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对心率变异性 (HRV)、QT离散率 (QTd)及心室晚电位 (VLP) 3种方法判定自主神经功能进行比较 ,以期选择一种较为特异、可靠及敏感的方法。方法  68例 2型糖尿病 (DM)患者分别进行 HRV、QTd及 VLP测定 ,与 33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M患者正常 R-R间期的标准差 (SDNN)显著小于正常人 (P <0 .0 1 ) ,QTd显著大于正常人 (P <0 .0 1 ) ,VLP阳性率明显增高 (P <0 .0 1 )。 VLP阳性组 SDNN明显低于 VLP阴性组 (P <0 .0 0 1 ) ,QTd显著高于 VLP阴性组 (P <0 .0 0 1 ) ;同时具有 SDNN<1 0 0 ms,QTd≥ 50 ms,VLP阳性者占43.9%。结论  3种方法相比 ,SDNN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 ,可靠性较好 ;VL P特异性较高 ,可靠性较好 ;QTd虽然敏感性高 ,但可靠性差。建议 QTd作为粗筛指标 ,以长程 HRV列入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常规检查 ,而将 VLP与 HRV结合起来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并进行危险分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 对 90例LADA( 2 3~ 74岁 )、10 4例 1型糖尿病患者 ( 7~ 70岁 )、10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 ( 2 9~ 74岁 )和 10 0例健康对照 ( 5~ 79岁 )进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 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 Ab)的检测。LADA及 1型糖尿病患者还分别进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的检测。TPO Ab、TG Ab采用放免法检测 ,GAD Ab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结果 ①LADA患者TPO Ab的检出率为 16 .7% ( 15 /90 )高于 2型糖尿病患者 ( 7.0 % ,7/10 0 ;P <0 .0 5 )。LADA患者中任一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 18.9% ( 17/90 ) ,与 1型糖尿病 2 5 .0 %( 2 6 /10 4 )、2型糖尿病 11.0 % ( 11/10 0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该抗体阳性率在前二者均高于正常对照 8.0 % ( 8/10 0 ;P<0 .0 5 ) ,而 2型糖尿病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②携高滴度GAD Ab(GAD Ab指数≥ 0 .5 )的LADA患者中任一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 5 0 .0 % ( 9/18) ,高于 1型糖尿病患者 ( 2 5 .0 % ,2 6 /10 4 ;P <0 .0 5 )和携低滴度GAD Ab的LADA患者 ( 12 .5 % ,8/6 4 ;P <0 .0 5 )。③LADA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为 2 7.4 % ( 14 /5 1) ,高于 2型糖尿病患者 ( 9.1% ,3/33;P <0 .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排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排便动力学特点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40例结肠传输功能正常的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 (FOOC)患者行肛肠测压 ,肛管肌电图测定等动力学检查 ,计算出动力参数 ,运动指数 ,并与 2 0例自愿受试者作对照分析。结果 静息状态下内括约肌压力FOOC组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FOOC的直肠感知敏感性降低 ;FOOC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肛管超慢波及不规律波增多 ,运动指数升高 ,自发性松弛减少 ;FOOC组 2 5 %肛管外括约肌无排便时的松弛反射 ,5 2 .5 %EMG为矛盾性收缩。结论 FOOC患者存在平滑肌、横纹肌、自主神经或体神经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2 0例冠心病、30例脑梗塞患者和 5 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ox -LDL ;平行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对ox LDL与血流变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ox LD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比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较显著差异性 (P <0 .0 5或P <0 .0 1 )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ox LDL浓度与血流变异常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ox LDL与血液流变性异常可能与心脑血管病发病有关 ;血浆ox LDL与血液流变学检测有助于心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内血栓调节蛋白 (TM)含量变化与 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其在 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意义 ,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 ,同时测定 6 9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12例正常人 (NC组 )血浆TM ;并根据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SDM组 ) ,微量白蛋白尿组 (即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EDN组 ) ,大量白蛋白尿组 (即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 ,CDN组 )。结果 ①与NC组 (1.4 6 11± 0 .392 6 ) μg·L-1比较 ,血浆TM水平在SDM组 (2 .0 2 81± 0 .5 813) μg·L-1、EDN组 (2 .6 6 32± 1.0 0 3) μg·L-1、CDN组 (4 .5 86 1±2 .5 2 91) μg·L-1,均显著升高 (P <0 .0 0 5 ,P <0 .0 0 5 ,P <0 .0 0 1) ;与SDM组比较 ,EDN组和CDN组血浆TM显著升高 (P<0 .0 5 ,P <0 .0 0 1) ,CDN组血浆TM水平显著高于EDN组 (P <0 .0 0 1)。②血浆TM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 (r值为 0 .5 74 ,P <0 .0 0 1)。③血浆TM分别与病程、FPG、GHbAc、BUN、Cr、TC、LDL、SBP、DBP呈显著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4 33、0 .2 2 7、0 .315、0 .2 2 8、0 .2 2 6、0 .2 0 7、0 .2 96、0 .4 77、0 .372 ,P均小于 0 .0 5 )。结论 血浆TM水平的测定有助于 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VEGF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视网膜病变 (DR)程度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86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伴有DR及DR的严重程度分 3组 :糖尿病不伴DR(NDR)组 ,糖尿病伴单纯型DR(NPDR)组 ,糖尿病伴增殖型DR(PDR)组。采用定量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 ,记录糖尿病病程。结果  3组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逐组升高 ,NDR组为 (5 13.71± 16 8.92 )ng·L- 1 ;NPDR组为 (738.4 2± 337.4 2 )ng·L- 1 ;PDR组为 (95 4 .81± 2 6 1.2 0 )ng·L- 1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血清VEGF含量与糖尿病病程显著正相关 (P <0 .0 0 0 1)。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与血清VEGF含量直接正相关 ,血清VEGF含量测定可作为判定DR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糖耐量减低组(IGT组 )与胰岛素分泌不足组 (A组 ) ,胰岛素抵抗组 (B组 )的血糖、胰岛素、C肽在OGTT中的变化和胰岛B细胞初期分泌功能指数。结果 IGT组与A组、B组在OGTT中各时相血糖有明显差异 (P <0 0 1 ) ,A组 >B组 >IGT组。A组各时相胰岛素水平较IGT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B组则较IGT组显著升高 (P <0 0 1 ) ,A、B两组餐后胰岛素峰值后移在 1 2 0min左右。胰岛B细胞初期分泌功能指数IGT组 >B组 >A组 (P均 <0 0 1 )。A组 0min、1 80min ,B组 3 0min、6 0min、1 2 0minC肽值与IGT组相同时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 ,A组明显低于B组 (P <0 0 1 )。结论 IGT时胰岛素分泌已有缺陷 ,使餐后血糖升高 ;2型糖尿病时胰岛B细胞损伤加重使血糖进一步升高。不论在IGT或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分泌仍然不足。胰岛B细胞初期分泌功能指数较C肽更能准确地反映胰岛素初期分泌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通过冷激发 (冷加压 )试验前后描记末梢动脉血流图这一无创性检测来评估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方法 检测 3 7例冠心病患者 (试验组 )与 2 6例健康成人 (对照组 )的血中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 ,同时做冷激发试验并描记末梢动脉血流图。结果 试验组ET高于对照组 (P <0 .0 1) ,NO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冷激发前末梢动脉血流波幅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试验组冷激发后末梢动脉血流波幅低于冷激发前 (P <0 .0 0 1)。而对照组冷激发后波幅高于冷激发前 (P <0 .0 0 1)。两组血管反应指数 (冷激发后波幅 /冷激发前波幅 )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并且试验组弹性波低、诱发痉挛波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冠心病外周末梢动脉也存在内皮功能不全 ,冷激发试验前后末梢动脉血流图的测定可无创性地评估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脂代谢异常对 2型糖尿病肾病 (DN)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测定 40例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 40例无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及载脂蛋白 (Apo) ,空腹胰岛素、血糖及尿白蛋白排泄率 ,并观察 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时期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较无肾病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空腹胰岛素、血糖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0 1 )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载脂蛋白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胰岛素、血糖水平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3 72、0 3 76、0 3 61 ) ;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脂高于无肾病组 ,而且随着病程迁延 ,血脂紊乱趋于明显。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脂代谢紊乱的程度明显高于无肾病患者 ,并且在肾病早期就已出现。提示宜早期监测血脂水平 ,预防和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压传感法对39例非梗阻性吞咽困难患者进行食管测压。结果显示:患者出现食管下扩约肌静止压(LESP)升高、体部运动减弱、增强及紊乱以及食管上扩约肌静止压(UESP)升高、松驰不全等6种异常。含服硝苯啶后LESP及体部增强型分别降低47.5%(P<0.001)及20%(P<0.05)。对其它食管异常运动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即交感皮肤反应和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并与30名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检测中交感皮肤反应,瓦氏比值和深呼吸时心率变异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者的异常率分别为70%,46%和50%;以交感皮肤反应的异常率最高,尤其以双下肢明显。立卧位血压差和冰水试验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异常率分别为12%和16%。结论检测外周器官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方法中以交感皮肤反应的阳性率最高,可以作为检测早期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的常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进一步明确肢端肥大症患者胰岛素分泌与葡萄糖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 4例单纯肢端肥大症 (NDA)及 4例肢端肥大症继发糖尿病 (DA)患者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与胰岛素释放进行了分析。结果  NDA组 OGTT各点均与正常相似 (P >0 .0 5) ,DA组 OGTT各点均显著升高 ;NDA及 DA组空腹血胰岛素均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刺激后 NDA显著升高 ,DA呈低平反应 ;胰岛素释放指数 NDA组高于正常对照组 ,DA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NDA组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保持良好 ,DA组患者胰岛素 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反应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则定了49例糖尿病惠者血清、尿β_2m含量,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血清β_2m值在糖尿病伴蛋白尿组、其他并发症组显著升高,尿β_2m在糖尿病伴肾盂肾炎组、蛋白尿组和其他并发症组也明显增加。血清β_2m值与BUN呈高度正相关,与Ccr呈高度负相关,尿β_2m值与PSP的2小时排泄率呈高度负相关。而且在BUN和血Cr升高或尿蛋白阳性之前,即可出现β_2m的显著增加。提示血清、尿β_2m测定是检查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一种灵敏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脊髓型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 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 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 NO、NOS。结果 显示脊髓型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血清中 NOS和 NO含量与病程有明显相关 :病程在 1年之内 ,病例组血清中 NOS和 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病程在 1年至 3年之间病例组血清中 NOS和 NO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病程在 3年以上 ,病例组血清中 NOS和 NO含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NOS和 NO的变化和脊髓型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病程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 (DM)患者伴微量白蛋白尿时肾外血管病变的发病情况 ,并探讨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NA组 )和微量白蛋白尿组 (MA组 ) ,观察肾外血管病变的发病率 ,检测内皮功能障碍标志物vonWillebrandfactor(vWF)、endothelin 1 (ET 1 )的血浆水平。结果 MA组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均比NA组增高 (P <0 0 5 )。血浆vWF水平 :NA组为 (1 1 8 95± 46 72 ) % ,MA组为 (2 0 2 0 7± 73 3 0 ) % (P <0 0 1 ) ;血浆ET 1水平 :NA组为 (5 0 60± 1 2 3 9) μg·L-1,MA组为 (79 1 3± 1 4 0 4) μg·L-1(P <0 0 1 )。vWF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正相关 (r=0 .72 ,P <0 0 1 ) ;ET 1的血浆水平与vWF的血浆水平显著正相关 (r=0 .69,P <0 0 1 )。结论 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 2型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比正常白蛋白尿患者更为明显 ,UAER升高的程度可反映内皮功能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中 Bcl- 2、C- myc蛋白的表达 ,以及两者可能具有的协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法检测肝癌组织、癌周组织及正常组织中两者的表达 ,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加以定量分析。结果  Bcl- 2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量 (PU值 )分别为 2 1 .0 97± 3.460、8.635± 1 .384、3.0 59± 0 .1 2 8,C- myc分别为 36.70 2± 4.961、1 0 .585± 1 .2 63、1 .547± 0 .0 4 3,均具显著性差异(P <0 .0 1 )。在肝细胞癌无肿瘤被膜组中具有高 Bcl- 2表达 (P <0 .0 5) ,而在有肝硬化、具有门脉癌栓、无肿瘤被膜、高病理分级及高 TNM分期中具有高 C- myc表达 (P <0 .0 5)。高 Bcl- 2或(和 ) C- myc表达均与预后较差有关 (P <0 .0 5) ,经 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 C- myc为一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  Bcl- 2与肝细胞癌发生有关 ,C- myc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有关 ,并可独立判断预后。两癌基因具有一定协同致癌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致敏红细胞花环试验法对复发性口疮(Recurrentaphthous ulcer,RAU)、胃癌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ic lupus erythem atosus,SLE)患者外周血WuT3、WuT4、WuT8 及T4/T8 比值进行检测。结果:胃癌患者WuT3、WuT4 低于对照组( P< 0.05),WuT8 高于对照组,T4/T8 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01)。SLE组患者WuT8 较对照组低下,T4/T8 比值增高( P< 0.05)。RAU组患者WuT3 低于对照组,WuT8 高于对照组,T4/T8 比值下降( P< 0.05)。认为:①胃癌的发生是机体总的细胞免疫处于低下无能状态,不能对肿瘤进行正常的免疫监视及免疫应答。②SLE的发病与WuT8 功能降低有关,其导致自身反应细胞发生脱抑制而功能亢进。③RAU 的发生是因WuT8 细胞功能增强,致使Tc细胞的作用增强,其直接攻击粘膜靶细胞造成粘膜坏死、溃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Bcl- 2和 Bax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了 30例正常肺组织和 61例 NSCLC中 Bcl- 2和 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NSCLC组织中 Bcl- 2蛋白表达率 (57.38% )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 (1 3.33% ) (P <0 .0 1 ) ,而NSCLC组织中 Bax蛋白表达率 (45.90 % )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 (80 .0 0 % ) (P <0 .0 1 ) ,鳞癌和腺癌中 Bcl- 2和 Bax蛋白表达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Bcl- 2蛋白表达率与 NSCLC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潜能呈正相关 (P <0 .0 5) ,与 P- TNM分期无关 (P >0 .0 5) ,Bax蛋白表达率与NSCLC病理分级、P- TNM分期及淋巴转移潜能呈负相关 (P <0 .0 1~ 0 .0 0 5) ,Bcl- 2和 Bax蛋白在 NSCL 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χ2 =9.93,P <0 .0 0 5)。结论  Bcl- 2和 Bax蛋白相互抑制 ,均与 NSCLC发生、发展有关 ,可作为反映 NSCLC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 β-内啡肽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β-内啡肽 (β- EP)及血清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梗塞急性期 β- EP及 MDA、SOD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1 ) ,病情越重 ,含量越高 ;而且血浆β- EP与 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β- EP与 SOD含量 ,在轻型病人相关性不明显 ,在中型和重型病人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P <0 .0 5)。结论 内源性阿片肽和自由基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且内源性阿片肽与自由基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