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7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观察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及p38MAPK-PPARγ/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皮瓣术后观察各组大鼠背部皮瓣的存活情况及皮瓣存活率,用HE染色、TUNEL染色及qRT-PCR法检测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中炎性因子的浸润程度、细胞核的破坏程度以及p38MAPK、PPARγ、NF-κB的分布特点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假手术组皮瓣存活面积最大,模型对照组与PPARγ抑制剂组皮瓣存活面积最小;HE染色与TUNEL染色结果模型对照组与PPARγ抑制剂组大鼠皮瓣组织细胞破坏严重,可见明显凋亡细胞,模型组大鼠皮瓣组织细胞呈单层排列,细胞核完整,清晰;qRT-PCR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消肿止痛合剂组大鼠皮瓣组织中p38MAPK、NF-κB的表达被抑制(P<0.05),而PPARγ的表达有所升高(P<0.05),当加入阻断剂后,皮瓣组织中p38MAPK、NF-κB及PPARγ的表达进一步被抑制。结论 消肿止痛合剂可以减少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中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凋亡细胞的生成,进而减轻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促进大鼠皮瓣的存活,...  相似文献   
72.
在Langendorff灌注大鼠心脏模型上,观察了血管紧张素任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受体阻断剂Losartan对心肌缺血预处理的影响。结果:10-7mol/L血管紧张素Ⅱ预处理心脏,明显改善了随后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心肌损伤;在预处理前及预处理过程中,用10-6mol/LLosartan灌流心脏,可消除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提示外源性血管紧张素Ⅱ能够模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而心肌组织源性血管紧张素Ⅱ可能是参与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73.
采用Langendorff灌注模型,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清除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超微结构的变化及硒的抗氧化效应进行了观察。随缺血时间的延长,LDH、CK活性及MDA的含量增加,而SOD、GPX的活性降低,此时超微结构损伤严重。预先给St·Thoma’s停搏液中加入亚硒醚钠再进行缺血/再灌注,冠脉流出液中的LDH、CK活性降低,心肌MDA含量减少;而心肌SOD、GPX的活性明显高于单纯缺血/再灌注时,超微结构损伤亦较轻。因此,说明了含硒St·Thoma’s停搏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4.
杂交犬23条,按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方法,在灌注前、后及肝动脉缺血1h分别取标本,进行电镜观察,并通过自动图像分析仪测算肝胆细胞线粒体的平均光密度、平均面积、平均体积、平均周长及形态系数。结果显示,灌注后上述各种参数与正常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肝动脉缺血1h,其几何参数较正常值有明显差异(P<0.001)。本实验通过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定量地说明肝动脉缺血对肝脏尤其是胆道系统的影响,比较准确地和客观地说明肝动脉对肝胆系统的重要地位,为今后肝移植手术中充分认识肝动脉的重要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目的验证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这一方法是否能够减轻肝动脉缺血(hepatic artery ischemia,HAI)引起的肝胆细胞凋亡。方法应用简易犬肝自体原位移植模型,将24只杂交犬随机分为肝动脉缺血组(HAI组,8只)、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TBB组,8只)及对照组(8只)。在制模后,3组动物均于冷灌注后不同时点切取肝脏、胆道组织,分别用戊二醛及40 g/L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进行电镜观察和TUNEL染色,观察肝胆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两组的凋亡指数。结果在冷灌注后2 h,HAI组电镜下出现较明显的肝胆细胞凋亡现象;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肝胆细胞凋亡现象少见;对照组难以找到凋亡肝胆细胞。TUNEL法染色切片显示,冷灌注后3组肝胆组织内均有少量凋亡细胞,其凋亡指数相差不大(P>0.05);随冷灌注后时间的延长,3组凋亡细胞的数量均有所增加,但HAI组凋亡指数的升高更为显著,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次之,对照组变化不大,3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对肝移植时肝动脉缺血所导致的肝胆细胞凋亡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应在继续完善改进的基础上实施于临床。  相似文献   
76.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erum iaminin (LN) and fibronectin (FN) change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 and explore the role of them in assessing the severity of ACS.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46 ACS patients [25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and 21 with unstable angina (UA)], 51 stable angina (SA) patients and 47 people without CHD as controls. Serum levels of LN, FN, fibrinogen and blood fat were assessed. Coronary angiography were performed on 49 of them. Results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LN was lower in ACS patients [(85.20±27. 57)ng/mL], higher in SA patients [(116. 80 ± 28. 80)ng/mL] as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00.06±29.96)ng/mL],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groups (P<0.05).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FN among the three groups. However, the subgroup analysis in the group with ACS showed that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F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UA patients [(229.60±121.39)μg/mL ], and lower in AMI patients [(108.31±47.12) μg/mL ]. The serum LN and FN concentration could respectively enter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equations of ACS patients and US patients. Neither LN nor FN concentration was correlated with narrowing of coronary artery of angiography. Conclusion Serum LN and FN level may be a useful indicator for stability of atherosclerosis plaque in coronary arterial disease patients, but could not predict the extent of narrowing in coronary angiography.  相似文献   
77.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并比较缺血预处理与后处理对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对照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recon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con组)。后3组均切除右侧肾脏,左肾缺血60min,但I-Precon组在缺血60min前先将左肾缺血5min,再通血2min,循环3次后进行,I-Postcon组在缺血60min后再进行开放10s+阻断10s循环处理6次。各组处理之后,均再灌注4h。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浆尿素氮(BUN)、肌酐(C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I-Precon组和I-Postcon组与I/R组比较,大鼠血浆BUN、Cr、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形态学结果显示,I-Precon组和I-Postcon组大鼠肾损伤程度明显低于I/R组,且I-Postcon组肾损伤轻于I-Precon组。结论缺血预处理与后处理均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层和海马CA1区脑啡肽的表达,探讨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的改变对脑啡肽含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通过线栓法制作双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在预定的时间点取脑组织固定,进行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评估脑组织中脑啡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与实验组皮层、海马CA1区均可见脑啡肽阳性表达及脑啡肽阳性细胞。实验组皮层及海马CA1区脑啡肽的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从再灌注8h后开始增加,24h增加明显,且缺血100min组脑啡肽含量较缺血30min组增加明显(P<0.05)。实验组海马CA1区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皮层内脑啡肽阳性细胞数实验组在再灌注8h开始增加,24h增加明显,且缺血100min组脑啡肽阳性细胞数较缺血30min组增加明显(P<0.05)。结论皮层和海马CA1区脑啡肽的表达随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皮层内脑啡肽表达的增加既包括脑啡肽总含量的增加,也包括脑啡肽阳性细胞数的增加,而海马CA1区仅仅表现为脑啡肽总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9.
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缺氧性脑损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实验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C);观察小肠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比较各组大鼠肠黏膜丙二醛(malondialchehych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活性以及肠黏膜细胞凋亡发生率与分布及其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变化。结果与I/R组相比,IPC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明显改善(P<0.05),肠组织MDA含量和MPO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而SOD活性则明显升高(P<0.05);肠黏膜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IPC可减轻移植大鼠I/R损伤,与抗氧化作用增强和小肠肠黏膜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调控而抑制肠黏膜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