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70篇
  免费   1844篇
公路运输   8640篇
综合类   12204篇
水路运输   3725篇
铁路运输   7114篇
综合运输   2731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522篇
  2022年   808篇
  2021年   1111篇
  2020年   885篇
  2019年   969篇
  2018年   464篇
  2017年   577篇
  2016年   707篇
  2015年   1132篇
  2014年   1778篇
  2013年   1691篇
  2012年   2230篇
  2011年   2514篇
  2010年   2516篇
  2009年   2544篇
  2008年   2446篇
  2007年   1908篇
  2006年   1741篇
  2005年   1543篇
  2004年   1492篇
  2003年   1181篇
  2002年   769篇
  2001年   651篇
  2000年   515篇
  1999年   309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220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魏强  程波  张丽娟 《综合运输》2022,(7):140-145
为研究铁路客运专线对不同出行距离高速公路小汽车、大客车交通量的影响,本文将出行按距离分类,以四川省多个通道高速公路交通量数据为基础,考虑小交通量出行波动较大的因素,选取出行量较大的节点对客运专线开通前后高速公路小汽车、大客车交通量变化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出行距离的转移率。结果表明,铁路客运专线开通后对高速公路短距离出行影响较小,出行距离在500km内,小客车转移率呈现随出行距离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大于500km后,小客车转移率下降。大客车转移率离散度小于小客车,且转移率随出行距离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平纵曲线组合路段常出现单一平曲线和竖曲线要素满足规范,但二者相结合后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为评估这类组合路段的交通风险、提升组合路段安全性,综合运用可拓云理论与理想点法,提出了基于可拓云模型的交通风险评估方法。基于已有事故数据和文献,从驾驶员、道路、交通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包含15个指标的交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将每个指标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各评估指标主、客观权重后,再通过理想点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组合权重;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相关文献,考虑定性指标的边界模糊性划分各评估指标的风险等级,并按照等比原则实现定性指标的定量化描述;构造可拓云模型云隶属度矩阵,计算综合评判向量,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路段风险等级。以云南省3段高速公路路段作为分析案例,利用基于可拓云模型的交通风险评估方法计算了各路段风险等级,并识别了各路段的危险性指标。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评估结果相同,但信息更丰富,其综合评判模糊等级特征值的期望Exr反映了路段的安全程度;Y路段的Exr高于C路段,表明Y路段比C路段更安全;3段路段的评估结果的置信度因子θ均小于0.05,表明结果可信度较高,验证了该方法在交通风险评估过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城市地铁网络客流分布预测的准确性,结合乘车阻抗、进站候车阻抗和换乘阻抗等出行阻抗建立综合出行阻抗函数,基于阻抗函数对有效路径集进行搜索与筛选,建立基于综合出行阻抗的多路径客流分布计算模型,并设立换乘惩罚系数对不同路径的客流分配进行合理修正.以深圳地铁新开通的11号线为契机,结合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分析网络客流分布的变化.结果 表明:新开通的11号线使各线路中的换乘客流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增加了乘客出行的可选路径,且11号线车站附近形成新的人口及岗位聚集圈,进一步增加了11号线自身的客流,使得线网客运总量增加,与实际运营中的客流特征相符,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秦宇健  折胜军  李曙光 《公路》2022,67(3):272-276
针对公路沿线交通标志牌和户外广告牌是否可以被驾驶员有效识别问题,给出一种公路沿线相关标志牌视觉有效性评估流程方法。模型可以根据相关标志牌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方法获取标志牌的文字信息,并根据文字信息特征以及户外标志牌的设置位置与大小,自动分析所设计的标志牌在相关位置是否可以被相关人员认读,通过相关公路标志牌的检测表明:本文设计的方法可以有效确定相关标志牌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基于轨迹数据挖掘的共享单车出行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评估,本文应用核密度分析和热点探测,获取采样分析区域并以热力值表征共享单车出行发生量,减少尺度效应的干扰;引入空间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模拟共享单车出行发生量的结构性和随机性变化规律,挖掘空间异质性特征,确定邻域效应的尺度范围;利用空间序列的斜率表征变化趋势,同时,结合改进的空间滞后和残差模型,区分土地利用、邻域效应和其他建成环境各自对共享单车出行空间异质性特征的驱动力。以北京市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的共享单车出行存在中等的、 正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异质性特征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空间自相关性的衰减半径为 1860 m,大于此距离时邻域效应消失;建成环境对空间异质性特征的相对驱动力最大,邻域效应对其的相对驱动力则处于中间水平,而土地利用对其的相对驱动力最小。  相似文献   
17.
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方法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领域。传统的方法利用车载摄像头表征车辆周围环境,同时估计自身位置,当车辆运动过快时,定位精度和鲁棒性会下降。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地图辅助的视-惯融合定位方法。该方法在ORB-SLAM2(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 SLAM2)的基础上拓展地图保存功能,将建图和定位拆分为两个独立模块,车辆首先以较慢的速度构建并保存具有视觉特征的地图,然后,在第2次运行时车载计算机调用预先保存的地图实现精确且稳定的定位性能。由于构建地图阶段采用了图优化算法融合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的信息,地图误差得到有效校正。在KITTI数据集场景和实际场景中验证了所提方法的良好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4, 8, 16 m·s-1 驾驶速度下的定位精度分别为2.59,2.61,2.73 m,图像失帧率和路径丢失率分别为3.76%和1.38%,3.89%和1.69%,4.27%和1.84%。相比原始的ORB-SLAM2方法,系统定位精度和鲁棒性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挖掘交通流时空特性,提高交通流参数估计精度,基于深度学习提出一种交通流参数估计的组合方法。根据目标断面及其上游断面的交通流数据构造输入矩阵,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捕捉交通流的空间特性,使用长短期记忆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挖掘交通流的时间特性,组合3 种深度学习方法所得输出,得到交通流参数估计值。采用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和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的交通流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方法的性能优于已有各种方法,使估计误差降低 5.72%~33.29%;新组合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为智能交通系统运营与管理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2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目标任务。《规划纲要》以“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为发展目标,将“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降低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交通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重要原则,提出到2035年“综合运输通道资源利用的集约化、综合化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全周期绿色化”“交通污染防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增加所带来的集聚效应和交通拥堵等负外部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优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缓解该矛盾的重要举措。本文同时考虑了集聚经济和交通拥挤两种外部性,构建并求解了一个两区域城市空间结构模型,分三种情况探究了轨道交通的投资引入和道路容量的优化对城市规模和城市空间结构均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的投资引入能够增加城市人口规模和社会福利,使城市结构更加紧凑。但是,随着集聚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规划者应逐步完善公交配套设施,以降低公交拥挤成本,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还应制定相应的福利政策,避免由于个体效用下降而导致人口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