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铎 《航海技术》1997,(3):14-14
分析《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英语原文和避让行动协调的重要性等方面,可以看出,允许直航船独自行动的时机是:当让路船没有产遵照《规则》的条款“正在”采取适当行动时。  相似文献   

2.
在诸多船舶间的避让行动中,有时发生忽视避碰规则的避让原则,凭“感觉”、“协议”进行避让的现象,从而造成了不少紧迫局面和碰撞事故,其危害性不言而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协议避让”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避让行动有效性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避免碰撞的行动”第四款要求,讨论“避让行动的有效性”的适用、含义与判断,最后就避碰决策中避让行动的评价分析查核与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避碰规则》中“地效船”相关条款的研究和探讨,提出和明确“地效船”与其他船舶相遇时的避让责任,并对《避碰规则》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5.
倪湧 《航海》2005,(2):30-32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九条第4项规定:“一船仅凭雷达测到他船时,应判断是否正在形成紧迫局面和(或)存在着碰撞危险。若是如此,应及早地采取避让行动,这种行动如包括转向,则应尽可能避免如下各点:(1)除对被追越船外,对正横前的船舶采取向左转向;(2)对正横或正横后的船舶采取朝着它转向”。该条规定了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本案正是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原告所属船舶在航行中违反了上述规则,造成碰撞,故对此应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6.
评估碰撞危险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两船或多船会遇中潜在的可能碰撞危险是正确判断碰撞危险的关键之一。本文从信息论理论出发,采用模糊数学原理提出了一种评估碰撞危险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目标船行为的不确定性以及我船会遇中存在的危险性推理碰撞危险度,能真实地反映出驾驶人员在决定采取避让行动过程中操船心理,因此能直接作为在两船或多船会遇中采取避让行动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由于航道通常较窄,通航密度大,船舶在航道中航行时会遇他船后,不可能完全按照《避碰规则》要求的"早、大、宽、清"采取避让行动。在航道中如何采取避让行动,尤其是在特殊情况下如何行动,《避碰规则》并未清楚列明,驾引人员只能根据现场情况以及自己对《避碰规则》的理解采取行动。现实中,经常发生因驾引人员对《避碰规则》理解不一致从而导致避碰行动不协调的碰撞事故。通过对《避碰规则》在航道中适用问题的分析,找出在航道中符合《避碰规则》的避让方法,以期减少事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对航道中的碰撞责任认定问题进行分析,为科学认定事故责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船舶追越中避让行动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两船之间在航行中产生追越是它们常见的会遇态势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船舶碰撞在海事案例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当追越船从被追越船左舷追越的情况时,船舶避让行动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探讨追越情况下船舶碰撞案例的原因、避让行动的结果和国际避碰规则的规定和几何避碰方法等的基础上,对这种态势的避让行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17条赋予直航船“独自采取避碰行动”和“采取最有助于避碰的行动”的责任与义务,是为了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当规定的让路船没有遵守《规则》规定采取让路行动时,两船就会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这种态势若发展下去,碰撞将不可避免。如A轮从海门港按计划航线空放宁波北仑港时,在头门岛附近与B轮的碰撞事故。  相似文献   

10.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八条“避免碰撞的行动”中明确规定,船舶采取避让措施应及早地、大幅度地进行,并能导致在安全距离上通过。可见导致两船在安全距离上通过是国际避碰规则的目的,也是规则要求船舶应及早地、大幅度地采取避让措施所追寻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早让、宽让只有最低限制,而这个最低限制就是能使两船在安全距离通过,也就是说能导致两船在安全距离上通过的最迟采取避让行动的时机和采取行动的最小幅度。但是这个早、宽的程度应如何去掌握,如何去量化,它和安全航速、瞭望条款一样,让所有发生碰撞事故的当事船舶都逃不出这几个条款的责任。同时也给碰撞事故的处理带来了很多难以恰如其分的公平判决。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船舶碰撞事故的原因时可以发现,人为因素是造成船舶碰撞的主要因素,而在这人为因素中,由于两船驾驶员分所采取的避让行动不协调又占有很大比列,其中原因之一是双方对当时局面的理解差异以及适用《规则》哪一条持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典型安例的分析,指出产生不协调行为的原因以及避免两船行动不协调的措施,以期达到减少由此而造成的船舶碰撞。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英国皇家航空研究所卡尔瓦特避碰法则和《国际避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的原则,结合国内、外碰撞案例所提供的经验,建立全方位数模,编程用计算机求得全部避让信息,并设计船舶避碰图和ARPA的碰撞危险区图形。避碰图给出了具体执行《规则》的全方位避让航向或航速,方便驾驶人员用心算法快速决策避让行动。ARPA的碰撞危险区图形可提高ARPA的性能,充分给出单船和多船的全部避让信息,驾驶人员可择优选用最佳避让方案,该图形亦为研制混合型ARPA(矢量型加CAD型)提出了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从探讨《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19条入手,提出“船舶的驾驶和航行规则”应分为船舶在“互见”中的行动规则和船舶在“非互见”中的行动规则的观点。并指出,在能见度不良时的船舶会遇,同样存在着“互见”与“非互见”两种情况。同时,对中文版《规则》提出了两处修改建议和对英文版《规则》提出了一处修改建议。旨在能使《规则》的表述更确切,更好地指导船舶的驾驶和航行。  相似文献   

14.
船舶在能见度不良非互见时的避碰研究一直是航海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总结出一船仅凭雷达测到他船时的具体避让方法,对于转向避让、变速避让及转向结合变速避让分象限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现通行的观点认为,船舶间通过VHF进行联系,达成了避让的“协议”,分为“协议避碰”和“协议背离”两种情况.在实践中,时有因两船间的这种“协议”而导致了碰撞事故的发生,在分析和归责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导致了碰撞责任分析和分摊的巨大争议.通过对这些争议的分析,将其归纳为“承诺履行说”和“规则至上说”.根据长期的航海实践和对碰撞事故处理的实践,就如何理解这种船舶间协调避让一致的意见的性质,这种避让行为的协调在归责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等,进行了分析,表达一些不同的观点,以期达到正确理解和履行这种船舶间协调的意向,真正起到避免碰撞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雷云花 《世界海运》1998,21(3):16-17
在面临碰撞危险或紧迫局面时,只要当时环境许可,驾驶员应及早地按规则要求采取避让行动,如有足够水域一般采取转向避让。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两船已逼近到相当接近的局面时,单用转向避免碰撞的两船最近距离模拟器试验为10-12倍船长。  相似文献   

17.
在船舶避让行动中很多驾驶员会错误地理解避碰规则,违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要求,致使船舶间构成紧迫局面,甚至碰撞。详述容易错误理解避碰规则的几种情况,供驾驶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钧浩 《水上消防》1999,(2):6-8,17
分析了能见度不良的水域中发生的几起重大海上碰撞事故,指出发生这些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没有弄清他船动态的情况下仍盲目行驶或转向,作者对照《1972年国际海上避磁规则》中的有关要求,阐明了船舶在能见度不良的水域中避让他船时用车避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世界海运》2017,(3):30-32
船舶间背离《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进行协议避让的行为,破坏正常的船舶航行秩序,严重影响水上交通安全。以两起由协议避让导致的船舶碰撞事故案例引出协议避让的定义,结合业内专家学者的态度,对船舶驾引人员使用协议避让的行为进行原因分析,并从推动立法、强化管理,培养船员自觉遵守《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意识等海事监管的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尽量减少协议避让给水上交通带来的危害,最终达到规范通航秩序、保障水上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曹麟 《航海技术》2002,(2):12-13
此文阐述《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的“不妨碍”与“让路”或“避让”的区别,并对我国《内河避碰规则》的相关条款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