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Al3+、Zn2+及Li+金属离子为中心,以8-羟基喹啉为配体合成了8-羟基喹啉类金属配合物Alq3,Znq2和Liq,对合成的3种配合物进行了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红外吸收光谱测试,并对测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在透明玻璃和Si衬底上制备出了ZnO薄膜。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能量分散谱仪(ED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对所制样品进行测试,研究了样品的结构特性、成分和光学特性。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O薄膜为六角纤锌矿结构;ZnO薄膜的EDS能谱图表明薄膜包含O元素和Zn元素;透射光谱表明ZnO薄膜质量高,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透射率,平均透射率在85%以上;吸收光谱表明在带隙处存在吸收边;从PL光谱观察到了显著的紫外发射峰。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Na9[LnW10O36]型杂多化合物(Ln为稀土元素)的红外光谱和热性质,对IR、TG-DTA等谱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在红外光区600 ̄1000cm^-1波数范围内出现4个最强的振动峰,分别为钨原子与端基氧、桥基氧所形成的键的不对称伸缩振动所致。热分析及变温红外实验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的最终分解温度为340 ̄360℃。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电纺丝法与无皂乳液法相结合制备了稀土配合物/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Eu(DBM)3Phen/PS.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FS)等,对纤维的形貌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S浓度的增加,所制备的纤维直径逐渐增大,纤维的发光强度也逐渐递增,荧光寿命逐渐增长.  相似文献   

5.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工艺在预沉积和预沉积后再分布的扩镓Si基上溅射Ga2O3薄膜氮化反应组装GaN薄膜。用红外透射谱(m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荧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组成、结构、形貌和发光特性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得到六方纤锌矿结构的GaN薄膜。同时显示预沉积的扩镓硅基较预沉积后再分布的扩镓硅基更适合GaN薄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利用非表面活性剂水热法、醋酸铵溶剂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微观形貌铁酸锰纳米材料,并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的形貌和结构的表征.结果表明:非表面活性剂水热法和醋酸铵溶剂热法所制备的产品均为结晶良好的尖晶石型铁酸锰纳米材料,具有金属-氧键的红外特征峰,其微观形貌前者为棒形与块状混合,后者为纳米球.共沉淀法所制备的铁酸锰微观形貌为颗粒状,低浓度OH-([OH-] =0.5M、1.0M)的反应条件有利于尖晶石型铁酸锰纳米晶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细胞膜中蛋白质及脂质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光谱变化及与相应组织、细胞层次光谱变化的差异.方法 提取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细胞膜,将细胞膜进行溴化钾压片,应用Nicolet Magna750型红外光谱仪对细胞膜的溴化钾压片进行红外光谱检测,获得细胞膜的光谱图,选择其特征性光谱与胃癌组织、胃癌细胞株的相应光谱进行比对.结果 胃癌组织细胞膜的红外光谱特征与相应正常组织细胞膜光谱特征存在异同,且胃癌组织细胞膜与胃癌组织、胃癌细胞株的光谱特征存在异同.主要表现在与脂类相关的2955、2920、2850、1740cm-1谱带的变化.结论 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细胞膜上生物大分子红外光谱发生变化及与相应组织、细胞层次红外光谱之间存在差异,其丰富了生物组织红外光谱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N-苯亚甲基-4-[(2-氰基亚胺基-1,3噻唑烷-3-基)甲基]-噻唑-2-胺(C15H13N2S2)生物活性分子的光谱数据和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使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和频率计算,使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DT-B3LYP方法,计算该分子在气相和不同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最稳定结构与实验晶体结构一致;气相中吸收峰出现在近紫外区370 nm处,溶剂几乎不影响跃迁性质,但吸收强度明显增大;标准摩尔熵与温度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9 05.  相似文献   

9.
在超声波作用下,使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Y2O3:Eu3+荧光粉,考察反应物配比、溶液pH值、反应时间、煅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对产物品粒尺寸及产率的影响.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表征产物,结果表明,该法制得的纳米Y2O3:Eu3+荧光粉颗粒为球形,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30 nm.与微米晶相比,该纳米晶的激发光谱发生明显红移,电荷迁移态最大值(CTS)红移12 nm,发射光谱中发射主峰蓝移8 nm.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电纺丝法与无皂乳液法相结合制备了稀土配合物/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Eu(DBM)3Phen/PS.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FS)等,对纤维的形貌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S浓度的增加,所制备的纤维直径逐渐增大,纤维的发光强度也逐渐递增,荧光寿命逐渐增长.  相似文献   

11.
应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Zn(Ac)/PVP复合纳米纤维,经650℃煅烧后得到直径为95 nm的ZnO纳米纤维.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ZnO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O纳米纤维由粒径约30~50nm的微粒组成,为粗糙多孔的网状结构.同时,研究了ZnO纳米纤维传感器的气敏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300℃时对低浓度(10 ppm)的乙醇具有高灵敏性和很好的选择性.另外,讨论了ZnO纳米纤维的气敏机制.  相似文献   

12.
用溶胶-凝胶法在Fe32Mn3A18Cr反铁磁精密电阻合金表面提拉制备Al2O3耐腐蚀防护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涂层相结构,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形貌。在Fe32Mn3A18Cr合金表面形成连续、光滑的Al2O3涂层,具有(110)择优取向的γ-Al2O3结构。采用动电位阳极极化法测定涂层的电化学腐蚀性能表明,与原始合金相比较,在1mol/LNa2SO4溶液中,Al2O3涂层的自腐蚀电位提高了571 mV,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1个数量级以上,维钝电流密度降低了近1个数量级;在1%NaCl溶液中,自腐蚀电位与原始合金相当,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2个数量级,腐蚀电位高达2000mV(SCE)时仍未发生孔蚀击穿。而且,Al2O3防护涂层的耐均匀腐蚀和耐孔蚀性能均优于1Cr18Ni9Ti奥氏体钢。  相似文献   

13.
以Ti(OC4H9)4和Si(OC2H5)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材料.通过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实验,确定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材料的最佳条件,即Ti∶Si=1∶0.5,煅烧温度为500℃,制备溶胶pH取5~6.通过SEM测试,发现纳米复合材料的基本粒子为分散均匀的球形颗粒状结构;XRD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TiO2主要以锐钛矿晶型存在,颗粒粒径在10~30 nm.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按照最佳条件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较好,在日光照射90 min后,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可以达到100%.  相似文献   

14.
在超声波作用下,使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Y2O3∶Eu3+荧光粉,考察反应物配比、溶液pH值、反应时间、煅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对产物晶粒尺寸及产率的影响.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表征产物,结果表明,该法制得的纳米Y2O3∶Eu3+荧光粉颗粒为球形,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30 nm.与微米晶相比,该纳米晶的激发光谱发生明显红移,电荷迁移态最大值(CTS)红移12 nm,发射光谱中发射主峰蓝移8 nm.  相似文献   

15.
电力线通信(Power-Line Communication,PLC)系统是利用信号耦合的方式,将载波耦合到AC电力线的弦波信号上,经由电力线来传输网络数据.本文主要探讨常见的家电用品对PLC系统的影响.量测工具使用LabVIEW软件来撷取数据,针对距离、电器设备差异计算信噪比(SNR)、信道频率响应(CFR)以及上传/下载速度对通信质量影响.由量测的结果得知,目前PLC系统所遇到的衰减问题大多与外界的噪声大小或与AC传输线的距离有关,经由量测的资料结果可以当作改善PLC系统效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在Release5提出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以提供IP多媒体服务.在建置IMS服务时,验证CSCF组件是否有达到标准所定的规范是第1道关卡.本论文采用电信测试标准TTCN-3(Testing and Test Control Notation-version3),研发CSCF Conformance TestTool一致性测试平台(简称CSCF-T),以及利用OpenI MS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7.
以Cr(NO3)3为Cr源,Na/ZSM-5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r基催化剂(Cr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5%,5%,7.5%,10%),分别在873 K和1 073 K下焙烧.采用FT-IR、XRD、BET和S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自主微型固定反应器上,采用CO2-TPD和H2-TPR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组分Cr2O3均匀的分散在Na/ZSM-5载体的表面,并且对催化剂的酸碱性和还原性有一定的影响.焙烧温度的不同对催化剂有很大影响,在873 K下焙烧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结构和形貌,而在1073 K焙烧的催化剂出现塌陷现象.  相似文献   

18.
Euphorbia lathyris (Caper spurge) is a toxic and potent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PCMM). This study sought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five diterpenoids (Euphorbia factors LI-L3, L7a, and Ls) with the spectra of UV and mass, quantifying three diterpenoids L1, L2, and L8 in crude extracts of unprocessed and processed E. lathyris seed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LC-ESI-MS). The analysis was achieved on an Agilent Eclipse XDB-C18 column (4.6 mm× 150mm i.d., 5 μm) with an isocratic elution with a mobile phase consisting of water and acetonitrile at a flow rate of 0.25 mL/min at column temperature of 30 ℃ and UV detection was set at 272 nm. An ESI source was used with a positive ionization mode. 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linear in the ranges of 9.9-79 μg/mL for Euphorbia factor Lb 3.8-30.5μg/mL for Euphorbia factor L2, and 1.0-20.6 μg/mL for Euphorbia factor LB. The average recoveries (n=6) of three diterpenoids were 98.39%, 91.10% and 96.94%, respectively, with RSD of 2.5%, 2.4% and 2.1%,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s of the three diterpenoids in processed E. lathyris seeds were 3.435, 1.367 and 0.286 mg/g, respectively, which decreased more sharply than those in unprocessed E. lathyris seeds which were 4.915, 1.944 and 0.425 mg/g, respectively. The method is simple, accurate, reliable and reproducible, and it can be applied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unprocessed and processed E. lathyris seeds.  相似文献   

19.
考虑一种特殊类型的超图分解.证明了对任意的正整数v≥4和λ,存在具有[λv(v-1)(v-2)/18]个区组的MCλ(3,K4^(3)-e,v),其边超越中至多含有两条边.  相似文献   

20.
以硫酸铝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在一定的醇水比例及水热条件下,经过一定的干燥处理之后,得到了中空球形的氢氧化铝粉体.采用SEM、XRD测试和TG-DSC分析对粉体的微观结构及热分解和晶型转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Popescu法[1]和Doyle-Ozawa法[2]分析了粉体的煅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由Popescu法确定了样品煅烧过程的机理函数的积分形式为g(a)=[1-(1-a)1/3]2,属于D3模型,是球形对称的三维扩散过程.该过程的活化能E a=175.123 kJ/mol,指前因子A=1.877×109~1.711×1010,用Doyle-Ozawa法计算出该过程的活化能E a=167.677 kJ/mol.由上述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可以得知: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同一个动力学过程的分析结果基本保持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ΔE=E1-E2<10 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