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时期民航系统建立起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民航体制,新体制给民航运力动员与使用带来了诸如体制调整、结构重组,使运输保障组织协调难度加大等新的问题,针对这些新情况、新挑战,提出了重视民航系统的国防教育和保密工作,加强机构建设,建立民航后备机队以及依法建立民航运力兼容发展的协调机制等建议,为改善动员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美国民用航空预备队的基本情况及其运行体系、组织体制进行了介绍,并就坚持军民融合、确定民航运力动员建设的目标,坚持平战结合、进一步完善民航运力动员体制,坚持效益优先、着力提高民航系统的战备水平,坚持精确快速、提升信息化民航运力动员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航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民航在“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分析了新 时期下经济发展对民航运输的要求,系统介绍了2010年前我国民航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内容和 重点项目,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民航运输发展所需基础投资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专有性强,固定投资数量应与民航发展阶段规模相匹配,科学的需求预测是合理规划民航基础建设和机队建设的基础。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分析航空客运需求内外影响因素,建立中国民航客运市场需求预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因素考虑更加全面,精度提升明显。运用所建模型,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预测我国航空客运需求量将于2024年左右达到10亿人次。民航客运市场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于派生的民航运输长期需求预测与分析,具有普遍适用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5.
航空运输需求预测是民航发展规划和决策的前提,预测结果的精度会对民航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了民航客运需求系统的因果关系图,分析了各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航空客运需求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引入了计量经济学来建立模型的数学方程.然后,对模型进行了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民航客运的实际需求,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应用该模型对我国未来几年的航空客运需求进行了预测,并对比了不同的预测情景,结果显示经济水平对航空客运需求影响显著,宽松的人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航空客运需求.  相似文献   

6.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以提高民航系统安全水平为目的,运用系统分析技术一多层次模糊评估法对某民航单位航空安全进行评估,建立相应的评估实施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计算得出系统的综合安全度,从而依照安全度等级分析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实例分析计算,说明系统分析方法在民航系统安全应用研究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民航客机改装伤员后送飞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通过分析影响民航客机改装伤员后送飞机机型选择的因素,以民航的发展现状为基础,确定适改机型的筛选条件,并最终选择A319等9种机型为适改机型,可为今后的实际改装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代民航精神是民航人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的智慧结晶,为民航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民航院校是当代民航精神弘扬和践行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对当代民航精神内涵及特点的分析,提出在当代民航精神的校本化过程中,民航院校辅导员应努力践行当代民航精神,做好学生的榜样;通过对学生进行当代民航精神的认知教育、实践教育以及行为养成,加强对民航院校学生当代民航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统计工作是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的依据。民航统计也是我国民航局一直重视和积极实施及完善的工作之一。作为经济大省,江苏省民航运输统计工作对江苏省民航运输发展具有较强的辅助作用。该文首先分析了民航运输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探讨了江苏省民航运输统计的工作思路,最后构建了江苏省民航运输统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民航运力的迅猛发展为军队利用民航货机集装化装运军事装备提供了雄厚资源。在介绍当前民航货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影响民航货机装运军事装备的几何因素、重量因素和装卸载设备因素等限制条件,最后通过计算分析民航货机的装运能力以论证民航货机集装化装运军事装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轮轨激励问题,系统归纳了轮轨激励常用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引起轨道不平顺、车轮非圆等轮轨激励的原因及其作用机制,重点研究了车轮多边形磨耗、钢轨波磨等中高频轮轨激励的形成机理;从动力学性能和噪声方面阐述了轮轨激励作用对高速列车运行品质的影响,从疲劳损伤的角度分析了轮轨激励对车辆/轨道系统零部件服役性能的影响;结合现有监测技术和轮轨激励研究方法,提出了高速列车轮轨激励的研究展望。研究结果表明:现场观测、数值仿真和试验模拟是目前研究轮轨激励最常用的方法;轮轨摩擦自激振动、车辆/轨道系统零部件结构共振、材料自身特性及工艺质量是导致轮轨激励形成的根本原因;系统结构参数、运行速度、里程、载重、线路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轮轨激励的形成和发展;低频激励的存在虽然会限制列车曲线通过速度,但对车辆/轨道系统零部件服役性能影响不大;中高频激励会严重影响列车运行品质,使系统长期处于中高频振动状态,引起零部件的结构共振,加速系统零部件的疲劳损伤;建议结合实时监测技术和精准的检测手段对轮轨激励形成机理和发展过程展开深入研究,并可通过轮轨匹配型面优化、工艺设备和减振降噪装置智能化产品的研发、车辆/轨道系统结构优化和维护保养等措施来抑制或减缓轮轨激励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手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交通运输行业坚持依法防控,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依法依规开展应急运输保障、公路设施维护、交通卫生检疫、运力应急征用等工作。与此同时,疫情防控也对现行交通运输法规制度体系带来了挑战。为全面完善交通运输应急管理法规体系,推进科学完备的交通运输法律规范体系的形成,加强法治交通建设,促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重点考察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领域中有关疫情防控等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取得的成绩,查找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下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从贯彻现代应急管理理念、强化顶层设计、推进重点立法、创新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组合载荷作用下动车组用牵引电机转子弯扭振动机理和识别典型故障特征, 依据动车牵引电机结构特点, 将其转子结构离散化为集总质量盘轴系统, 得到了电机转子系统的10自由度弯扭力学模型; 考虑定转子静动气隙偏心引起的不平衡磁拉力、转子质量偏心引起的机械不平衡力、转子重力以及电机驱动转矩和负载转矩等径向和扭转载荷作用, 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法建立了牵引电机转子系统弯扭耦合运动微分方程; 基于Runge-Kutta法求解和分析了不同组合载荷工况作用下的转子系统弯扭振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 由转子质量偏心造成的系统弯扭自由度耦合关系, 使得牵引电机转子系统的弯扭振动特性受到转子径向和扭转载荷的共同影响, 且影响规律符合转子质量偏心耦合规律; 在全部径向和扭转载荷作用下, 牵引电机转子的径向振动包含零频、转频、二倍转频、弯振固有频率、二倍供电频、二倍供电频与转频组合、脉动转矩频率与转频组合等频率成分, 其中转频成分对应的弯振幅值最大, 而脉动转矩频率与转频的组合频率的振幅非常小, 说明脉动转矩对牵引电机转子径向振动的贡献并不明显; 在全部载荷作用下牵引电机转子的扭转振动包含转频、二倍转频、弯振固有频率与转频组合、二倍供电频与转频组合、脉动转矩频率等频率成分, 其中脉动转矩频率成分对应的扭振幅值最大, 其次由重力和不平衡磁拉力引起的转频成分对应的扭振幅值也较大, 且基本具有同一数量级, 表明它们对扭振的贡献均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在地震灾区大部分泥石流沟实施的拦砂坝、排导槽等首期治理工程效果不佳、部分工程甚至失效的问题,根据松散物源启动量估算明显偏小、拦砂坝设计库容不够、排导槽过流断面偏小的状况,分析了地震灾区泥石流形成特点和暴发规律,针对持续性、大规模和群发性方面的估计不足,系统地进行了经验总结.通过2010和2013年两次特大型泥石流的勘查、设计和治理工程实践表明:震区泥石流在启动机理、堵塞溃决、持续时间、冲出规模等方面与一般泥石流相比存在很大区别,总结出以下经验: (1) 合理确定泥石流堵溃系数及相应流量;(2) 针对不同类型泥石流及保护对象提出有效的治理工程方案,例如拦挡、固坡、排导、停淤方法的合理组合和有效利用;(3) 合理分配拦砂坝的有效高度及数量;(4) 合理选用坝体结构类型,例如实体坝、缝隙坝和梳齿坝.上述经验在绵竹县清平文家沟、汶川县红椿沟、七盘沟、桃关沟和宝兴县冷木沟特大型泥石流的勘查、设计及治理工程中进行了充分的应用验证,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5.
采用Kane方法建立了救助艇释放运动模型,考虑了救助艇、柔性吊臂、吊索及船舶之间耦合运动;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吊臂模型,根据弹性应变能函数及耗散函数计算了吊臂的内力;将救助艇和船舶之间的碰撞分为压缩和恢复2个阶段,分别根据赫兹接触理论和永久凹坑的接触力模型计算碰撞力;将吊臂模型与基于伯努利-欧拉梁理论的模型对比,稳定状态的吊臂形状基本一致;将救助艇释放运动模型与现有方法对比,进行了横浪条件下救助艇释放仿真试验与救助艇轨迹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误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波高为3 m,波长为245 m时,本文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11和0.12 m,现有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54和0.34 m;在波高为2 m,波长为60 m时,本文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9和0.14 m,现有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72和0.31 m;本文方法平均绝对误差均低于现有方法,可见本文方法提高了横浪条件下救助艇释放运动的计算精度;与碰撞试验对比,水平和竖直方向加速度峰值的相对误差分别约为0.5%和60.0%,水平方向加速度的峰值具有较高精确度,可见救助艇释放运动模型可用于辅助分析碰撞试验;根据救助艇释放运动模型,横浪条件下,为避免发生碰撞,4级海况时,救助艇与船舷初始距离最小为2.0倍艇宽,5级海况时,救助艇与船舷初始距离最小为2.5倍艇宽。   相似文献   

16.
优化设计地铁明挖车站模板施工方案,对经济、高效、保质量、保安全地修建城市地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优化设计必须了解、掌握模板工程现状、地铁基本施作方法、不同施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并根据业主工期策划要求,拟定模板施工的基本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荷载控制效应组合,确定模板支架的检算荷载,分别对模板、次楞、主楞的强度、挠度及立杆、水平杆的稳定性等进行检算。通过检算正确确定模板、支架的规格、类型与结构构造的基本要求与结构尺寸,确保其施工安全与质量。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故障树理论的公路隧道冻害分析方法,以隧道冻害发生为初始事件,以隧道衬砌漏水结冰、路面溢水结冰、衬砌剥落掉块为后续事件,建立隧道冻害故障树,采用T-S模糊故障树计算方法对各底事件的重要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防水层破损、注浆堵水层失效、地下水侵入是导致隧道衬砌漏水结冰的关键问题;围岩中地下水丰富、排水设计施工不当、排水沟结冰冻胀是造成隧道路面溢水结冰的主要原因;衬砌施工质量不合格和衬砌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是造成隧道衬砌剥落掉块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寒区公路隧道设计和施工中一定要重视防排水工作,同时需要加强对衬砌材料劣化和材料耐久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高海拔强盐沼泽区公路桥梁桩基受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的损伤状况, 采用现场模拟试验, 研究了桩身位置、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掺合料与外防护措施等对桥梁桩基力学性能的影响, 采用SEM分析、EDS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探究了桩基损伤的微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桩基混凝土抗侵蚀能力及其内部钢筋锈蚀受桩身位置影响, 对于基准混凝土试件, 龄期为360 d时, 水中、地表、地下0.25与1.25 m的桩基混凝土抗侵蚀系数依次为0.80、0.63、0.75和0.76, 对应位置钢筋面积锈蚀率依次为76%、91%、66%和65%;桩基混凝土抗侵蚀能力受混凝土配合比与掺合料的影响, 整体上掺入矿渣的混凝土抗侵蚀能力最强, 龄期为360 d时, 当砂子、水、碎石、减水剂、水泥、阻锈剂和膨胀剂的含量一致时, 掺入87.25 kg·m-3粉煤灰、21.8 kg·m-3硅灰、87.25 kg·m-3矿渣的混凝土试件的平均抗侵蚀系数分别为0.79、0.89、0.91;钢护筒在短期内能保护桩基混凝土不受到外界侵蚀, 在长期侵蚀下保护期限一般为2~3年; 从90 d龄期到360 d龄期, 桩基混凝土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从0增长到9.61%, 生成了越来越多的CaCO3分子, 再加上钙矾石等晶体的膨胀, 使得桩基混凝土膨胀开裂。   相似文献   

19.
县道九大线路基土质基本由粉质粘土和高液限粘性土组成,由于土质及排水不畅影响,路基出现翻浆冒泥的病害。通过采用石灰桩法挤密加固路基和石灰三合土改良路基治理病害,效果良好。阐述了这两种整治方案的原理、设计及施工方法,具体包括石灰桩法加固的桩径、桩长、布置方式和桩距,石灰三合土封层的范围、配比等,对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电解槽的热电联供特性,为避免氢能系统的热能浪费并进一步提高氢能系统的效率,搭建了一种考虑氢能系统的热电联供型光伏/风机/燃料电池/蓄电池/电锅炉/燃气锅炉微电网系统,提出一种包括日前调度与实时优化的两阶段优化调度方法.所建系统考虑了电氢转换时的余热回收,将氢能系统作为热电氢耦合设备,实现了电、热、氢能的协调利用与相互转换,有效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在第一阶段调度中,根据日前的风光发电出力及负荷需求预测,以微电网整体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实现日前最优全局调度;在第二阶段调度中,根据超短期预测结果,使用模型预测控制嵌入混合整数二次规划算法,减小预测误差带来的经济性影响.最后,通过冬、夏及过渡季典型日算例可知,本文所提出的两阶段调度方法在3种季节典型日的总成本较日前全局最优调度分别降低了3.24%、0.76%、1.66%;通过在不同场景下对本文所提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相较于不考虑能量耦合的基础场景,考虑热电耦合系统和热电氢耦合系统时,优化调度的总成本和污染气体治理成本分别降低了15.58%、24.93%.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具有一定的实时性及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