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开放性数据平台以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属性与出行行为之间关系。通过构建Logistic-SEM模型发现,学历、年龄、性格、健康状况、有无汽车是影响居民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显著性因素。按照重要度排序为:年龄有无汽车健康状况学历性格;其次,构建了可用于预测西安市居民是否会选择公共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的Logistic模型。同时,由于居民自身属性的不同在出行目的、骑行路线和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原因上存在差异,总的来说,居民属性是影响出行行为的根本,出行目的是出行行为选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潍坊市城市布局及公共交通发展特点,通过对潍坊市金马街沿线居民进行公交出行意愿调查,建立居民大站快车与常规公交出行选择意愿的BL模型。对模型进行标定,分析影响居民公交出行行为的显著性因素,并对大站快车与常规公交出行分担率进行预测,对接驳距离进行弹性分析,结果表明接驳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对大站快车出行分担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我国特大型城市位于城市外环以外的大型居住社区引发了很多交通问题。本文以2012年上海市外围五处大型居住社区居民出行距离为研究对象,详细对比分析了社区区位、周边交通及公共服务设施、居民出行方式等因素与居民出行距离的关系,并分通勤交通和非通勤交通两种方式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发现,通勤交通出行距离与其距离市中心距离成正比,且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较高。非通勤交通出行距离主要与社区周围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成反比,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水平越高则出行距离越短。同时,居民出行距离越长,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越高;若社区周边设有大型购物娱乐设施可有效减少以购物和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出行距离。  相似文献   

4.
以小雁塔为中心周边区域的停车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出行者停车场选择行为进行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停车场选择行为的出行者性别、出行目的、停车费用和停车时间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影响停车场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停车费用和停车目的。结果表明,停车时间和停车目的对停车场的选择行为影响较为显著;出行者性别和停车费用对停车场选择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熊宇茜  叶昕  王可 《综合运输》2022,(1):3-8+69
随着城市尺度不断扩张,由职住分离带来的长距离、长时间通勤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为研究多模式交通环境上海居民职住位置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网络问卷调查数据、上海市路网数据及房价数据,构建方式选择与目的地选择联合模型,按照选择次序,分析各出行方式的服务水平和房价等变量对居住地和工作地的选择影响。结果表明,居民倾向于选择通勤距离近、交通可达性良好、房价低和人文生活环境较好的小区工作生活,同时年长者和低收入群体对通勤距离和房价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几年气象灾害频发,对以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大城市交通系统影响严重。以城市常见的台风、暴雨为研究背景,建立多元Logit模型,对公共交通乘客的出行选择行为进行预测,得出费用、途中时间和换乘次数三个决策变量对出行选择行为有负效应,其中,途中时间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乘客倾向于选择时间和速度有保证性的地铁方式出行。同时为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在应急预警方案的制定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MaaS出行下,用户对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组合的选择倾向性及其影响因素,针对目标用户设计了网络问卷,并回收233份有效问卷,筛选得出1个因变量和14个自变量,借助SPSS软件清洗数据并建立多项Logit模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月生活开销和距离因素是促成用户选择MaaS不同出行方式组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雨桐  叶昕 《综合运输》2023,(3):163-169
作为极具潜力的新型出行方式,共享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必将引起居民出行行为的转变。为了研究上海市居民共享自动驾驶汽车的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本文利用网络问卷调查的RP与SP数据,结合百度地图API数据,构建基于解析逼近估计方法的多项Probit模型。结果显示:共享自动驾驶汽车通勤和非通勤出行中时间价值分别为64.34元/小时和81.55元/小时,弹性分析结果显示居民对于等候时间的敏感性显著高于费用;男性、已婚、高收入、高学历、自由职业者、合乘通勤者、年龄小于18岁的人群,以及家庭有未成年儿童、拥有沪C牌照小汽车的居民使用意愿较强。居民对于共享自动驾驶汽车越了解,使用意愿越强烈,而体验过自动驾驶服务的居民使用意愿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9.
谭粤聪 《综合运输》2023,(8):58-62+74
轨道交通出行与多种出行方式有效衔接,不仅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且可以有效利用低碳、环保的出行工具。通过建立接驳方式选择模型,可以研究接驳方式选择概率与多要素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厦门市为例,研究使用Kirchhoff分布方程建立接驳方式选择模型,并考虑综合出行成本对选择概率的影响,该方法具有考虑各接驳方式综合成本相对差异、计算简单的优势。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析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方式选择,合理推导出站点周边接驳出行选择概率与出行距离的关系,能够一定程度反映接驳需求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深圳市原特区内外城中村片区进行入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城中村居民的出行强度、出行目的、出行结构三个方面的日常出行基本特征;并以深圳典型的城中村上下沙为例,分析了城中村居民通勤范围、通勤距离、通勤方式三个方面的通勤出行特征。最后得出城中村居民有着较高的出行需求,公共交通是主要出行方式,城中村承接了大量就业疏散人口等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分析了浦东国际机场旅客特征和陆侧交通出行特征,并重点阐述了旅客陆侧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机场旅客出行意愿调查分析,为浦东国际机场陆侧交通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航空运输早已实行了浮动票价,高铁也在逐步实行。本文以京沪高铁和航空为例,对高铁和航空票价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首先使用Ward方法将票价的影响因素聚成了四类:出行需求、旅客选择、出行效率、出行路线。然后基于信息熵和Copula熵对单个因素进行分析,再借助CART树对多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使用回归树模型拟合了票价数据,回归树分析解释了73.1%的航空票价变化和93.8%的高铁票价变化,可信度较高。结果表明,航空票价主要受出行需求、旅客选择因素影响,而高铁票价主要由出行效率决定。  相似文献   

13.
基于黑龙江省绥化市2017年居民出行调查数据,选取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分布、出行空间分布等指标,分析寒地城市居民出行特征。通过总结归纳绥化市城市居民出行的特征及其原因,对绥化市城市交通发展提出优化道路网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配置停车设施等对策,为寒地城市交通规划、城市改善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个性化需求是现代地理服务软件、交通服务部门的目标之一,基于活动出行的时空可达性研究更具实践意义。本文综合时空约束理论与效用模型,提出了基于出行效用的城市轨道时空可达性模型,其影响因子不仅包含了站点的活动吸引力、个体出行的时间和费用成本,还有站点在整个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区位因素。和以往模型相比,考虑的影响因素更加全面,实现了更接近于反映真实状况的个人出行可达性研究。最后,通过对广佛地铁可达性进行实证验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分析特定时空约束条件下可达性分布特征的有效性,可为个体出行活动地点推荐以及智能交通出行提供最优的出行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分析大城市中心区拥堵收费实施条件与方式的基础上,定性分析实施拥堵收费对居民出行行为以及中心区动静态交通的影响,最后提出基于模糊评价理论的中心区拥堵收费影响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出租车市场的供需平衡,需要及时对市场上的供给量和价格做出调整。文章以重庆市为例,基于出租车市场的整体供需关系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对比研究了网约车与巡游车的运营成本、定价机制、出行总成本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选择网约车时使用成本提高,但等车的时间成本较低;网约车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了无畏损失,且满足了乘客差异化的需求。因此居民要结合自身的出行目的、出行距离,选择合理的出行方式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政府也要结合区域居民出行特征,合理管制网约车和巡游车的数量,宏观调控价格。  相似文献   

17.
旅客出行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识别,据此对旅客有效进行引导,保障其准时到达机场。本文以天津机场出港旅客数据为依托,通过分析旅客出行行为,构建民航旅客出行行为特征影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构关系模型,探寻影响民航旅客行为特征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这些主要因素的作用效应。本研究为合理引导旅客到达机场、减少排队、提高机场资源运行效率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为探寻民航旅客行为特征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高铁旅客的购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运用随机效用理论,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建立了旅客购票方式选择的多项Logit模型;并利用专业数据分析软件SPSS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标定和检验。根据建立的模型的拟合结果,研究影响旅客购票方式选择的因素,最终明确影响旅客购票方式选择的显著性因素为购票花费时间、性别和年龄。  相似文献   

19.
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是扩大自行车出行分担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在确定合适的研究变量后,通过意向调查法(Stated Preference Survey)构造虚拟情景,以此来捕捉非机动车出行者对于不同路线之间的偏好,运用多项Logit模型定量分析各变量对出行路线选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红绿灯数量、隔离设施和道路绿荫都是非机动出行者在选择出行路线时所主要考虑的因素,年轻出行者群体较为偏爱标线隔离的非机动车道。  相似文献   

20.
高铁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运输格局的平衡,高铁对沿线公路客运的影响程度因地区、城市差异,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本文从经济要素、时间要素、品质属性、运输效率等影响居民出行决策关键因素分析着手,构建了公铁竞争的Logit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铁对公路客运的影响评价方法,该方法从高铁客流构成和出行距离分布特性分析入手,紧密结合公铁竞争曲线特性,判定高铁对公路客运的影响系数与影响等级,最后分析了武广高铁对广东省境内城市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