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为了加快构建安全、绿色、便捷、高效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对长春市公路交通发展的协调性进行评价研究。通过对长春市公路交通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可以量化得出长春市公路交通与铁路和航空两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性。研究结果为公路交通如何更好地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状况、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与分析,进一步就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增长的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相应的柯布道格拉斯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结果定量确定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价值,并以此指导实践,采取相应的方法措施,制定有效合理的交通运输机制,促进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互赢互利。  相似文献   

3.
在综述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对交通经济耦合的涵义、耦合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应用耦合度来表征交通经济耦合状态。借鉴物理中耦合模型,构建了交通经济耦合度模型,将交通经济耦合状态划分为低水平耦合、拮抗、磨合和高水平耦合4个阶段。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交通经济理论的推进。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从需求规模和供给规模2个层面,探究涵盖公路、铁路和航空3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指标,结合经济系统的社会规模和经济规模指标,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协调发展指数评价模型,引入交通贡献率参数,得到改进耦合协调测度模型,通过计算耦合协调发展指数,揭...  相似文献   

5.
采用定性分析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交通运输与区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两者协同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交通运输与产业发展存在相互促进的协同作用。在协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区域间交通均衡发展、推动交通运输与区域产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交通运输技术和智能化水平及完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与建设等对策,以促进交通运输和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运用协整理论进行实证分析,选取1985—2013年重庆货运周转量、客运周转量、GDP数据,建立交通运输需求与经济之间的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系统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需求和GD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GDP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对GDP的贡献率较小;但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在逐渐加大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对重庆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证研究运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构建包含交通因素的柯布道格拉斯模型,以2009年底全国各省份第二产业劳动力、资本以及各省交通运输要素作为投入,以2009底年各省份的第二产业GDP作为产出,对拓展的柯布-道格拉斯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而利用该模型定量地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资本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交通运输和劳动力要素亦显著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村公路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性评价问题,分析了农村公路协调发展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可拓学、关联函数为基础,构建综合物元评价模型,将复杂多指标评价转换为单目标评价,通过计算综合关联度,对农村公路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性做出评价,最后将模型应用于青海省海东地区。评价结果表明:海东地区农村公路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关联度为0.3687,处于不太协调状态,符合目前海东地区农村公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采用“宏观规律与微观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思想,引入了相似学理论,进行区域间社会经济系统和交通运输系统相似特性的比较,以期利用比较结果对其中一个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提出建议,在构建相应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运输系统相似度比较的流程和算法.本文以海南和台湾两省铁路运输系统的比较为实例,相似元的具体取值综合了数据比值法、德尔菲法,并参考AHP法进行权重系数的取值,相似度比较的结果可用于海南省环岛铁路的规划.  相似文献   

10.
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的角度定义交通运输走廊.根据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分析了交通运输走廊的基本结构.将运输走廊看作生物种群,研究其自组织演化过程.在微观层次上提出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描述运输走廊个体演化的过程;在宏观层次上分析运输走廊的主要演化阶段.根据自组织理论,提出了交通运输走廊自组织演化机理:交通运输走廊与其依托的地域系统和交通运输系统组成多层次的超循环系统,通过自我发展和相互促进的耦合作用方式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大背景下,城市空间组织往往面临再构需求,同时也对交通体系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亟须建立综合交通体系弹性规划方法与路径,研究在远期战略与近期建设间面向过程的连续性、弹性规划的技术思路。在梳理现状交通规划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城市空间组织与交通系统互动演变机理,提出城市—交通互动发展模型。以需求弹性为切入点,构建面向过程的综合交通体系弹性规划分析框架,明确弹性规划实施路径与核心要点。包括基于需求弹性的多层次规划协调机制、弹性项目库要素结构、动态监测及评估体系,以及城市—交通互动视角下的弹性项目库实施机制,从战略层面寻求面向过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弹性规划路线。  相似文献   

12.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提高和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以北京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应用为背景,选取城市交通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以及能源环境系统为投入系统,相关道路交通管理效率及城市交通外放性指标组成产出系统,建立了相应的超效率DEA评价模型,研究分析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水平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程度.应用北京市2000-2010年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模型计算结果,结合北京市的发展实践,对比分析了城市交通与经济及能源环境子系统的相对有效性变化趋势,以期为北京城市ITMS未来的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柳州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构建描述指标体系,选择柳州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关指标数据,通过综合发展指数、静态协调度、动态协调度计算进行相应的评价,得出结论:柳州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动态协调发展一直在缓慢下降,反映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进一步增大,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因此必须对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进行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14.
结合武汉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三规"同步修编,如何做好新时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成为当前亟须思考的问题。首先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位、作用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回顾武汉市已开展的三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实践,指出既有规划在一体化发展、枢纽衔接与合作、土地开发模式、交通与空间发展的协调性等方面的不足。结合武汉市新一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从交通引领发展、建设枢纽城市、交通规划转型、优化交通结构等方面阐述需要重点研究并解决的问题。规划修编强调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高效衔接与互动融合,通过一系列政策保障城市交通行动计划的推进。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空间分异及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基于省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利用ArcGIS 可视化平台,分析综合运输可达性及节点城市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进一步解析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格局.结果显示:整体空间上,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显著,均呈现“东高西低” 的空间分布格局;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协调发展度差异显著,且整体水平不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综合运输基础设施实际投入和物流产出的匹配度有待提高,且对物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6.
城市智能交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需依靠智能交通总体规划进行前期主导、中期引导和后期指导。鉴于此,提出了智能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的总体框架,阐述了当前智能交通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介绍了智能交通运营过程中的非技术性因素。城市交通智能化建设须遵守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与政府部门管理职能并重的协调关系与原则,注重技术标准体系、组织运营制度的建设,并保障建设与运营资金。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云南省站场规划”项目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云南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现状,重点讨论道路货物运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道路运输组织结构调整为主的对策,对推进道路运输业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运输工程系统,其组织协调工作仍存在严重不足,多式联运系统应具有的整体效果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只有各运输方式之间和参与多式联运的企业之间相互协同合作,才能达到联运全程系统化,实现多式联运的综合效益。本文对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中存在的协调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应用协同管理理论进行研究,对多式联运组织系统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城市交通政策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交通问题已不仅是建设问题,而更多的是政策问题。首先通过分析典型城市交通政策案例,指出不能滥用交通政策,要注意政策的协调性。然后从交通系统的组成要素人、车、路入手,从需求与供给层面阐述了制定城市交通政策的影响因素。接着,从经济性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限制私人机动交通,并对当前针对私人小汽车、出租汽车、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以及非机动交通所采用的城市交通政策进行评价。最后强调,城市交通政策应该兼顾公平与效率,并使交通系统的负外部性最小化,对低外部性的交通方式应给予鼓励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经济社会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建设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取向,国家应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打破二元体制,逐步建立起三维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