蛋白/肌酐和AngⅡ的变化;留取肾组织标本,称量肾质量,行光镜检查,提取肾小球,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组织中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DN组大鼠血糖、尿糖明显升高、肾质量/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体质量明显减轻(P<0.01)。与DN组相比,洛汀新和科素亚干预大鼠体质量均明显增加(P<0.05)。2DN组大鼠肾脏病理呈DN早期表现(系膜增殖、系膜基质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狭窄,可见蛋白管型)。洛汀新和科素亚干预组大鼠肾脏病理表现明显好转。3与对照组相比,科素亚治疗大鼠血清中AngⅡ水平明显增加(P<0.05)。4DN组与洛汀新治疗组Podocin和Nephrin的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洛汀新和科素亚对糖尿病肾病都具有一定的足细胞保护作用;鉴于科素亚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的AngⅡ水平明显升高,使得洛汀新在发挥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面更具前景。  相似文献   

20.
作者观察的亚急型克山病153例中,心电图发生低电压者97例(63.4%),其中死亡42例,病死率43.3%,为非低电压组的1.35倍,其临床痊愈率(36.1%)明显低于后者(53.6%),P<0.05。低电压组合并其他心肌损害的心电图改变如病理性Q波、ST-T异常、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等明显多于非低电压组,P<0.05或P<0.01,表明心肌损害广泛。QRS电压随病情的改善或加重有动态变化,故心电图QRS电压及其变化可作为评估亚急型克山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