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装配了侧气帘后,汽车内饰设计成为侧气帘静态展开试验的一大障碍。文章从设计实践出发,结合侧气帘试验中内饰件的破坏形式,对装配侧气帘汽车的内饰件设计给出优化顶蓬结构、立柱饰板合理选材及强化遮阳板连接结构等设计方案和数据,有效地避免了内饰件在侧气帘静态展开试验中发生破损的现象,从而确保装配了侧气帘的汽车可以顺利通过试验。  相似文献   

2.
侧气帘展开对内饰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ypermesh和LS—DYNA软件基于粒子法对复杂侧气帘经行了仿真建模,设计了静态起爆滑块冲击试验以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重点研究了侧气帘展开过程对周边内饰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侧气帘及内饰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气体发生器的优化和挤出成型塑料导向件的应用对气帘进行轻量化设计,针对塑料导向件的应用,对由车身、顶衬、立柱饰板等组成的气帘爆破子系统进行了一定的改进设计。借助CAE方法,对气帘的轻量化设计和系统的改进设计进行了验证,在气帘开发的前期阶段,验证了轻量化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乘用车在增加侧气帘后,立柱护板和顶棚等饰件的配合结构和材料物性需要做适应性匹配设计,以满足侧气帘的爆破要求。本文通过收集典型车型的竞品信息,结合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侧气帘周边立柱护板断面设计和结构设计要点,顺利通过了侧气帘在极限高低温等试验工况要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门饰板子系统侧碰性能的物理试验方法和CAE计算模型,通过CAE计算结果与物理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CAE计算模型是高仿真的.提出运用门饰板CAE侧碰计算模型指导门饰板结构优化的方法,通过反复进行CAE计算和结构优化,直至满足技术指标后再开产品模具并做物理试验验证,大大节省了设计开发周期和成本.以门饰板腹部区域、肩部区域、髋部区域的结构优化设计和门饰板侧碰区域的固定点结构弱化设计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在低成本设计中,通常在顶衬背后布置泡棉以解决与立柱的间隙问题,而泡棉作为气帘点爆试验中的常见飞出物,对乘员安全和C-NCAP得分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在满足乘员安全的同时解决间隙问题成为一项需要不断试验均衡的难题。文章从位置、形状、材料3个方面出发,以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泡棉对顶衬支撑效果及侧气帘点爆的影响,提供了泡棉布置新思路,为后续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侧气帘(CAB)是提升车辆安全性的重要配置。该文使用Primer软件中的均压法(CV)与粒子法(CPM)两种方法,研究了侧气帘静爆展开过程。根据选择的内饰网格划分﹑侧气帘折叠﹑气囊起爆等方式,搭建了侧气帘静爆仿真模型。用该模型仿真对比了均压法和粒子法的气帘展开过程,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对导向支架的影响,并对有导向支架和无导向支架两种工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粒子法搭建的侧气帘模型的展开过程,比均压法的更加接近于试验真实状态;通过增加侧气帘B柱﹑C柱导向支架,可引导气帘起爆的方向,避免气帘挤入内饰与车身的缝隙中,使侧气帘能够正常顺利地展开。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运用CAE分析对轿车门内饰板上的扶手结构进行分析,以满足零件自身的结构强度要求,同时也要满足C-NCAP侧碰轿车的门内饰板对于乘员的保护要求。最后通过实车碰撞结果验收零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汽车A柱上饰板的功能,设计时要满足的法规要求,论述了A柱上饰板总成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的要求和原则,同时详细阐述了A柱上饰板与周边关联零件的配合要求。  相似文献   

10.
某轿车变速器在进行倒档可靠性试验过程中出现异响。拆箱发现倒档主动齿轮、倒档惰轮均发生严重剥落现象。通过对变速器试验损坏零件进行结构、失效模式以及材料性能检验分析,查找到失效原因,从而为变速器总成设计、制造及可靠性试验提供更多数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蒋亦斌 《上海汽车》2022,(2):34-39,49
作为重要的外饰装饰零件,D柱饰板在提高汽车整体线条流畅性和美观性上的作用日益突出,提高D柱饰板的集成设计能力也显得愈发重要.文章主要从基本结构、设计要求和布置方案等方面对D柱饰板的集成设计进行总结概括,分析了D柱饰板的几种常见集成设计方法,并应用不同方法对集成方案进行选择和优化,为D柱饰板的工程开发提供了思路,同时也为...  相似文献   

12.
沈晶晶  李洋  吴斌 《上海汽车》2023,(11):54-57
智能座舱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概述了智能座舱系统的组成,包含智舱主机及周边的零件。通过研究汽车智舱主机在开发过程中零件级、系统级和整车道路级的试验,简述了常见的失效模式及原因,总结归纳了智舱主机的试验验证趋势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侧面安全气囊和气帘是专门针对乘员进行保护的安全装置,在发生侧面碰撞的交通事故中能有效地减少乘员受伤害的程度.文章从2013年在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的,依据GB 20071-2006《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进行的侧面碰撞试验中,选取了10个车型,包括轿车和SUV,每个车型分别进行了有侧面安全气囊、气帘和没有侧面安全气囊的侧面碰撞试验,结果表明配备侧面气囊和气帘的汽车能对乘员头部和上部肋骨提供更好的保护,但对中部和下部肋骨的保护效果一般,可以看出侧面气囊和气帘能对乘员头胸部提供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了乘用车副仪表板扶手开启状态下加载过程的主要失效模式。结合当前乘用车副仪表板扶手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依据力学原理对失效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止位结构发白断裂是扶手开启加载时最常见的失效形式,而止位力臂的长度、止位结构的承载截面积,以及铰链盖板和扶手储物箱所用材料的弯曲断裂强度是影响失效的关键因素。并根据产品不同的设计开发阶段,提出了相应的结构设计指导与规范,对乘用车副仪表板扶手的结构设计开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摘要: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某MPV车型的气动性能,基于风洞试验结合试验设计优化方法对其尾部的尾翼零件包括尾翼本体和侧面饰板进行多参数的优化。通过在风洞试验中的优化获得了该车型尾部的气动最优造型方案,相比原始造型方案,整车阻力降低约2.9%。之后对优化前后的造型方案进行了CFD仿真,对比了优化前后的压力分布和流场的差异,分析了整车阻力降低的原因。最后通过对比整车各区和零件上的阻力变化进一步验证了阻力降低的原因,为MPV车型的尾部气动开发提供了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6.
向良明  徐以国 《上海汽车》2012,(11):15-18,22
主要论述了在汽车内饰头部碰撞区域零件设计要求和准则,以A柱饰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将碰撞有限元理论引入到柱饰板的优化设计中,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柱饰板优化设计方案。利用仿真分析得到碰撞过程中加速度和伤害值HIC(d)等结果来指导柱饰板系统的优化设计。并通过碰撞物理实验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门饰板侧撞乘员保护的要求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侧撞部位胸部、腹部和骨盆区域的门饰板优化设计分析,总结出影响门饰板侧撞性能的主要设计参数及要求.通过某具体车型的CAE模拟分析验证,该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门饰板的侧撞乘员保护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商用车后桥弹簧制动缸支架在可靠性试验中发生断裂问题,综合运用失效零件形貌分析、材料性能检验、有限元仿真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根据有限元强度与刚度仿真分析结果确定了失效原因,并进行了结构优化。优化结构经仿真验证,强度与刚度均能满足使用要求,并通过可靠性试验验证。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解决了弹簧制动缸支架断裂失效的问题并且起到了轻量化的效果,验证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并为解决类似结构的失效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仿真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某车型喇叭支架系统在振动试验中发生疲劳断裂失效。针对试验结果分析,对现有的喇叭支架进行了模态和动应力、振动加速度计算分析,确定了仿真分析的边界条件、共振阻尼参数以及共振疲劳分析的方法,提出了结构改进方案,并且该方案通过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应用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零件系统是否满足振动疲劳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主要论述运用CAE分析对轿车门内饰板上的上装进行结构设计分析,以满足零件结构自身强度要求,同时满足整车造型设计及控制整车设计成本,最后通过实验验收零件设计可行性。对于乘用车门内饰板的上装,国家并无标准规定其强度要求。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对于乘用车门内饰板上装设计没有要求,在整车道路试验过程中,存在门内饰板脱出门钣金风险。在乘员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乘员的不当使用,门内饰板上装存在上装压溃及被拉出风险。乘用车门内饰板的上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