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通过九艘设计 Froude 数0.28~0.40的双体船模型试验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主要船型参数、间距比对片体剩余阻力系数 C_(r0)及双体剩余阻力干扰分数(?)的影响规律。提出表征首尾横波干扰程度的参数 F_r/(C_P)~(1/2);给出联系三个主要因数 F_r、K/b、C_P 的峰谷图及 C_(r0)、(?),的统计资料;对 C_P 等主要因数的选择作了讨论。文章中的资料可供初步设计使用。本文的统计船型不包括 b/d>3.1及片体横向非对称的双体船型。讨论范围限于 F_r=0.3~0.4,K/b=2~2.6。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30~60米级穿浪双体船系列模型试验研究和实船设计的基础上,对影响穿浪双体船剩余阻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其中片体瘦削系数L/△<'1/3>、片体间距比K/b和艉扰流板深度h对于穿浪双体船的剩余阻力影响显著,实船设计中存在最佳状态.文中对模型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绘制了不同片体间距比下的剩余阻力系数图谱,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试验的穿浪双体船总阻力预报方法,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在设计初期缺少模型试验的情况下,能够较准确、高效地预报穿浪双体船的总阻力,对穿浪双体船参数的优化和快速性预报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双体船片体间存在阻力干扰的问题,以某穿浪双体船(WPC)为参考船型,通过运用某商业船舶设计分析软件建立船体模型,得出阻力及片体干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傅汝德数Fr=[0.5,0.6]存在临界区,此时阻力最大干扰严重,且随着片体长宽比L/b和片体间距比k/b的增大,阻力峰值降低并前移;随着Fr的增大,干扰减小,且L/b和k/b的改变对减少阻力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
滑行艇静水阻力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国内诸滑行艇模型试验资料与D.T.M.B.62系列资料作了对比,发现尽管两者的艇型及试验条件都不一样,但在艇型主要因素间的某些关系及阻力特性方面有一定联系。若它们的L_σ/B_(σx)、A/2/3、X_g及F_n保持相同或相当,且β=13°~17°,B_(σT)/B_(σx)=0.7~0.8,A_σ=45.5%L_σ~48.5%L_σ,则可利用62系列的阻力资料,并引进 7%的修正系数,就可预报国内艇型的阻力性能。在F_n<4.2范围内,其估算结果是偏于安全的。 文中给出了滑行艇阻力估算图谱,其适用范围为L_σ/B_(σx)=3.0~7.0,A/2/3=5.0~9.0,F_n=2.0~4.0,X_g=8%L_(σo)。另外,还给出了双桨、三桨、四桨滑行艇的附件阻力因子,供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几艘高速排水型艇的船模试验资料。以图解方式表达了剩余阻力系数C_R对长度排水体积系数L/ ~(1/3)和傅氏数F_n的关系。可供设计同类型艇时估算阻力和有效功率用。文末给出了一个计算实例。适用范围: L/ ~(1/3)=7.2~8.2 C_B=0.39~0.45 B/T=3.0~3.6 ⊿<1000吨  相似文献   

6.
预报现代高速排水型船舶阻力性能的新型方尾图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根据多艘同类方尾船型与阻力实验资料,对原苏联"方尾图谱"进行了重分析,并对其高速范围的阻力进行了修正,并将速度范围由Fr=0.3~0.7扩展到Fr=0.3~1.0,长度排水量系数ψ由7.0~8.5扩展到5.0~10.重分析后新的方尾图谱可用于高速双体船的阻力估算.同时将新方尾图谱与高恩螺旋桨图谱的数据均转换成电子图表数据,直接应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现代高速(单体或双体)船舶的快速性计算.根据输入的主尺度和船型系数,自动对新方尾图谱的电子阻力数据进行查值和主要影响系数的修正计算,粘性影响修正与粘性阻力计算,以及确定高速单体船或高速双体船的总阻力与有效功率曲线.实际算例与船模试验结果比较表明,本方法便于进行不同尺度方案的阻力性能比较,是一种实用、高效、灵活、便捷与可靠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五万吨级油轮“西湖”号的三艘几何相似船模的阻力试验结果,分析比较了第13届和第15届I.T.T.C推荐的由试验结果确定形状因子的Prohaska方法和修订的Prohaska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后者较为满意。用几何相似船模试验结果分析了F_n数的指数,当F_n范围取0.12~0.20时,指数在6.7~10.34间,当F_n=0.12~0.18时,指数在5.23~12.39间。用本所NO.1水池已有93艘肥大船模型试验资料分析了已有各家估算形状因子的经验公式,发现因各家水池测量系统精度和所用船型线型特征不同,故估算结果精度各异,必须用本水池的资料来建立自已的经验公式,以供应用。经过试验分析,推荐了一个有六个参数的公式作为我所使用的公式, 即: K=91.20C_B~(8.7)C_M~(66.72)/(L/B)~(1.99)(B/T)~(0.847)(B/L_R)~(0.964)LCB~(0.122)  相似文献   

8.
双体船的静水阻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Fr<0.38的9条具有对称片体的双体船的阻力试验资料,探讨了船型对剩余阻力系数CR的影响,应用归纳方法得到CR的峰、谷值及时应的傅汝德数的表达式.所有估算表达式均以参数:相对片体间距k/b、宽度吃水比b/T、棱形系数CP和排水体积长度系数CV的函数形式表示.按本文提出的双体船阻力估算方法所得结果与模型试验的吻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9.
长江客货船船模系列试验的主要对象是长江干线双桨客货船。对长江短途区间班轮和船型类似的内河船舶,也可参考使用。其船型参数范围如下: δ:0.52~0.64 L/B:4.6~7.0 B/T:3.6~6.0 文章给出了船型和阻力两套主要图谱。阻力图谱在F_n=0.20~0.32的范围内,以剩余阻力系数C_R形式给出。此外,还给出了当设计船舶的水线面系数和系列船型的水线面系数不同时的型值修正值和阻力修正图谱,以及变化吃水状态的阻力修正曲线。所有阻力图谱均用ITTC相关线计算摩擦阻力。文中也给出了将系列船型的阻力值转换到用柏兰特-许立汀(Prandtl-Schlichting)摩擦公式的转换方法。文章还介绍了系列船型与优良实船以及泰勒(Taylor)系列的阻力比较。最后通过一个计算实例介绍了图谱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翼增升双体船阻力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涛 《船舶》2001,(5):26-29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对水翼增升双体船的系列船模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水翼和船体的阻力与升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由此引入了对这种全新船型的阻力计算与预防方法。该方法可以扩展应用至具有相似双体船型参数和不同水翼参数的水翼双体船的阻力预报。  相似文献   

11.
艉扰流板对穿浪双体船阻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两种典型片体线型的穿浪双体船静水阻力模型试验,研究了艉扰流板深度变化对穿浪双体船总阻力、航行纵倾角、船体上抬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艉扰流板可以调整穿浪双体船的航态,达到有效降低阻力的目的,减阻率可达6%~14%,略优于艉部楔形板的减阻效果,且安装和调整更方便;艉扰流板深度对总阻力的影响较大,深度过小,无减阻效果;过大,会引起高速时船体埋艏和阻力增加,其适宜的深度与艉板宽度之比约为1%~2.5%;艉扰流板减阻效果的获得主要是来源剩余阻力的减少。  相似文献   

12.
双体船阻力的模型试验和理论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一般棱形系数0.645的海洋双体船为对象,通过兴波阻力理论计算和模型试验研究,对双体船的阻力问题作了较详细的探讨。双体船的兴波阻力系由自身兴波阻力和干扰阻力两部分所组成,主要是船型形状、佛氏数和间距船长比的函数。根据薄船理论对双体船阻力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一系列计算,研究了不同间距和航速变化对阻力的影响。计算表明,在佛氏数0.30至0.36范围内,尚选择适当的间距,有可能出现有利干扰。在产生有利干扰的区域内,最佳间距随着佛氏数的增加而减小。而在佛氏数0.36至0.50范围内,双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增加阻力,因此,双体船的总阻力大于当间距为无限大时的阻力。文中通过模型试验与计算结果作了比较,证实了上述的结论。但在阻力定量和决定最佳间距方面,薄船理论计算与模型试验结果之间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模型试验得出的最佳间距往往大于理论计算。试验中并说明当佛氏数小于0.30,如果间距船长比大于0.25,则间距对双体船的阻力影响不大。最后并和一般等长度、等吃水和等排水量的单体船的阻力作了相应的比较,指出虽然在低速时双体船的摩擦阻力较大,但当佛氏数大于0.34,由于双体船具有较大的长度排水量比,其总阻力小于单体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兼具双体船和水翼船优点的水翼双体船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一艘36英尺的水翼双体船的实船试验和CFD仿真,得出最佳的双体船水翼配置形式。本文的CFD仿真主要针对迎波状态下阻力和运动,通过STAR-CCM+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在相同航速下,相比没有安装水翼的双体船,安装了水翼的总阻力减小量高达26%;同时,在相同的海况下,安装水翼可以将航速提高7 kn,速度提高了21%。同时也得到了最佳的水翼配置:艉部攻角-0.2°、艏部攻角1°,在该配置下最大航速40 kn时的最低总阻力为628 kN。仿真计算结果与实船试验非常接近,表明本文所提的水翼双体船阻力和运动预报计算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双体船行驶剩余阻力影响因素数学模拟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缩短双体船的片体间距,促使船行速度不断提升,进而降低剩余阻力对船体行驶的物理影响,设计双体船行驶剩余阻力影响因素的数学模拟系统。通过双体船传感器设计、模拟A/D转换器设计、行驶剩余阻力采集接口板卡设计3个步骤,实现数学模拟系统的硬件运行环境搭建。在此基础上,通过行驶剩余阻力计算、模拟影响因素判断2个步骤,实现数学模拟系统的软件运行环境搭建,结合相关硬件设备结构,完成双体船行驶剩余阻力影响因素的数学模拟系统设计。改变因素影响指标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数学模拟系统的应用,双体船片体间距始终小于9 cm,船行速度的峰值超过27 km/h,剩余阻力对船体行驶的物理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中外船舶科技》2005,(3):46-48
1)尾部斜升角对高速穿浪双体船的性能影响.马骏,邓爱民.船海工程,2005(3):4~6.探讨片体尾部横向斜升角的变化对高速穿浪双体船的阻力与通航性的影响,通过对阻力与i适航性的船模试验结果分析,总结高速穿浪双体船的片体尾部斜升角的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16.
郎济才  胡翩  范蠡  童扬武 《船海工程》2014,(2):62-65,70
根据给定的方艉双体船,用Fluent软件进行船舶阻力计算,通过不断调整双体船片体间距,分析片体间的干扰阻力与片体间距之间的关系,并且将CFD软件模拟结构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证明,软件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小水线面双体船纵向航态与阻力特性的CF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重叠网格技术,采用RANS方法,对2500T级小水线面双体船(带首尾鳍)的阻力与纵向航态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文中采用的数值方法能够有效预报小水线面双体船的阻力,模拟其航行姿态。此外,分别对计及航态与不计及航态时的阻力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航行姿态对小水线面双体船阻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兴波理论与阻力图谱资料的高速双体船阻力预报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原苏联"方尾图谱"重分析和改进的基础上[1],基于兴波阻力的薄船理论与船模试验数据的结合,提出用兰金(Rankine)体的波幅函数代替实际船型的波幅函数,以确定双体船片体间的阻力干扰因子,从而计算得到双体船的兴波阻力.整个计算过程直接使用Microsoft Excel,对新方尾单体船电子阻力数据执行查值和进行主要影响系数的修正计算,粘性影响修正与总阻力计算;进行不同尺度的快速性方案比较,以及确定高速单体船或高速双体船的总阻力与有效功率曲线.通过WP60穿浪双体船一算例与船模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实用、高效、灵活、便捷和可靠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穿浪双体船兴波阻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穿浪双体船(WavePiereingCatamaran,简称WPC)兴波阻力理论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一艘穿浪双体船模型的兴波阻力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25°系列阻力图谱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了片体修长系数、片体间距对WPC兴波阻力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现有的几种浅水阻力计算方法。分析了一百八十四条浅水阻力曲线及相应的深水阻力曲线,应用 Artjushkov 图谱进行浅水池壁影响修正,应用修正的 Prohaska 方法计算深浅水形状因子1 K,对水深傅氏数 F_h=0.5~1.05计算了浅水兴波阻力系数 C_w、经济航速 Fhe 和浅水形状因子增量△K,将上述参数视为变量 H/T、L/B、B/T 和 C_B 的幂指数方程的函数,应用回归分析确定幂指数。用此可:计算无限宽裸体浅水阻力曲线,作为浅水阻力性能的初步衡准;确定经济航速,提高营运经济性。浅水粘性阻力增量的计算对提高模型与实船的相关性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