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PG船舷侧结构的碰撞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LPG船舷侧结构碰撞损伤过程和多种构件的抗撞作用,通过分析发现,LPG船的舷侧耐撞力远远低于同吨位的常规单壳船。LPG船的强肋骨在抵抗碰撞中起主要作用,由此提出提高常规LPG船舷侧结构提高耐撞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小水线面船吃水较深,极易与海底擦碰而搁浅,从而带来搁浅强度问题。小水线面船搁浅时,潜体和连接桥结构受载的严酷程度以单点搁浅最为严重且单点搁浅模式(即单点搁浅模式)发生的概率最大。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应用商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小水线面的整船搁浅有限元模型,研究小水线面船分别触礁石和泥沙底以单点搁浅模式搁浅时的搁浅特性。通过仿真分析,获得小水线面船搁浅的时序损伤特性、搁浅载荷及小水线面船各部分结构在搁浅载荷作用下的强度性能。本文对SWATH的搁浅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所得结论对小水线面船结构设计和小水线面船搁浅强度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国内水上旅游向高端方向发展,基于对黄浦江城市游览船市场的研究,以及对国内游览船商业运营模式的分析,从船队现状、船型特点和法规要求入手,开展黄浦江游览船新船型的艺术概念设计、船型概念设计和概念设计方案经济性等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包括了船壳外板焊接后变形的多年的测量结果,总共检测了有关普通货船、多用途船、散装货船、化学船、油船,研究船以及客货船的1998块平板。被研究船的载重量范围在1300吨至33350吨之间,文章提供了对测量的统计和回归分析的结果,也包括了对这些测量所用方法的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5.
多船自动避碰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多船避碰决策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现有的多船避碰决策系统的不足,提出今后多船避碰决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自第一艘浮式生产储油船(PPSO)于上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其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国际海洋油田开发的重要装备。尤其近年来,全世界投入使用或即将投入使用的PPSO船数量大增,并且技术发展的趋势已朝羞工作水深逐年增加、原油储存能力大型化和抗风暴能力增强等方向发展。我国在PPSO船开发方面,同国外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但随羞海洋石油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为开发PPSO船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尤其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开发渤海泰皇岛和南海文昌油田,在国内成功地建造了两艘15万吨级PPSO船,为我国开发PPSO船的先进技术、跟踪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了条件。本文就是依据这两艘15万吨级PPSO船实船工程,瞄准当今世界海洋工程前沿技术,对PPSO船特有的关键技术进行开发研究,对总体布置原则和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对各种状态下的完整稳性和破舱稳性进行研究,对波浪作用下的运动和载荷计算进行预报研究,对结构强度进行优化设计以及受损后的极限强度进行安全评估,从而论证出较优的船型,为实船工程提供技术保证,进而建造出更高质量的海洋工程产品PPSO船。  相似文献   

7.
对2万吨级多用途船船型进行了试验研究,该船与相近吨位船舶相比,傅氏数高,方型系数大,船型优化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分析上海船研所同类型多用途船船型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先后设计了2个方案的球艏线型,通过试验分析比较,优选出推荐船型。优选船型有效地解决了该船的快速性问题,性能优良,可供船舶设计及建造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8.
王晓萌 《水运工程》2023,(S2):86-88
针对抓斗船在强潮流工况下(潮流流速3~4 m/s)拆坝施工时,面临的泥驳靠船困难、抓斗船走锚严重、挖掘石头存在抓斗夹缝、抓斗充盈量少、块石过大抓斗无法抓取等问题。本文在抓斗船布锚、施工区分段、抓斗船下抓工艺、超大块石的破碎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抓斗船增设行走锚、调整抓斗船施工方向和施工分段、改变抓斗下抓方向、抓斗船凿岩锤破碎后抓斗清石等措施,解决抓斗船拆除石坝施工中下锚受限、泥驳靠离受限、走锚严重以及挖掘困难等问题,扩大抓斗船工程施工的适应性,使抓斗船日产量提高40%以上,可为类似吹填工程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沥青船整体式液舱绝缘保温的问题,以15 000 t沥青船整体式液舱为研究对象,选用泡沫玻璃作为绝缘材料,进行液舱加热计算,优化加热盘管布置,完成加热系统优化,可对同类型船的加热系统设计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带较长船楼上层建筑的船体立体分段钢质模型进行了弯曲试验,分别研究了以下三种结构状态下,船楼结构参与船体总纵弯曲时的应力分布:(1)完整船楼;(2)切除船楼端部侧壁板和纵向骨架,保留肋骨框架;(3)仅将船楼端部侧壁板切割分离,保留纵横骨架。得出了较长船楼端部侧壁板切割分离可大大减小船楼上层建筑参与船体总纵弯曲的程度,以及船楼端部开口后船楼上层建筑长度可取为开口内侧之间的长度等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AIS数据对两船会遇中自动避碰决策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AIS技术所提供的他船数据的性能和作用,提出了解决长期困扰自动避碰决策技术发展的两个问题(即他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问题和船舶间航行、避碰意图互相通报的问题)的办法。还提出了将AIS作为自动避碰决策系统的他船数据信息来源的设想,并分析了这种设想的可行性。介绍了在AIS数据的支持下,上述困扰自动避碰决策技术研究多年的两个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分析了AIS数据中的新信息,例如他船状态信息(操限船、失控船、限于吃水船等)和他船避碰意图发现的新方法(实时监控他船动向)等AIS优于ARPA的数据功能对于自动避碰决策的作用,并研究了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开发新型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船舶为目标的我国中小型标准船研究项目,最近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组织的专家验收鉴定委员会通过验收鉴定。它标志着我国中小型标准船研究又有新的成果。这是o前在芜湖召开的国家中小型标准船研究验收鉴定会上获悉的消息。中小型标准船研  相似文献   

13.
以17 000 t沥青船为例,研究沥青船独立液货舱垫块的布置设计优化与选取。针对当前沥青船市场两种主要的垫块ULEPSI和FEROFORM,基于法国船级社(BV)的舱段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垫块的受力分析,对两种垫块的布置设计进行优化,并对两种垫块的选取进行分析。该研究可为其他沥青船独立液货舱垫块的布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船舶总振动时,单体船及双体船的附连水质量已经有了计箅公式,但是针对多体船(如三体船)的总振动,国内外的研究甚少。随着三体船的需求增加,需在设计时对其总振动进行预报。正确预报三体船的振动,需正确计算参与振动的附连水质量.介绍采用CFD软件Fluent数值计算三圆柱体附连水质量的简便方法,通过计算得出三圆柱体附连水质堪随间距变化的规律,得出三体船垂向振动的单位长度的附连水质量,为三体船的总振动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科技     
船联网时代即将来临
  实现航运治理精细化、行业服务全面化、出行体验人道化,融合物联网技术
  继物联网、车联网后,船联网也开始发展起来。随着近期在江苏镇江召开的长三角船联网枢纽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重大专项科研和工程建设工作协调会议,船联网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高强度钢缓冲型船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船舶碰撞事故中,一般船侧的破损程度比船艏大,从环境保护的全局意识及降低整体经济损失的角度出发,应该在保证船艏结构在能够承受常规载荷的前提下适当地减小其纵向刚度,使其在撞击船侧时导致船侧破损的可能性降低。笔者从损伤形态,碰撞力,碰撞力密度和能量吸收等方面对采用高强度钢的缓冲船艏进行研究,发现船艏结构采用高强度钢在等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结构的板厚和船艏结构的临界压溃载荷,从而降低对被撞船舶侧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大型船舶会船区的航行安全,减少大型船舶在会船区内的碰撞风险,提出一种基于水上交通冲突和枢纽复杂度的灰色变权聚类模型,对大型船舶会船区的碰撞风险进行评价,并对容量不足的会船区进行扩展提供合理化措施。结合会船区交通流和水上交通冲突状况,选取交通冲突率和交通冲突点作为会船区碰撞风险的评价指标,并考虑评价指标的意义、量纲和数值上差距较大及会船区附近的锚地环境等因素,综合利用交通枢纽复杂度与初值化算子灰色变权聚类算法,对会船区的碰撞风险进行评价。以湛江港南三岛西航道4号会船区(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3段)为例进行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相符,较好地解决了海上通航环境中数据信息不足和定性分析对碰撞风险评价的影响,为会船区的碰撞风险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湛江港大型船舶会船区的客观情况提出对会船区进行扩展的建议,从而满足湛江港对于大型船舶会遇的实际需求,为航道设计和科学制定水上交通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体船阻力模型试验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介绍了高速排水型三体船模型静水阻力试验。在Froude数0.3-0.8范围内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侧体位置对阻力的影响,详细分析了三体船各船体之间的兴波干扰、剩余阻力曲线特征和阻力成分。通过阻力换算,对三体船、双体船和单体船的有效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出三体船在阻力性能方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模块化舰船设计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模块化船舶设计的概念及其面临的问题,论述了模块化船和标准船的区别和联系,指出只有进行模块化船舶设计研究才能实现真正的模块造船。  相似文献   

20.
根据“赤水河航运新船型研究”科研项目的要求,研究并设计出赤水河航运的新船型。对设计的新船型进行了快速性能试验,同时选定了赤水河现有的1艘优秀机动驳作为对比船进行快速性能试验。两船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新船型的阻力性能、推进性能优于对比船。在相同主机功率条件下,设计船的预报航速高于对比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