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船舶智能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智能化是船舶发展的重要方向。船舶智能化是在综合传感、通信、信息、计算机等多种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船舶具体应用环境,构建基于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和物联网等特征的智能系统,使船舶航行、管理与服务更高效、更低秏、更安全和更环保。从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物联网三个方面介绍了船舶智能化的主要特征。从船舶智能航行和船舶智能管理与服务两个方面分析了船舶领域智能化现状和展望。船舶智能航行方面,探讨了综合船桥系统和无人驾驶的发展方向;船舶智能管理与服务方面,分析了水路ITS、交通流理论和数据分析方法的最新发展,并提出了基于可视分析解决船舶管理大数据处理的流程。  相似文献   

2.
船舶管理从管理主体来分,分为三种类型,船东本身管理船舶,称为第一方船舶管理;租船人(主要是光租租船人)管理船舶,称为第二方船舶管理;独立专业公司管理船舶,称为第三方船舶管理,这类公司被称为专业船舶管理公司,是指向船东提供船舶管理服务并收取管理费用的经营主体,其迎合了船舶所有人(投资人、非专业船东等)、租船人、船舶经营人等的市场分工需要,服务范围广泛.  相似文献   

3.
《IMO A.857(20)决议船舶交通服务(VTS)指南》中提到"VTS服务-VTS应至少包括信息服务,并可包括其他服务,如助航服务或交通组织服务或两者兼有。"由此可见船舶交管中心VTS的服务功能主要是向船舶提供信息服务,助航服务和交通组织。信息服务是VTS服务功能中最基本的服务,VTS的信息服务水平如何,不仅  相似文献   

4.
国有船舶供应企业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供应公司以为到港船舶供应和服务为主,主要经营到港船舶物资、物料、燃油及食品供应、各种船舶劳务工程服务、免税品经销等业务。随着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来往我国港口的船舶数量日益增加,随之也就带来了船舶供应业务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船舶港口供应是支撑我国航运发展和港口繁荣不可或缺的服务行业,是众多航运服务门类之一,是"港口经营许可证"所列七类港口服务中的一类,即"船舶港口供应业务经营"。船舶港口供应既包含专业性强的船用物料、配件、航次修理、烤铲油漆、污油水处理等服务,也包含国家特许经营的燃料和免税品供应,还包括市场进入门槛不高的日用品和伙食供应、洗衣等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国际船舶代理服务作为海运辅助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船舶代理企业主要从事国际船舶代理、集装箱代理业务,服务包括:舱位销售、接受订舱、办理船舶进出港手续、集装箱管理、运/使费结算、数据通讯等。  相似文献   

7.
郭永尚 《中国水运》2010,(12):48-49
船舶服务业,包涵广泛的范畴以及服务的形态众多,中介连锁业是其中一种新型的船舶服务模式,文中笔者吸取众多同行们宝贵的建议,以泉州船舶服务业及中介连锁业的模式和突出问题研究为视角加以抛砖引玉,着重论述加快发展营销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的中介连锁业模式,并颠覆了传统船舶服务方式。引申为加快发展船舶服务业及中介连锁业提供科学性的佐证和重要性。分析表明,加快发展船舶服务业及中介连锁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有效地填补了泉州在航运业和船舶工业服务方面发展的不足,并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优化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营方式转变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同  刘伟 《航海技术》2019,(5):39-41
<正>0 引言船舶交通服务(Vessel Traffic Service,VTS)作为一种成熟、可靠的航海辅助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船舶航行安全和效率,保障海上人命安全以及减少溢油和船舶污染事故。VTS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组成驾驶台团队的航海人员,包括船长、引航员、值班驾驶员以及参与船舶驾驶台值班的其他船员。VTS对航海人员提供的相关服务通过双方进行有效通信实现。通信的主要内容包括VTS向航海人员提供信息服务、交通组织服务、助航服务和支持联  相似文献   

9.
加快我国VTS值班员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昌江 《中国水运》2000,(11):31-32
世界上第一个VTS系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自建立以来,在收集船舶动、静态数据,数据评估,船舶交通信息服务,船舶交通组织服务,航行协助服务以及支持联合行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船舶通航服务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上船舶通航服务(VTS)工作方式正在快速地向船舶通航管理(VTM)的方式过渡。虽然对这种发展趋势,还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技术条件已基本成熟,VTS由船舶的服务角色逐渐变为船舶的管理角色已是大势所趋。根据IMO和IALA组织给船舶通航服务下的定义,可以将VTS功能延伸为船舶通航管理。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海上船舶与岸上VTS中心的相互关系问题;介绍了目前航运界对发展船舶通航服务的几种不同观点;对船舶通航管理可利用的技术和VTS的资格认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种探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船舶通航服务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船检》2006,(7):40-41
浙江船舶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原舟山船舶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是一家专业为国内外船东、船舶经营人、船舶经纪人等提供信息、技术、咨询等专业服务的国有股份制企业。公司注册资金壹仟万元。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改善传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在管理、技术和服务理念方面的局限,积极创新和实践船舶交通监控及服务技术的智能化发展理念,使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便捷化,实现船舶交通监管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艺青 《集装箱化》2023,(8):14-17+21
为了完善我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吸引中资方便旗船回归登记,在借鉴英国船舶登记中心制度设计的基础上,提出深圳前海国际船舶登记中心构建思路:第一,设立具有国际化服务理念的船舶登记机构;第二,构建国际船舶品质管理系统;第三,设立“前海模式”的船舶检验机构;第四,设立海事海商法律研究中心;第五,将船舶登记服务升级为船舶所有人综合服务。  相似文献   

14.
通航环境是由船舶赖以安全航行、停泊和作业的且是船舶自身条件以外的客观及社会的外部因素构成。这里所说的客观因素一般是指供船舶使用的水域及水域的自然条件和交通状况、航标、码头状况以及妨碍和影响船舶航行、停泊和作业安全的各种因素;社会因素具体是指为船舶提供的安全信息服务、航行作业的辅助服务、科学合理的水上交通秩序的组织和管理以及指泊、调度、安全保障条件等。通航环境的外部因素又可以划分为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两种。正面因素对船舶安全起着积极的保障作用,负面因素会对船舶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AIS电文解析是目前海上船舶监管信息系统获取船舶各种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设计串口模块、显示模块和AIS电文解码模块实现了AIS船舶信息编码的接收、解析和显示,从而支持各种应用船舶信息的业务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6.
导航系统为船舶航行提供关键的位置信息服务和通讯服务,是船舶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基于Map Info格式的电子海图具有图像处理性能高、成本低和兼容性强等优点,近年来逐渐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应用到船舶导航系统中。本文系统介绍Map Info电子海图的理论基础和结构组成,设计基于Map Info电子海图技术的船舶综合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7.
《天津航海》2021,(1):F0002-F0002
天津航海科技咨询中心是由天津市航海学会主办、在学会理事会领导下集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中介为一体的独立核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天津市航海学会理事长。主要经营范围是有关船舶驾驶、船舶主辅机、船舶电气、通信导航等方面的营运指导、技术服务和进口设施的维修、调试;海事海商咨询,海事技术、责任鉴定以及海事调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一支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于2009年12月29日在天津举行开业仪式并投入运营。船舶产业投资基金是国际上通行的购建船舶资金来源和船舶运营成熟模式。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以多元化金融业务为依托,通过购建船舶并拥有船舶的所有权,并以出让或租赁等方式运营,为航运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等投融资服务,是国际船舶市场的主流投融资模式,是我国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加快发展航运业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9.
伦敦依然是为国际航运界提供广泛商业服务的全球领先中心,在介绍伦敦国际航运服务集群概况基础上,从十年间航运服务的国际份额、就业人数和海外收入三个方面,通过评价矩阵、联系矩阵、比例关系矩阵和自我中心分析伦敦国际航运服务的关联和结构,发现以船舶经纪为核心,密切联系保险经纪、海事法律、船舶检验和船舶融资的集群视图,提出伦敦国际航运服务集群关键在于航运服务的发展统计、推广促进、教育研究和专业机构,为我国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国际航运中心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一支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于2009年12月29日在天津举行开业仪式并投入运营。船舶产业投资基金是国际上通行的购建船舶资金来源和船舶运营成熟模式。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以多元化金融业务为依托,通过购建船舶并拥有船舶的所有权,并以出让或租赁等方式运营,为航运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等投融资服务,是国际船舶市场的主流投融资模式,是我国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加快发展航运业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