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针对国际高性能船舶的发展趋势,确定以穿浪双体船和小水线面双体船为代表,以高性能船舶及高技术船用配套系统和设备的研发为当前的发展方向,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高性能船是以现代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新技术材料和先进的推进、传动、控制等技术,有别于常规排水型船,具有高速度、高耐波性、高费效比的特点,富有创新活力。高性能船舶的发展取决于先进的船型技术,还依赖于轻型大功率柴油机高效的推进方式和铝合金等高强度的新材料及其焊接技术。其灵活可靠的运动控制系统,完善配套的设备装置,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先进…  相似文献   

2.
船舶,不仅仅是人类用作交通和运输的工具,同时还是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海洋的重要手段和力量。从陆地走向海洋、成为一个海洋国家,不可以没有先进的船舶技术优势,更不可以没有先进而强大的海军。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世界船舶的发展就步入了更新换代的时代,各种具有创新特色的新型船舶不断发展,层出不穷。进入21世纪以后,新型船舶的发展和应用更是方兴未艾,异彩纷呈。现代航运事业和军事用途的驱动,要求现代船舶必须达到或维持高航速、高适航、高稳定性、高操纵性、高适用性和低能耗的高经济性等性能指标。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人类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探索、研究和实验,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20世纪40年代的滑行艇年代,二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水翼艇年代,三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气垫船年代,四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高速双体船年代,五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今各种高性能复合船型发展的年代。今天,世界高性能船舶的发展和运用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呈现出一派蓬勃的景象.让船舶像仙子那样;壹波踏浪而行,已非神话传说和梦想。高性能船舶已经在不同的航海领域和航运事业中发挥着独特的性能和作用。特别是各种高性能复合船型的发展,为高性能船舶的大型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顾雄  朱锦章 《船舶》1997,(5):10-15,62
我国高性能船的研制已有30多年的历史,30多年来,我国相继开发了水冀艇、全垫升气垫船、侧壁式气垫船、高速双体船、穿浪双体船、小水线面船、地效冀船和高速单体船等。文章着重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院几型全垫升气垫船、双体气垫船、地效冀船和气垫平台的研究及船型开发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马维良  黄一民  洪超 《船舶工程》2012,(Z2):267-270,290
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是一种新型高性能船舶,文章对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运动方程进行简单分析,对SWATH船稳定鳍装置进行实船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稳定鳍装置调整船舶纵倾的能力满足设计要求,能够有效改善SWATH船纵向运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后期,一种由高速双体船和小水线面船概念复合的新型高性能船舶--高速穿浪船得到非常迅速的发展。它保留了调整双体船高速、低耗、甲板面积宽敞之优点,融合了小水线面船高耐波能力之优点,去除了小水线面船复杂的操纵控制系统及动力传递要求,使技术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建造使用成本随之下降。调整穿浪船出现后短短几年内获得迅速发展,产品已进入欧亚二洲,跻身于现代高性能船行列中成为重要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提高小排水量船的速度和适航性可能途径的不断研究,导致了新船型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双体船型的广泛应用可望获得各种新颖的船舶特性。模型试验展示了各种形式的高速双体船能改善推进和适航性,同时也描述了主要设计趋势。  相似文献   

7.
邹劲  张元刚  孙寒冰  王瑞宇 《船舶》2017,28(5):9-15
局部气垫双体船是一种新型高性能船舶,其气垫高度、片体间距、气封泄流高度等因素对快速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文中基于SBD(simulation based design)技术,采用非支配解排序遗传算法分别对局部气垫双体船在越峰段与设计航速段的总阻力值进行双目标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优化目标所在的航速范围内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体现出该优化方法在局部气垫双体船阻力性能优化设计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小水线面双体船因其优异的耐波性能而成为当前重要的高性能船型之一。本文概述了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发展进程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重点分析了小水线面双体船在快速性、耐波性等水动力性能和结构设计上的特点,以期能给我国高性能船型尤其是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葛纬桢  钱家玉 《船艇》1999,(10):38-42
1、船型特点与发展概述1.1 SWATH船型特点 小水线面双体船(以下简写成SWATH)是近年开发的一种高性能船舶。这种船型兼容了潜艇、水翼艇和双体船的许多优点又克服了这些船相应的缺陷,成为综合性能比较优秀的新船型。SWATH船型的大部分排水体积潜入水下,大部分有效容积升离水  相似文献   

10.
高性能船舶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振华 《船舶》2001,1(4):6-16
本文阐述国内外高性能船舶发展概况与动态、分析比较各种高性能船舶性能及其发展趋势,预测我国发展高速水运市场,探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发展高性能船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朱国强 《航海》2005,(1):20-22
双体船归属排水量船型,以其特殊的船体结构求取最大的排水量(水浮力)。双体船的甲板面积宽敞,稳性良好,吃水较浅,制造技术要求不复杂,成本不高,还有使用可靠、维修方便等优点。但也有缺点:船体阻力大、功率消耗多,特别是在船体处于纵向摇摆和横向摇摆耦合时,船舶的舒适性很差,即耐波性不佳。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新型的双体船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12.
《船艇》1991,(7)
澳大利亚旅游业促进了游艇和快航业务船舶的发展,其中高速艇,如铝制双体船、气垫船、破浪双体船等艇型的设计、建造技术和工艺,由依靠英、美国家逐步走向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Small Water-plane Area Twin Hull)是世界各国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船型的高性能船舶。 小水线面双体船由水下筒体、水上平台、支柱和上层建筑四部分组成。水下筒体是两个平行的形如小型潜艇的水下船体,能提供全船70%以上的浮力,筒体内布置有机电辅助设备和油水舱;水上平台是一个扁平箱体结构,由船舷台、抗扭箱、甲板组成,布置机舱、舱室及特种设备;支柱是连接水下筒体和水上平台的薄流线型柱体,水线面面积狭小,排水体积较小,提供不到全船30%的浮力,这左右两个支柱的形状却决定着小水线面船的主要特性;上层建筑则主要布置驾驶室和桅杆、天线等。  相似文献   

14.
双体船,指的是有两个并列的瘦长船体,在上部合并成为一个整体的船。因而,双体船与通常的单体船有着明显的差别。双体船,既是古老船舶家族的成员,又是现代船舶的新秀。说它是古老船舶,那是因为远古就有双体的独木舟了。说它是现代船舶的新秀,那是因为近数十年出现了一系列双体船的新产品。首先,四十年代德国的两艘VS-5型鱼雷艇下水,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一号”是我国首次建造的一艘小水线面双体船,其船型及结构较为特殊,设备复杂,配置先进,不仅设计要求高,而且建造难度大。该船为单支柱小水线面双体船,柴油机驱动,双机、双桨、双舵,航行于我国渤海湾水域,作为渤海油田海上平台员工上下班接送用的油田交通船。为了改善船舶的操纵性,减轻船舶横摇带给乘客的晕船现象,该船配置了首部侧推进器以及航态稳定系统等特种装置。  相似文献   

16.
《江南集团技术》2003,(6):59-59
旅客和车辆高速运输的快速渡船的现有发展水平给出了几个船舶的概念与设计,例如有圆形船体剖面的单体船,有深V型船体剖面的单体船、双体船、穿浪船、表面效应船、气垫船以及小水线面双体船,在这些船型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关于船舶性能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阐述了船舶性能新技术的重要性,并从原理、特点、功能、构成、应用效果诸方面较为详尽地介绍了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在船舶性能新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的若干成果,其中包括船型和性能数据库、船舶水动力性能集成设计系统、螺旋桨设计软件包、计算流体力学技术、掠海地效翼船、小水线面双体船、水翼船等七项研发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武昌造船厂与760研究所签定了1.500t级的991综合试验船建造合同,该船由702、701等单位开发研制,2005年1月18日在武船开工建造。该船是我国首艘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小水线面双体船。该船型是船舶界在开发海洋资源和捍卫海疆安全的过程中,不断综合潜艇、水翼船、双体船和半潜平台等船型优势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小水线面双体船波浪设计载荷估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开展的200 t至3 500 t多艘SWATH船模试验结果和美国的15艘从3 000 t至30 000 t小水线面双体船波浪载荷模型试验资料为基础,给出了小水线面双体船波浪设计载荷估算公式.用该估算公式算得的小于3 000 t的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波浪设计载荷的估算值更加接近模型试验结果,而小于目前常用的ABS公式估算值,从而可较大地减轻结构质量和建造成本.根据小水线面双体船受力特点,还提出了小水线面双体船在进行横向强度、扭转强度、总纵强度校核时各种载荷的组合方案和施加方式,供结构设计人员全面、合理地进行强度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性能船舶结构防火和安全设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国明 《船舶》1996,(2):41-44
基于高性能船舶营运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结构防火和安全设备配置方面与常规船舶有着不尽相同的要求。为防止船舶发生火灾等海难事故,应从预防、抑制、逃生这三者出发,形成系统的确保船舶与人员安全的措施。文章综述了IMO《国际高速船安全规则》等规则,规范的要求;结构防火,各种消防设备和逃生齐备的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