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运文献信息》2004,(7):25-25
2003年美国海岸警卫队发布了在船舶通航系统(VTS)区域内强制配备AIS的过渡时期规则。规则开始为SOLAS船舶,然后延伸到小船,他们包括大于20m的商船、拖轮,其次为8m和600马力及短途旅游艇和100总吨或大于50客位的渡轮。  相似文献   

2.
白木  子荫 《天津航海》2002,(4):36-38
1 什么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船舶通信和相互识别是海上航行和近海调度管理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由于雷达在恶劣天气和障碍物环境下的应用受到限制,使用VHF的通信面临语言交流的困难,对船舶识别问题的解决一直是研究人员倾注心血的方向.船舶识别以及识别方向上的避碰既是助航设备研究的难点,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白木  子荫 《中国水运》2002,(6):38-39
什么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船舶通信和相互识别是海上航行和近海调度管理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雷达在恶劣天气和障碍物环境下的应用受到限制,VHF通信又面临语言交流的困难.因此,船舶识别以及避碰既是助航设备研究的难点,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宗小猛 《世界海运》2019,(10):50-52
介绍一起船舶首向信息未接入AIS设备和雷达的船舶安全检查典型案例及缺陷纠正情况,解读《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及修改通报的相关要求,对国内航行海船配备船舶首向传送装置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比较AIS的船舶识别与避碰规则中互见的异同,如果AIS对船舶的识别可以认为是互见,还将叙述其对船舶避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此文依照相关法规、规则对群岛海道的设定原则,船舶航行与通过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对印尼附近海域群岛海道的实际航法和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使用群岛海道的船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简称AIS)是一种新型的辅助导航设备,IMO MSC73会议已通过AIS强制性安装议案.按照SOLAS公约第五章新规则要求,所有在2002.7.1或以后建造的大于等于300总吨从事国际航运的船舶,大于等于500总吨不从事国际航运的货船和所有客船均须装配AIS设备.2002.7.1前建造的从事国际航运的客船和油轮,要求2003年7月1日前安装;50000总吨及以上船舶,2004年7月1日前安装;10000总吨-50000总吨的船舶,2005年7月1日前安装;3000总吨-10000总吨的船舶,2006年7月1日前安装;300总吨-3000总吨的船舶,2007年7月1日前安装.从事国内航线的客船以及500总吨以上的船舶,2008年7月1日前安装.  相似文献   

8.
1 ISPS规则生效后,船舶必须持有哪些证书和文件?规则生效后,船舶必须持有长期或短期《国际船舶保安证书》(ISSC)、经过批准的《船舶保安计划》(SSP)、《SSP批准书》、《船舶保安评估报告》(SSA)、《现场检验报告》(ONBRI)VERIFICATION RE.PERT FOR ISPS)、符合证明、主管机关颁发的《连续概要记录》(CSR)、AIS和船舶保安警报系统检验报告及产品说明书等。  相似文献   

9.
南京长江大桥水域通航环境复杂,安全风险高。掌握船舶航行规律,对桥区水运安全监管及航道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大数据,采用自动化并行航迹密度计算方法,识别出不同大小的船舶在不同水期的规律航迹分布,并结合多源数据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研究发现大桥水域船舶航行总体符合航行规则;相比小型船舶,大型船舶航行更加规范,通过桥孔时位置更居中,和桥轴法向夹角更小,主航迹带与航道重叠度更高;洪季受水流作用影响,船舶航迹较枯季整体偏北,随水位降低呈逐步向南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ARPA是用于船舶避碰的主要设备,对减少船舶碰撞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工作原理和设备性能等方面的原因,ARPA在功能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为船舶导航和避碰系统提供更精确可靠的数据,确保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船舶海上航行安全度求解复杂、参考因素权重确定困难等方面的不足,研究影响评价模型准确性的数据来源、模型构建方法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船舶重要指标筛选方法和数据库构建及检索设计方案。构建基于模糊数学方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和专家评价法的船舶碰撞危险度(Collision Risk Index, CRI)求解模型,并根据实船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数据对船舶航行安全评价数学模型和构建的数据库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AIS数据的船舶航行安全评价数据库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易用性。船舶航行安全评价模型计算结果可信,符合专家经验及《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要求,可为船舶海上航行安全评价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AIS信息解码和显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毅 《航海技术》2006,(2):34-36
此文分析了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报文格式和解码显示的实现方法,并以船舶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为例分析其过程。  相似文献   

13.
极地冰区船舶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极地冰区船舶发展的背景,对极地航道、资源开发等因素等进行论述,认为发展极地冰区船舶是未来船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了与极地航行船舶相关的规范、规则的发展情况,认为规范和规则对极地冰区船舶的运行安全和减少排放等要求日趋严格,各船级社对极地船舶的设计要求和验证方法逐渐统一。介绍了当今世界主要的破冰船船型及动力系统,并对极地冰区船舶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船舶AIS航迹数据的有效管理,提升船舶管理水平,研究提升算法下船舶AIS航迹数据压缩方法。该方法通过IEC61162-1标准和ITU1371-1协议,转换AIS轨迹数据格式,采用基于偏序集的规则链方法清洗转换后的AIS数据,并完成数据中经度和纬度的坐标转换。将数据存储在SQLite数据库,并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导入提升算法中,通过该算法压缩船舶AIS航迹数据,获取船舶AIS压缩后航迹数据。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压缩率均在90.6%以上,数据长度损失率最大值为0.11%,压缩效果较好,并且可保证压缩后数据的完整性;压缩后可较好地保存船舶转向行为数据点,确保数据的效用成果,提升船舶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日前,在中国海事局今年开展的“安全诚信船舶”评选中,“苏州”号荣获“安全诚信船舶”称号,并在公布的第一批“安全诚信船舶”中,成为第一艘也是目前惟一一艘国际客货班轮。航行于上海至日本大阪航线的苏州号轮,是上海国际轮渡公司麾下的一艘国际客货周班轮。从1993年开航以来,该轮始终坚持“班轮服务、精益求精”的理念,针对周班营运节奏快、班期紧、人员素质要求高等特点,“苏州”号以ISM规则、SOLAS公约等为依据,围绕安全与班期两大  相似文献   

16.
10月27日,中远集团首批通过国际安保规则审核船舶颁证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船级社经中国海事局授权在经过严格审核程序后,向中远集运“商城”轮,中远(香港)航运公司“鹏图”轮,中远航运公司“清江”轮代表颁发了国际船舶保安证书,中远船舶获此证书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7.
以目前国内设计可接卸26.6万m~3LNG船舶中泊位最短的某液化天然气(LNG)码头工程为例,针对码头长度仅370 m时,26.6万m~3LNG船在不同风浪流组合作用下的船舶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进行了研究,以达到LNG船舶安全系泊的要求。主要通过不规则波及规则波作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船艏艉对调试验对比等进行了多手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规则波作用船舶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普遍大于规则波;物理模型试验中,45°斜浪的作用对船舶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的影响最大,30°斜浪次之;船舶艏艉对调停靠时船舶运动量与未对调前的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相差不大,艏、艉缆受力位置分布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8.
海军船舶自动识别系统(NA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和海上交通管理的效能,许多先进国家已使用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介绍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作用、关键技术以及在海军舰船上发展该系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海运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船舶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了船舶操纵和避碰的困难,此文提出了应用雷达应答器避碰的方法,介绍了在船舶上安装雷达应答器的可行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横浪作用下船舶动态系泊分析及撞击力的研究全部集中于大型码头,但对于拖轮目前尚无相关研究。结合东南亚某集装箱码头附属拖轮码头工程,进行拖轮在横浪作用下拖轮系泊稳定分析及撞击力研究。采用动态系泊分析软件aNyMOOR TERMSIM计算横浪作用下动态系泊稳定性,得到正常使用和极端工况下船舶撞击力、系缆力及船舶运动量,将撞击能量与中国《港口工程荷载规范》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并对比分析国内外规范对小型船舶系泊条件及船舶运动量的规定,结合本工程给出适用于拖轮的波浪及运动量推荐标准。结果表明,对于拖轮这种小型船舶,在横浪作用下,采用动态系泊分析软件计算船舶撞击能量大于规范计算结果,约为其2.3倍;在极端情况下,传统DA形及V形护舷可能已无法满足码头结构需求,须采用鼓形或锥形护舷才能满足经济合理的码头结构;另外推荐拖轮正常运营、极端工况允许运动量控制标准分别为纵移不大于1.5 m和横移不大于1.0 m、纵移不大于2.0 m和横移不大于1.5 m,推荐横浪波高控制标准为正常系泊不大于0.4 m、极端系泊不大于1.4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