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交通标志设置原则和现状我国目前采用的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常用的主标志有警告、禁令、指示和指路标志;辅助标志附设于主标志之下,起辅助说明作用,使用频率不高。高速公路上标志的设置主要有指示和指路标志,在立交区和服务区入口前居多。交通标志设置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2.
陈建云  李凯  晁遂 《交通标准化》2006,(12):131-133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上标志设置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常见情况下视认距离和设置密度的计算公式,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可为高速公路标志的设置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利 《交通标准化》2006,(12):41-45
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路段上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线形诱导标志,或线形诱导标志设置不满足要求。在确定含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段上布置现行诱导标志的原则基础上,建立线形诱导标志设置位置理论模型,其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得以证明。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交通标志的设置日趋规范,但在二级公路的标志设置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近年来的公路调查发现,标志种类的选用、设置位置、版面布置、汉字高度等,不标准、不规范现象随处可见。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国标的理解,针对二级公路常用的交通标志种类、版面字高和标志设置位置等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国内可变信息标志使用情况下,提出一种非常简单的信息标志控制器,对提高我国可变信息标志产品的可靠性有较大参考价值。详细探讨了可变信息标志使用的一些理论问题,如信息标志设置准则、信息制作理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左俊朝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6):113+115-113,115
对河北省干线公路的指路标志设置现状进行了调查,对目前指路标志设置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为进一步改进干线公路指路标志设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路侧标志遮挡问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提高多车道高速公路内侧车道行驶的小车驾驶员视认路侧交通标志的准确率,运用驾驶员的视认规律、车辆到达规律和概率计算方法,建立了路侧交通标志遮挡问题的数学模型和算法。运用理论模型得出连续设置路侧交通标志的方法和步骤为:决定标志设置位置,计算遮挡矩形长度,计算遮挡概率,决定连续设置标志个数。计算结果表明:设置1~6块标志时,因遮挡驾驶员不能读取标志信息的概率为2.1×10-1~9.4×10-5,不能读取标志信息的概率随连续设置标志的数量呈指数下降趋势,建立连续设置路侧标志的模型和方法简便,方案可行,可以解决多车道高速公路路侧标志的遮挡问题。  相似文献   

8.
《交通标准化》2009,(22):56-56
针对已通车的国家高速公路命名编号及标志更换实施工作滞后的问题,交通运输部日前要求各地尽快启动实施工作,确保2010年7月底前完成所有已建成通车的国家高速公路的命名编号标志、指路标志、里程牌等相关标志的更换工作,规范和完善限速标志的设置,更新公路数据库等信息系统;对其他公路上引导进入高速公路的标志进行更换和完善,确保车辆顺畅进入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9.
可变信息标志(VMS-Variable Message Sign)既是一种信息发布手段,又是一种交通控制策略。 VMS布设点的前置距离即可变信息标志到道路主要分流点、互通立交及服务区出入口的边缘距离。它的设置合理与否将关系到VMS功效的发挥,对今后工程中合理地设置VMS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交通标志是交通出行者获取道路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合理科学的交通标志设置可以保障安全快捷的出行,而研究中外道路交通标志设置差异性,可以从中汲取好的设置经验,有助于完善我国道路标志设置.  相似文献   

11.
应用美国NEMA标准和Paramics 仿真,首次引入间距临界值的概念,研究短连线交叉口的信号控制优化方法.首先,基于交通特性分析,按照信号控制方式将短连线交叉口分为信号合并和信号协调两类.进而构建短连线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式选择模型,通过两个交叉口间的间隔距离与临界值的比对来判断信号控制方式的类型.基于美国NEMATS-2 标准中提出的双环相位结构,分别建立两种控制方式对应的信号相位相序设置策略和信号配时方法.最后,利用Paramics 交通仿真软件对实际调研的两处典型短连线交叉口的现状交通方案和优化改进后的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的仿真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达到了优化效果,同时也说明提出的短连线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有效且可行.  相似文献   

12.
应用美国NEMA标准和Paramics 仿真,首次引入间距临界值的概念,研究短连线交叉口的信号控制优化方法.首先,基于交通特性分析,按照信号控制方式将短连线交叉口分为信号合并和信号协调两类.进而构建短连线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式选择模型,通过两个交叉口间的间隔距离与临界值的比对来判断信号控制方式的类型.基于美国NEMATS-2 标准中提出的双环相位结构,分别建立两种控制方式对应的信号相位相序设置策略和信号配时方法.最后,利用Paramics 交通仿真软件对实际调研的两处典型短连线交叉口的现状交通方案和优化改进后的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的仿真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达到了优化效果,同时也说明提出的短连线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有效且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外对采用双洞单向行驶交通形式的隧道通风问题的研究中,大多忽视短距离连续隧道间污染空气窜流的二次污染问题,对隧道通风效率的影响也鲜见报导。以水涧山隧道与石鼓隧道进、出口段以及隧道间空旷区域为分析对象,以CO浓度为依据,采用FLUENT软件对洞口污染空气的扩散及其对下游隧道窜流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通过修筑通风洞和明洞处设置射流风机减少污气窜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汽车安全距离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汽车制动过程的简化与分析,推导出了汽车制动距离,建立了高速公路汽车行驶安全距离模型。经过对算例和规定值的比较,结果表明,该文所建立的高速公路汽车行驶安全距离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道路、天气环境给出比规定值更准确的汽车行驶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停车视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与《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B05-2004)对停车视距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鉴于此,如何设计出既能保证行车安全又经济合理的良好线形,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通过对停车视距机理及视距与曲线半径关系的分析,深入阐述高速公路停车视距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视距审计是道路安全审计的重要内容。讨论了几个比较关键、但又容易被忽视的视距问题,包括平曲线路段中央分隔带护栏、桥墩和绿化对邻近车道的视距遮挡问题,凸、凹竖曲线的夜间视距问题以及因运营不畅造成的车辆排队视距问题等。力求通过安全审计,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安全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等级公路沿线大量的道口增加了车辆的冲突点,造成车速下降,大大降低了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加了事故隐患。因此,有必要从行车视距的角度,定量分析公路沿线搭接道口的最小间距,给出不同行车速度下的交叉道口间距,为公路管理部门对搭接道口的审批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象似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门之一。语言结构的象似性指的是语言结构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形成的经验或概念之间的相似。距离象似原则是语言结构象似性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文章分析了距离象似性在句法结构中的体现,并试图将距离象似性和英美小说联系起来,肯定了距离象似性可以产生特定的文体效果及其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双车道公路上因超车不当而导致交通事故频发且后果多较为严重,故提出超车安全距离模型,旨在为超车安全预警装置、超车辅助判断系统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分析了车辆在双车道公路超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碰撞类型,基于可能发生的碰撞类型对超车时间进行分段,分析每一超车时段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进而建立超车安全距离模型,以等速超车和加速超车为例,选取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作为前方被超车辆,确定仿真参数,基于 MATLAB 软件仿真,分析、验证超车安全距离模型的有效性.得出超车车辆与前方车辆及对向车辆之间的临界安全距离图,为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研发和超车事故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更加准确地分析公交网络的性能状况,考虑了距离对于出行者感知费用的放大作用,提出了一种广义出行费用函数对公交网络敏感度进行了分析. 首先,分析了距离的影响作用,建立了一个公交网络模型,并通过超路径理论解释了公交共线问题和乘客的选择行为. 其次,在均衡配流的公交网络基础上,根据变分不等式的扰动问题,构建了考虑距离因素的公交网络敏感度分析方法. 最后,以实际算例分析了公交网络在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时各个弧段以及网络性能的变化情况,并着重分析了距离因素的影响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从0增加到900人/h,考虑距离影响下的最优出行策略从原来的单一超路径变为多条超路径;在模型关键参数的识别中发现,距离因素是一个较为敏感的参数,需要更加准确地进行标定;在相同的需求水平下,距离参数取值从0变化至0.03时,总旅行费用关于公交服务频率的偏导数值不断减小,为寻找总旅行费用可降低区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