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见度不良时船舶近距离避让的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信息控制理论原理计算了能见度不良时船舶近距离的避让行为的熵值,得出了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避让中不确定性的特点和规律,分析了避让行动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分析水上飞机在水上航行时在航空器飞行规则和船舶水上避碰规则中的避让责任,指出在部分会遇态势中,水上飞机与船舶在不同规则中的避让责任存在差异,提出统一按船舶避让责任的划分原则,修订与完善不同规则中水上飞机在水面时避让责任相关条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内容提要]阐述能见度不良时船舶的行动规则及近距离避让的避让方法,以使船舶驾驶人员能从中得到启发,采取必要的避让措施,确保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4.
船舶在能见度不良非互见时的避碰研究一直是航海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总结出一船仅凭雷达测到他船时的具体避让方法,对于转向避让、变速避让及转向结合变速避让分象限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近距离避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近距离避让的产生与后果,归纳了能见度不良时近距离避让行为的问卷调查情况和结论,提出了一些关于能见度不良时近距离避碰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世界海运》2016,(1):35-37
能见度变化与船舶所适用的行动规则及避让责任紧密相关,正确认识和理解能见度变化时的规则直接影响船舶驾驶员避让行动。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相关条款的理解,探讨能见度变化时船舶应该如何理解适用的规则从而采取合适的避让行动,提出气象条件从互见变为能见度不良时和从能见度不良变为互见中时船舶应采取的避让行动,希望引起大家对相关问题的关注,进一步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7.
谢恺  陈文  苏成竹  刘斌 《珠江水运》2024,(7):100-102
船舶航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碰撞风险,为了确保航行的安全性,需要及时开展避让操纵,保证船舶的安全。通过应用船舶操纵要素,可以让船舶在遭遇风险时完成合理的避让动作,并且快速完成避让。本文分析了船舶航行的原则,分析船舶避让的主要措施,最后针对如何使用操纵要素进行避让展开研究和分析,探讨不同情况下对操纵要素的应用。帮助船舶操纵人员更有效地进行船舶操纵,实现船舶航行过程中的避让,保证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及长江口航道是船舶航行的危险及复杂区域,影响船舶操纵与避让的因素有航道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因素、人员对船舶操纵性能的掌握因素、航道管理因素等。船舶在此航行时的避碰措施包括真正做到正规瞭望、严格按照航道规则航行、良好船艺、做好应急准备等,船舶在避碰中要保持安全会遇距离,及早采取避让行动,正确掌握转向避让和变速避让方法,并查核避让效果。  相似文献   

9.
海上船舶避碰过程中,确定避让时机是一个重要环节。以往许多专家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确定避让时机的模型。但由于数学工具的限制,这些模型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将物元分析理论用于航海技术的研究,建立了使用可拓集合论确定避让时机的模型,并提出了最危险时刻(TMR)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正0引言所有的避让行为都是基于船舶驾驶员以瞭望为手段,感知碰撞危险进而做出避让决策,形成"瞭望→感知碰撞危险→避让行动"的过程。在航海实践中,相同船型尺寸(渔船、驳船、小型海船、大型海船、超大型船舶等)的船舶驾驶员常有相似的避让行为习惯。根据"瞭望→感知碰撞危险→避让行动"的过程,反向推理:瞭望与危险感知规律→相似的瞭望条件→相似的瞭望感受→相似的碰撞危险感知→相似的避让行为习惯。驾驶员在瞭望时感知物标碰撞危险的规律需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航海实践出发,列举了船舶进行协调避让时经常存在的一些误区,分析了误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船舶协调避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牟勤  张敏  白军 《世界海运》2018,(2):38-41
针对疏浚作业船舶在喀麦隆杜阿拉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过程中避让进出港船舶、渔船、渔具等较为困难的现状,依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相关条款,分析疏浚船与进出港船舶、捕鱼船在不同情况下的避让关系,总结疏浚船舶在该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时所需采取的特殊避让和操纵措施,为在该航道进行疏浚作业的船舶以及进出杜阿拉港的船舶提供切实可行的避让和操纵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许臣峰 《世界海运》2011,34(11):17-19
在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间碰撞事故频频发生,船舶没有使用安全航速、没有遵守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进行避让是重要原因之一。对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的理解和避让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避免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发生碰撞事故,进一步对保障船舶航行安全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介绍了雷达的“TRAIL”功能在避让船舶时的作用,比较了“TRAIL”与“雷达标绘”在判明来船动态及查核避让效果等方面各自的优点,分析了在“系统观察”中运用“TRAIL”的有效性,供船舶驾驶员操船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雷云花 《世界海运》1998,21(3):16-17
在面临碰撞危险或紧迫局面时,只要当时环境许可,驾驶员应及早地按规则要求采取避让行动,如有足够水域一般采取转向避让。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两船已逼近到相当接近的局面时,单用转向避免碰撞的两船最近距离模拟器试验为10-12倍船长。  相似文献   

16.
王建军  王泉 《天津航海》2001,1(2):39-40
本文介绍了雷达的“TRAIL”功能在避让船舶时的作用,比较了“TRAIL”与“雷达标绘”在判明来船动态及查核避让效果等方面各自的优点,分析了在“系统观察”中运用“TRAIL”的有效性,供船舶驾驶员操 船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才根 《世界海运》2011,34(12):14-15
很多船舶不会或不愿主动避让,延误了避让时机,从而迫使其他船舶被动避让,容易引发船舶事故。船舶在避让行动中应提高主动性,采取主动避让行动,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船舶事故。  相似文献   

18.
刘斌  刘福强 《水运工程》2022,(S2):69-72
运营航道需要拓宽或加深疏浚时,常因施工船舶与运营船舶的频繁避让导致安全风险大、施工效率低。针对这一情况研究了船舶安全避让及效率提升措施,即:采用航道有效宽度计算方法,通过施工通航验算,采取科学有效的避让措施,解决耙吸船频繁驶离航道避让的问题。研发了耙吸船的堵耙快速取泥装置、耙头防溜耙装置,解决了耙吸船施工黏土堵耙清理难、边坡施工效率低下等技术难题。实践证明措施可行。  相似文献   

19.
船舶在雾航中的碰撞,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船舶在进行转向避让时,对转向时机掌握不准以及转向方法的错误。此文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剖析,旨在提醒驾驶员在雾航中进行转向避让时,应准确掌握转向时机并采取正确的转向方法,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所谓“协议避让”通常是指会遇中的两船通过声号的交换或VHF无线电话的联系,由一船提出建议,另一船予以呼应,相互达成避让的协议,共同“背离”《规则》采取避让行动的一种特殊措施。不可否认,“协议避让”在某些情况下能使避让成功,然而,“协议避让”毕竟是一种违背《规则》的行为,并非是避让的正确途径,经常会因行动不协调,而造成船舶间的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