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海上拍摄的图像易受到雾气与海面光影的影响,导致图像对比度低、可读性差,对后续图像分析造成了不利影响。论文提出了一种清晰化算法,改进了暗通道去雾方法中大气透射率的估计方法,利用引导滤波优化透射率,进而求解大气散射物理模型实现去雾。针对去雾后图像亮度较低,对比度差,不利于后续的图像分析问题,对去雾后图像进行gamma校正,增强对比度,改善可读性。将算法应用于典型图像,与经典算法相比,所提算法效果显著,实现了去雾功能,有效增强了目标对比度,图像自然且无失真情况,为进一步的图像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海上船舶通航过程安全风险,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海上船舶通航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海上船舶通航安全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厘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海上船舶通航安全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并提出相关建议,可为提升海上船舶通航安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左勇  沈四林 《中国水运》2007,7(3):11-13
主要分析海洋环境预报资料,如海浪和海上能见度等海洋环境因素对海上船舶航行安全性影响较大。特别在引入海浪和能见度安全分析因素(影响基数)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海洋船舶航行安全指数(航行指数),并分析和讨论了船舶航行指数给海上船舶航行安全性预报带来的效益和应用前景,最后对海洋船舶航行安全指数在航海应用上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船舶遇险报警设备和通信设备是船舶通信和保障航行船舶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此文对船舶报警系统和船舶通信系统进行简要介绍基础上,就海上搜救部门收到遇险信息后,如何利用海上遇险搜救通信系统搜救遇险船舶作了介绍,并对船舶遇险报警设备的日常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孔凡东 《水运管理》2009,31(8):33-34,38
世界金融危机给航运业带来巨大冲击,航运企业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为应对海上安全新形势给海事监管部门带来的新挑战,进而给海上交通安全带来影响,分析船舶航行安全的新问题,提出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保护海洋环境的对策:海事部门应积极应对,快速反应;加强对在建船舶质量的监管;开展对封航船舶和锚泊船舶的安全管理;重点对船员适任情况实施检查;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时调整审核重点;强化对船舶拆解活动的安全监管:优化船队结构等。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分析出影响海上船舶安全的隐患类别,提高船舶、船员、设备的管理制度,提出一种基于双向编码器(BERT)的海上船舶安全隐患分类。采用Text Rank算法对隐患文本进行关键词提取,将提取的关键词输入到BERT预训练模型,提升模型在分类任务上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训练前采用Text Rank算法进行关键词提取,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都有所提升,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达到了快速准确对海上船舶安全隐患分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张广星 《世界海运》2011,34(9):22-24
随着中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建设不断发展及其管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渔船、小型船舶、游艇等非VTS强制动态报告船舶所引发的海上交通事故险情越来越引起主管机关的重视。分析非VTS船舶给海上交通秩序及交通安全带来的影响,阐述其成因,针对上述现象给出几点对策,对加强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上核电技术的发展,海上核应急工作也需同步开展。海上核应急通信为海上核应急提供基础保障,目前没有适用的通信系统设计规范。按海上核应急通信的发起用户对海上核应急通信需求进行分类,并分析船舶和陆上核电站相关规定及设计规范对船舶和核电厂通信系统设计要求,将其对通信系统能力及设备的要求进行取舍,结合海上安全和陆上核电站现有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通信技术,设计海上核应急通信系统,包括设施平面、能力平面、保障平面3个方面,分别代表海上核应急通信设备、不同设备应具备的共同应急通信属性、影响海上核应急通信系统能力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设计的海上核应急通信系统基本涵盖海上核应急通信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目前以倒班功能为主的海洋石油支持船舶在运送海上作业人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梳理了《特殊用途船舶安全规则》中对特种用途船舶和特殊人员的定义及要求,从公约规范要求、倒班船舶与海上油田作业人员的载运能力分析和实际操作三个层面对海上油田作业人员并入《特殊用途船舶安全规则》中特殊人员进行可行性分析。建议将倒班船舶运送的海上作业人员按照特殊人员对待,解决目前海上油田倒班压力严重的突出问题,保障海上油气开采的安全合理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的海洋活动越来越频繁,作为海上污染之一的光污染已经成为一种可以严重威胁船舶夜航安全的新型污染源。本文将基于视觉、色觉和光学理论,探讨海上光污染本身,接着仔细分析其对船舶夜航的影响因子。并基于船舶信号灯可识别性,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船舶信号灯识别模型,同时通过不断训练提高可识别性。  相似文献   

11.
王红茹  朱振杰  王佳 《船舶工程》2017,39(12):95-101
针对水下图像存在严重模糊、对比度低、噪声多等问题,根据小波的时频特性及多分辨率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水下模糊图像增强算法。利用小波变换对RGB图像进行二层小波分解,把原图分解为高、低频子带,利用导向滤波算法估计低频子带上的照射分量并进行去除;利用软阈值算法对高频子带上的图像边轮廓信息进行去噪和增强处理;对水下图像进行小波逆构,并进行伽玛校正;最后利用改进的灰度世界算法对水下图像进行颜色校正。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文章中算法处理所得到图像的对比度及信噪比都较高,且清晰度较高,满足水下无人航行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相较传统照明方式,LED具有寿命长、发光效率高、安全性高、体积小、环保等特点。LED的色温丰富、亮度可控制,是目前替代传统照明灯具的一种选择,随着智能船舶概念的兴起,LED在船舶智能照明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本土渡船外观色彩设计水平,对东亚地区渡船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东亚地区渡船的外观色彩特征。总结设计规律,指导本土渡船外观色彩设计,提高国内渡船的辨识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利用常规方法对多光谱图像与全色图像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颜色失真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颜色校正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在多特征形成的特征空间上对图像进行区域分割,然后利用常规方法融合多光谱图像与全色图像,并采用小波变换对融合图像进行区域上的颜色校正,从而得到最终的融合图像。通过与IHS、BT和PCA几种常规融合方法的比较与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融合特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现有的黄浦江轮渡导航系统,肯定了该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然后概述数字式扫描转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分析归纳了造成数字式扫描转换误差的因素。最后,作者提出了数字式扫描转换技术的具体运用方案,设计了该方案的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数字式扫描转换技术的轮渡导航系统,具有分辨率下降因素少、图像失真因素少、无亮度衰落以及信息扩展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可见光条件下探测水下目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璐  朱海  李松 《中国航海》2006,(1):56-59,63
目标背景对比度是探测和识别目标的判定标准之一,基于目标背景对比度,分析了可见光条件下探测水下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水下目标背景对比度同观察者角度、太阳天顶角、海水光学性质以及目标反射率的关系,给出了获取最佳观测角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OpenGL的雷达显示器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达显示器仿真是雷达系统仿真的重点和难点。在简要介绍OpenGL技术和雷达显示器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OpenGL对P型雷达显示器进行仿真的思想,详细介绍了余辉扫描和目标点迹的仿真方法。对于余辉扫描,通过数学建模提出了实现途径,并得出了时间衰减常数和扫描周期的计算公式。对于目标点迹,提出了角度换算和目标位置的计算公式,并实现了点迹的余辉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达到了很好的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应用GIS理论思想,对水深测量数据格式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应用空间数据库来组织管理水深数据的新方法,给出了数据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水深测量数据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提出利用水深离散点数据进行水下地形建模,从而实现水深数据的三维可视化直观表达,并就此给出了地形建模过程和渲染步骤以及三维场景效果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9.
船舶舱室色彩搭配对船员工效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船舶舱室色彩对船员工效的影响,测试了六种不同舱室色彩环境下人员的视觉工效、认知工效和行为工效等数据,分析了人员工效指标随不同舱室色彩环境的变化。利用TOPSIS法和聚类分析二种方法综合评价了不同舱室色彩环境对工效的影响,依据工效指标给出了六种实验色彩的优化排序。  相似文献   

20.
阐述高压钠灯功率、亮度和寿命与电压的关系,分析能对电网电压波动快速响应,闭环自动稳压、可控平缓调压的智能装置的工作原理和节能模式,应用它在软启动和运行时,灯具电流几乎恒等于额定电流,因而,不仅可以大量节约电能,还可以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并探讨它在集装箱堆场应用集中远程控制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