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三峡电站汛期调峰对两坝间通航条件影响试验研究成果表明,三峡电站汛期调峰具有流量大,流量变幅大,水位波动强等特点,电站调峰过程中两坝间河段沿程流速、比降较枯水期调峰显著增大,对航运的影响更为明显,在三峡电站日均下泄流量10000~15000m3/s时,两坝间河段的航行条件尚能满足万吨级船队的航行要求,但日均流量为20000m3/s时,两坝间重点滩段的流速、比降,已接近或超过万吨级船队的允许值,船队上行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2.
三峡电站汛期调峰对两坝间通航条件影响试验研究成果表明,三峡电站汛期调峰具有流量大,流量变幅大,水位波动强等特点,电站调峰过程中两坝间河段沿程流速、比降较枯水期调峰显著增大,对航运的影响更为明显,在三峡电站日均下泄流量10000~15000m^3/s时,两坝间河段的航行条件尚能满足万吨级船队的航行要求,但日均流量为20000m^3/s时,两坝间重点滩段的流速、比降,已接近或超过万吨级船队的允许值,船队上行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小比尺船模技术原理及特点分析,结合枢纽上下游的通航水流条件,展开对涪江冬瓜山航电工程及通航建筑物的优化布置方案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航代表四级流量,500 t级船队上下行最大舵角均未超过船模试验安全舵角限值(25°),上行最小航速均优于船模试验安全最低航速(0.4 m/s)。冬瓜山枢纽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满足四级航道的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4.
长江尹公洲航段的航道处于复杂多变地理和水文气象条件,这些条件和通航秩序严重地影响到船舶的安全航行。本文从系统分析长江尹公洲航段水文地理条件、通航环境和安全形势入手,从完善通航法规建设与执法水平,加大航道维护力度,强化信息服务功能以及加强船舶航行管理方面,提出改善该航段通航能力的建议,以减少该航段险情和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向家坝水电站施工大桥船模通航指数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向家坝大桥的通航条件较为复杂,为了研究论证向家坝大桥的通航条件及布置优化措施,确保船舶顺利过坝,进行金沙江向家坝大桥通航船模试验研究。根据船模实验最高安全限值的要求,通过对试验成果的分析,提出最佳航线、驾驭方式和航行难点,并最终给出推荐方案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京杭运河扬州邵伯湖航段为B级航区。每逢汛期,由于淮河洪水流经该航段形成较大横流,对船舶尤其是船队航行构成严重威胁。文章针对该航段现状,侧重从引航、驾驶、监督管理等技术角度,提出如何确保船队在汛期安全过湖的操作方法和具体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概化连续弯道船模试验,研究了千吨级机动驳船在内河航道(Ⅲ级)中的通航条件,结合相关标准和规范,重点研究了水深、流速及弯道中心角对船舶漂角的影响。根据船模试验航行结果表明:船舶下行漂角随着流速、水深及中心角的增大而增大,并提出了漂角同这些参数的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8.
水位高低与航道通航能力大小息息相关,对大型船舶(队)通过某些典型航段时尤为重要.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充分发挥航道通航能力,针对长江航道的特点,在总结有关剩余水深规定的基础上,分析典型船舶载重与吃水的关系,对航道通航能力进行研究,提出运用水位(或水深)预报航道通航能力的方案,对于航运管理和规划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根据过军渡电航枢纽工程水工模型试验,论述了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泥沙淤积与通航水流条件的变化,研究了船闸引航道的平面布置及不同通航流量情况下设计船队在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航行情况和航行要素,优化进出闸航线,并配合通航水流条件的观测对船闸引航道平面布置提出修改意见,从而选出通航条件好、工程量小、河道演变较稳定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0.
内河航道的通过能力通常是航道的等级和标准、所通航船舶的规模和尺度、通过的船舶载重吨或货运量、通过船舶数量等各因素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综合反映。依据船舶通过内河弯曲航道运动规律及弯曲航道水流对船舶航行的影响特点,对弯曲航段单船通过能力进行仿真建模,并结合过程建模及仿真的知识,通过VC的功能实现可视化,使我们能够对船舶通过弯道的能力有更直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三峡库区通航条件的改善、船舶流量的持续增大,尤其是水上危险品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库区水上溢油风险形势日益严峻.本文根据三峡库区不同水位期特点,针对溢油事故高风险水域的溢油数值及围控模拟结果,提出了三峡库区不同水位期船舶溢油围控策略,并对溢油应急围油栏设备配备进行适应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船舶消除磁罗经自差的“人为航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磁罗经是重要的助航仪器,其剩余自差过大时(一般指50以上时)对船舶安全航行的影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船舶磁罗经自差的主要来源是B/λ和C/λH等两个半圆白差力对罗盘磁针的作用,采用“人为航向法”消除磁罗经自差,对于中小型船舶来说是一种既简捷又实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全面介绍了三峡明渠汛期通航条件,论证了采用大功率推轮换推与施绞相结合措施,把明渠通航流量提高到35000m3/s的可行性,为制定换推、绞滩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三峡大坝通航、洋山深水港投入生产及长江航道近年将得到大力整治,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干线的航运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于洋山港特殊地理位置导致内河船舶与海船的使用均受到一定限制.在此背景下,文中应用船舶设计、船舶阻力、船舶动力装置及船舶技术经济论证等相关知识,以规划中的长江干线航运环境为基础,探讨了重庆、武汉、南京到洋山港航线的集装箱船船型、动力装置的开发与优选.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库区航道通航条件大为改善,对上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汛期库尾洪水急流滩,由于水流较急通航能力受限,遏制了库区通航能力全面提升。针对3000吨级代表船舶在库尾洪水急流滩自航上滩的实测资料,结合川江水力指标理论研究方法,确定了三峡库区洪水急流滩河段3000吨级船舶自航上滩的水力指标。为库尾洪水急流滩的规划、设计及整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船闸的通过能力,优化船舶进闸调度,分析了三峡船闸船舶的平均过闸间隔时间,提出了闸外编排的概念,分析了船舶在进闸调度中的操作流程,以安全性和进闸耗时为目标,建立了闸外编排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求解算法,将模型的目标和约束条件通过启发式方法生成船舶在闸外的排序法则。数值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闸外编排数学模型切实可行,排序算法可以生成安全高效的进闸方案,闸外编排的实现考虑了船舶进闸时间和安全性原则,缩短了闸次间隔时间,提高了日开闸次数,有效地提高了通航设施的整体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三峡坝区河势演变与水流动力特性变化的试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充分利用机会成本原理,以货物时间价值损失、货物经时损失以及船舶额外营运成本为评价指标,构建船货匹配的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为高效航道运输系统建设和区域社会发展评估提供参考。其中,货物时间价值损失测算模型运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思想,考虑长江水文特征、船舶待闸时长及船闸通行能力等因素,构建包含待闸时间敏感系数和船闸饱和度的货物时间价值损失测算公式;货物经时损失测算模型考虑货物品质和货物占用资金的使用效率,利用微分方程,构建分段损失率的货物经时损失测算公式。估算结果显示,当前三峡枢纽碍航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6亿元,其中集装箱及船舶受损最严重。因此,三峡枢纽管理部门可结合经济损失优化船舶调度计划。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水域滚装船运输风险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库区滚装船运输存在较大事故风险,这些风险存在于运输的各个操作过程中.结合三峡库区滚装船的运输情况,提出用于库区水域滚装船运输风险识别的基于过程的风险因素层次分析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三峡库区滚装船风险识别.应用结果表明,滚装船风险与历史统计数据具有较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气象条件是影响三峡工程坝区船舶通航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坝区船闸通航调度已实现了计算机自动编制,但现有的模型和算法对气象条件的处理能力不足.文中立足于三峡工程现有的气象服务信息化水平,以及常规条件下已稳定运行的滚动时域调度模型和算法,建立了针对气象预报信息的数学模型局部修正方法,实现了在现有通航调度优化框架内有效处理气象预报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