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鹤沙航城站点周边的交通条件和换乘设施的客流运行状况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相似性质的轨道交通站点出行换乘特征研究,得出轨道交通配套停车设施的周转率和车辆的载客率等关键指标,总体预测轨道交通16号线鹤沙航城站点服务人口和上下客流;通过机动车、非机动车、公交和出租车等不同方式的换乘比例计算,得到高峰时段不同交通方式出行的车流量,结合周转率等指标,得出不同换乘交通设施的需求规模,为地铁站点周边接驳设施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型城市在设置市域轨道交通郊区段与市区段车站时需考虑不同的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比较香港、巴黎、东京和上海的典型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车站设置案例,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市域线路在市区段若有平行市区轨道交通线路时应采用大站间距设置模式;在郊区段应采用基于客流集散点灵活设站的模式.经过郊区开发密度低的区域时如采用地面或高架的敷设方式有利于越行线的布设,可改进运营组织,提高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探究日本地下商业街公共停车场的规划设计问题,分别以街道型地下街(大阪长堀地下街)、广场型地下街(大阪钻石地下街)和复合型地下街(东京八重洲地下街)为例,分析了地下街停车场的停车配比、空间设置和出入口设置方法.案例表明,日本地下街公共停车场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或城市再开发地区的停车位不足问题、缓解地面交通矛盾,同时通过地下街的商业运作弥补停车场和其他基础设施投资投入大、回收慢的问题.日本地下街公共停车场一般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停车库出入口一般独立设置在地下街上方干道的中央绿化带或与周边建筑的配建停车场共用出入口.  相似文献   

4.
一、轨道交通9号线适应不了松江新城发展的要求松江新城是上海第一个建成轨道交通的郊区新城。然而,尽管原规划轨道交通R3线是一条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但在建设时采用了市区普通地铁制式,列车平均运营时速市区段30~35公里、郊区段45公里左右。因此,松江新城至市中心依赖轨道交通9号线出行时耗大多超过1小时,与高速路/快速路的小汽车交通相比,缺乏速度优势。由于外环周边地区大量居住小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发挥市域轨道的辐射效应,最大程度吸引客流,对市域轨道交通衔接规划进行了探讨。首先,研究了市域轨道及站点的功能定位,将站点服务范围细分为5个区,分析各区的客流特征,从而提出规划策略,提供分层次的交通服务;其次,以琎琳站为例,200米范围内结合公交首末站、"P+R"停车场促进交通枢纽的形成,并通过廊道串联轨道站点与周边用地,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设置公交停靠站、出租车扬招点、非机动车停车场等多样化的衔接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交通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6.
李媛  张秀媛 《城市交通》2010,8(5):57-64
针对北京市地铁5号线天通苑北站P+R停车场规模与实际停车换乘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研究确定其停车换乘需求的预测方法,并提出解决停车设施供给不足的方案。在分析天通苑地区P+R停车场时间、车辆来源及设施供给情况的基础上,建立Logit随机均衡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得到该地区高峰小时停车换乘需求量为1476个泊位。同时,将预测结果与天通苑北站P+R停车场实际可扩展停车规模进行比较,提出在瓶颈路段设置新的P+R停车场的方案,并建立了系统优化平衡模型,对该地区的停车换乘需求进行分配。结果表明,新建P+R停车场规模分别为300,400,500和600个泊位的条件下,停车换乘需求基本按照两个停车场的规模比例分配停车数量。  相似文献   

7.
以西安市自行车交通发展状况及即将建成的地铁1、2线为规划背景,借鉴国内外“自行车——地铁交通”换乘发展经验,对地铁站点自行车停车场规模、停车场选址原则、衔接设施布局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地铁站点周围路段规划、自行车交叉路口优化设计及自行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宣化 《交通与运输》2007,23(5):19-19
上海市轨道交通6号线北起高桥镇的港城路,向南沿浦兴路、张杨路、东方路、东明路、华夏西路至济阳路,线路全长33.58公里。其中线路起点港城路站至五莲路为高架段,长12.05公里;五莲路与博兴路间设敞开段,长0.18公里;博兴路至线路终点站济阳路站为地下段,长21.35公里。全线共设车站28座,其中高架站9座,另设港城路车辆段、三林停车场各一处。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虑公共停车场的竞争关系,对公共停车场的供应规模进行优化。首先分析影响公共停车场供应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现有的单体公共停车场的规模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公共停车场之间的竞争关系,应用蚁群算法作为公共停车需求的分配方法,进一步建立公共停车场规模优化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优化后单体停车场供应规模减少7%,有效避免公共停车设施的重复供应。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大型公共停车场规模,研究了停车场规模影响因素和公共停车场合理规模计算方法。以停车生成率法计算公共停车场期望规模模型为基础,考虑了停车场进出口的通行能力和周围路网的制约,提出了大型公共停车场合理规模计算约束模型;基于实测数据,对停车场通道通行能力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应用算例的方式,演示了如何应用约束模型计算停车场规模,并与基于停车率法的期望模型进行了比较;最后,给出了不同规模下停车场进出口车道数量计算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相应规范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约束模型的精细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申婵  王磊 《交通标准化》2010,(13):35-39
停车场选址理论引入梯度场概念后,将停车场、寻求停车场的车辆和周围的道路看成是一个场,每个场对周围寻求停车场的车辆的吸引力不同,由此可找出停车场选址的影响因素,选出步行距离和道路阻抗并建立数学模型,得出梯度场的选址模型。步行距离近以及道路阻抗小的停车场对周围车辆的吸引力大,反之吸引力小,由此可选出最优地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合肥市轨道交通l号线及规划2号线中的某车站深基坑,基于有限元Plaxis分析软件,采用硬化土模型,对其进行了分步开挖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临河距离下深基坑开挖对围护结构和地表变形影响规律,并探讨了临河距离对深基坑两侧非对称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深基坑临河距离较小时,临河侧地表出现较大隆起变形,另一侧为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非机动车流在通过设有机动车停车带的非机动车道时的交通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其行驶特性遵循流体力学的基本特性。由此借鉴了流体力学中保角变换这一研究流体经过有障碍区域的基本特性的重要方法,对非机动车流进行了物理建模,建立了非机动车道上设置路边停车带对非机动车流影响的定量分析模型,并研究得出可以非机动车流越线行驶的量值情况来判断设置路边停车带的合理性。最后,选用实际案例,对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进行检验和应用举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对分析路边停车带设置合理与否方面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苏州市汽车南站的停车行为调查,分析停车收费、停车后的步行距离、停车场使用的方便程度以及停车目的等对停车行为的影响,确定停车者停车的效用函数,建立分析停车者停车行为的多项Logit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路尧 《交通标准化》2014,(11):19-21,24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国内交通环境的压力下未来非机动车数量将会进一步增长,然而与之相配套的基础停车设施研究却较为落后.结合城市集约化的用地特征以及现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服务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机非隔离带非机动车景观式停车设计方案.主张以科学性、生态性、地域性与现代性为原则,在保持停车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将机非隔离带非机动车停车设计衍生为城市公共景观的一部分,并根据这一设计目的,进行了概念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规划模式,能够有效结合交通功能与土地利用。针对当前轨道交通 站点与周边土地利用关系研究中对引导要素考虑不足的问题,本文在“节点-场所”模型中新增描 述 两 者 关 系 的“ 可 达 性 ”维 度 ,构 建 基 于 空 间 耦 合 功 能 连 接 性 的 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发展模式测度模型。以深圳市为例,评价轨道站点影响区TOD发展水平,并揭示轨 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改进的“节点-场所”模型对“均衡站点”识别区分度更 优;TOD综合指数空间上由福田、罗湖核心区向外围的光明、龙华和龙岗区方向递减。其中,轨道 交通2号线和7号线的节点和场所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而6号线和11号线可达性指数呈高值集 聚;罗湖区多数站点可达性较弱,形成了近似TOD的“地铁上盖(TID)”或“地铁附近开发(TAD)”; 此外,轨道站点影响区TOD综合指数越高其站点客流量越大,两者协同度越高。  相似文献   

17.
城市路内停车设置规模非线性优化模型及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达到路内与路外停车的合理匹配,减小停车成本,从路内停车带与路外停车场匹配关系入手,分析了车辆停放者选择停车场行为,分别量化了路内车辆停放者和路段车辆出行者的社会成本,综合考虑路内停车对道路交通流延误的影响、绕行距离、收费差额以及个体时间效益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停车成本整体最小的路内停车带设置规模优化模型,设计了求解模型的内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与设置路内停车带之前相比,优化后停车平均绕行距离减少了63.0%,停车综合成本下降了37.3%,可以看出路内停车带规模模型能够优化路内与路外停车之间匹配关系,使停车系统综合成本最小。  相似文献   

18.
杨洪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14(2):120-122,128
针对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的评价问题具有多层次和模糊性的特点,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建立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建立适用于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服务质量评价因素量化;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层次影响因素进行权重赋值;再确定模糊评价矩阵,进行服务质量评价。最后,对成都市轨道交通1号线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定量描述停车者对居住区共享泊位的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将停车者的个人属性与出行属性作为效用变量,将居住区共享泊位停车和路内就近停车作为选择肢,建立二项Logit模型。分析表明:个人月收入、停车时长、额外步行距离、费率差等为影响停车者选择居住区共享泊位停车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额外步行距离和费率差对共享泊位选择概率的影响程度更大,较低层次的个人月收入变化对共享泊位选择概率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天津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上升,停车位紧张,停车难已成为困扰天津市民有车一族的突出问题。基于对天津市部分停车设施现状的调查走访和对天津市民的问卷调查,了解天津市内停车问题现状,分析得出造成天津市停车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