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畅 《中国电动车》2006,(11):139-140
2005年7月21日,中国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宣布人民币升值,这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因为人民币升值将给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本文通过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证券市场、石油市场等等各方面影响的研究,分析此次汇率改革将带来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是发行部的一员,作为杂志社终端的执行者,发行工作就像是一幅画作最后的点睛一笔,责任重大。尽管我所负责的收发工作繁琐且忙碌,但我却深深地热爱着我的工作。摩托车信息杂志社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我能够细致准确地去完成手头的工作,离不开这个家庭中所有成员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利用Pspice仿真软件,研究了某型装备电路故障诊断的方法,设计了虚拟测试设备以实现对电子线路的测试与诊断。并结合该装备的电源板控制电路,详细说明了故障诊断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为电路测试与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公路建设进入了又一个高峰期。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以便让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设计阶段、投标阶段、施工现场和工程竣工后的审查与反馈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进行控制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面对海量的数据,特征工程就显得至关重要,可以说特征工程决定了机器学习模型的上线。文章介绍了对数值、文本、类别时间等不同类型数据的处理方法,总结了在面对高维数据时的特征选择方法并进行了比较,对机器学习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既有铁路提速改造及增建二线单元式施工组织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工程实例分析,简要介绍了既有铁路提速改造及增建二线施工中单元式施工组织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徐华中  舒畅 《中国水运》2007,5(3):144-145
主要讲解了设计一个基于SNMP协议的网络监测软件,采用多线程技术,通过监测局域网,对每个设备采取面向自陷的轮询方法的管理方式,获取网内设备当前状态,当出现需要告警的事件时,被管设备会上报该事件,软件会捕捉到这个事件,然后把告警信息通过GSM消息发送模块实时发送给用户以及相关部门,使损失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8.
阐述低速大功率智能化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和特点,比较分析两大主流机型(Sulzer RT-flex和MAN B&W公司的ME/ME-C)的排气门系统特点,介绍低速大功率智能化柴油机排气门系统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调查研究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对车辙的影响;对国内外永久变形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分别系统研究了理论法、理论—统计法、统计法三种车辙预估方法;通过加速加载试验(ALF),分别针对15 cm、9 cm、6 cm、4.5 cm四种不同厚度的沥青面层进行试验。研究表明:沥青路面车辙的预防关键是面层混合料的抗永久变形能力和土基的承载力;沥青稳定碎石车辙与厚度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大于某一临界厚度时,是增函数,在低于此临界厚度时,是减函数,此临界厚度一般在15 cm~25 cm。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从路表弯沉值、承重层、设计使用寿命和路面分析年限等方面分析了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研究了复合基层沥青路面损坏的主要类型,提出了适合我国复合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与标准。分析了主要设计控制指标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层底部拉应力和辅助设计控制指标路表弯沉值、路基顶面压应变的控制标准,提出了基于疲劳、车辙和弯沉的复合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复合基层沥青路面主要设计控制指标与标准为:沥青层层底拉应变εr≤65με、半刚性层底部拉应力σm≤σR;辅助设计控制指标与标准:路表弯沉值l s≤(45H F-210)N-0.2e、路基顶面压应变εz≤180μ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